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州是他人生的低谷,卻是他文學的巔峰,三首詞跟著蘇軾笑對人生逆境
原創(chuàng) 丁十二 夜聽古詩詞 2021-12-11 20:59
收錄于話題
#原創(chuàng)1
#蘇軾1

網(wǎng)絡上“懷民亦未寢”的梗火了,“張同學”火了,幽默風趣、豁達樂觀的蘇東坡又一次進入了大眾視野。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蘇軾解衣欲睡,月色入戶,如此良辰美景,作為“夜貓子”代表人物的蘇軾,于是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同學懷民。兩人步于中庭,月光如水,竹柏之影舞婆娑,如水中藻、荇。此情此景、此時此刻,獨兩人者耳。

于是蘇軾欣然把這次月夜漫游的故事寫成了一篇散文——《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是蘇軾貶謫黃州的第四年,此時的他,已經(jīng)完成蘇軾向蘇東坡的進化,已然走出了人生困境,實現(xiàn)了生命的蛻變。然而這一切在他剛到黃州時是不敢想象的。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三首詞,走進蘇軾在黃州的歲月,看他如何一步步從低沉走向曠達,從落寞轉(zhuǎn)為超脫。

元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湖州太守任上被逮捕,押往京城。一時之間,拉一太守,如驅(qū)犬雞。

元豐二年八月十八日,皇甫遵一行人抵京,蘇軾被投入御史臺監(jiān)獄。(御史臺,因遍植柏樹,烏鴉成群棲息于上,故又稱“烏臺”。這一歷史事件又被稱為“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神宗皇帝對此案作出了最后判決:蘇軾貶謫黃州。

元豐三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之中,蘇軾在御史臺吏卒的押送下,正式啟程前往黃州。

01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元豐三年二月,蘇軾抵達黃州。彼時的黃州不過是一個偏遠蕭條的江邊小鎮(zhèn),驟然從江南富庶之地到了這窮鄉(xiāng)僻壤(他在給王元直的一封書信里說:黃州真在井底?。囊恢萏販S為被人看管的犯官,這種打擊和心理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而且貶謫生活可能是一場無期徒刑,也就意味著蘇軾可能就此再也不被起用。

這樣的磨難,蘇軾整個人也快崩潰了。于是剛到黃州的很長一段時間,蘇軾都把自己關在定慧院(因蘇軾是犯官,沒有官舍,所以只能暫時寓居在黃州定慧院)的屋子里,他白天不出門,只有在夜晚才出去走走。他在思考:自己是如何走到了這一步的?今后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上片以鴻見人,寫深夜定慧院中所見之景:彎月如鉤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漏壺的水已經(jīng)滴光,夜深人靜。有誰看見我這幽居的人獨自往來?就像天邊孤雁若有若無的身影。

下片以人見鴻,人似飛鴻,飛鴻似人。突然驚起卻又回過頭來張望,心中千愁萬緒百般苦恨,卻無人知曉。揀盡寒枝不肯棲息,甘愿在沙洲上忍受著寂寞荒冷。

黃庭堅說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

然而,透過此詞,我們亦可以看到蘇軾內(nèi)心深深的落寞與孤寂。

這是他剛到黃州之時的心境。

 

02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元豐四年,不管從內(nèi)容質(zhì)量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是蘇軾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低谷。但此時的他或許是在積蓄力量,亦或是在忙于勞作。

因為這一年,他的好友馬正卿多方奔走,想辦法從官家那里為蘇軾批得一塊坡地。因為坡地在城東,蘇軾援引白居易的故事,為這塊地取名“東坡”,而他亦自號“東坡居士”,自此,便有了蘇東坡。

不得不感慨,從蘇軾到蘇東坡的這一進化,就像是一次涅槃重生,又像是一次脫胎換骨。因為自從號“東坡居士”后,蘇軾不僅化身山野農(nóng)夫自耕自作,他的心境也愈發(fā)豁達、澄明。

