蜈蚣又叫“百腳”。被蜈蚣咬傷處有一對小孔,毒汁由此流入后,傷處則立刻腫脹、疼痛。本病若及時治療和處理,病情較輕者,一般預(yù)后良好。不及時處理,部分會非常嚴重,患者可導(dǎo)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臟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蜈蚣怕光,常棲于樹皮、腐木或石縫中,或陰暗的地上, 或堆集的煤塊中。有時也藏在衣服里或鞋內(nèi)。夏夜赤腳行走,或小孩玩要時最易被其咬傷。
被小娛蚣咬傷,僅在局部紅腫、疼痛。被大蜈蚣咬傷,可以引起發(fā)熱、頭暈、頭痛、惡心和嘔吐,甚至昏迷。有時也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傷口周圍淋巴管炎或組織壞死。
不幸被蜈蚣咬傷,怎么處理呢?方法非常多。因蜈蚣的毒汁屬酸性液體,用堿性液體能中和解毒,所以在被蜈蚣咬后,應(yīng)馬上用淡堿水或肥皂水來沖洗傷口,隨后涂上較濃的堿水或3%的氨水。
傷口周圍可以用南通蛇藥片外敷,也可以用芋頭、鮮桑葉、鮮扁豆葉或魚腥草、蒲公英、半邊蓮、番薯等搗爛外敷,能找到幾種草藥就用幾種,不要求全部都找到。亦可以用雞冠血和蚯蚓各適量,搗爛敷傷口也有良效。忌用碘酊及酸性液體清洗傷口。
也可以用六神丸、季德勝蛇藥、南通蛇藥片等,涼開水或米醋調(diào)勻,外涂于患部。然后內(nèi)服季德勝蛇藥、南通蛇藥片、解毒消炎片、安宮牛黃九、通竅散等當(dāng)中的一種。如果一時間沒有上述藥品,就用在田間地頭長的夏枯草、新鮮桑葉、南瓜葉、芋頭、魚腥草、蒲公英、扁豆葉、半邊蓮、番薯等,搗爛,外敷。被咬傷后若有全身癥狀,除口服南通蛇藥片外等解毒藥外,還應(yīng)送醫(y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