元豐五年,蘇軾已經(jīng)在黃州度過兩個年頭,眼看起用無望,東坡又是官府的,說不定哪天就收回了,所以蘇軾打算在黃州購買田地作長遠之計。

蘇軾聽說黃州城外三十里處的沙湖,土地肥沃,于是有在那購田置產(chǎn)的打算。三月七日,蘇軾便和朋友一起前往沙湖,本來天朗氣清,大家一邊趕路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沒想到風云突變,轉(zhuǎn)眼間下起雨來,和蘇軾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蘇軾絲毫不介意,甚至依然欣賞雨中的風景。陣雨過后,天氣放晴,蘇軾想起這場突然而至又倏然而去的雨,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化作一篇《定風波》,驚艷和鼓舞了世人近千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雨。這場突然而至而又飄然而去的陣雨不就是人生處處無法預知的苦難和逆境。如何面對它,如何度過它,蘇東坡這首詞可以說是最好的答案。

海明威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蘇東坡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03

《滿庭芳·歸去來兮》

元豐七年正月,蘇軾正歡樂地度過他在黃州的第四個新年,這時間,他的雪堂之中,有高僧參寥,有道士楊世昌,有俠士巢谷,有琴師崔閑,還有他的好友陳慥,真可謂高朋滿座,賓客盈門。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千里之外的汴京,神宗皇帝已經(jīng)親下手書:

“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

詔令將蘇軾量移汝州。

三月的一天,蘇軾收到了這封詔令。在黃州待了四年多的他,此刻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這片貧瘠但可愛的土地,他想上書請求皇帝同意他繼續(xù)留在黃州。但是當他看到“人才實難,不忍終棄”八個字后,他放棄了這種打算,因為作為一名積極出仕的知識分子,儒家“忠君愛國、造福于民”的思想始終是他的人生底色。

盡管內(nèi)心萬分不舍,他還是決定離開黃州,奉詔前往汝州。在與朋友和鄰居的告別會上,他滿含深情地寫下一首又一首詞。這其中便有《滿庭芳·歸去來兮》。

《滿庭芳·歸去來兮》 

宋·蘇軾

序: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在這首詞里,蘇軾提到自己兩個家,一個是四川眉山,另一個便是黃州。此時的蘇軾已經(jīng)49歲,所以他在詞里說“百年強半”,在那個年代,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確實來日不多了。而家里的孫子輩的,不僅不會說四川眉山的方言,反而盡楚語吳歌,只會說黃州當?shù)氐脑捔恕|S州儼然是蘇軾的第二個家了。而且他在這里開東坡、筑雪堂,周圍的鄰居都已經(jīng)像多年的好朋友一樣,沒事串串門,約個小酒.

但是,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故而只能“來往如梭”。然后蘇軾跟這些朋友說:堂前柳樹是我親手栽種的,你們?nèi)绻肽钗?,就幫我好好照顧它,千萬不要修剪它柔嫩的枝條啊。另外江南的父老親朋,也請記得把我打魚的蓑衣時常拿出來曬一曬啊。言下之意是自己還會回來的。

由此可見,此時的蘇軾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從最開始的“黃州真在井底”到此刻的“兒童盡楚語吳歌”,蘇軾不僅在黃州實現(xiàn)了人生境界的飛躍,還把黃州作為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人人都有跌入谷底,陷入人生困境的時候,蘇軾也不例外。從最開始的抗拒、低沉到接受、豁達再到熱愛、超脫。在黃州,他學會了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他不再執(zhí)著于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而是隨緣自適、隨遇而安,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我們常常說,環(huán)境不會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能是自己。如何改變,蘇軾四年零兩個月的黃州生活可以說是最好的答案。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這亦是鼓舞和激勵我們近千年的東坡精神。

【版權聲明】本文由夜聽古詩詞(yetinggushici)原創(chuàng)發(fā)布,作者:丁十二,號慕瞻舟人,詩詞愛好者。

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微信:tx1665145。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黃州作品看蘇軾的曠達人生
大江淘不盡,千載東坡名(圖)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縹緲孤鴻就如同在低谷中尋找希望的自己,出路在何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讀東坡詞悟人生哲理
失意多讀蘇東坡,生活不易,人生太難,也能一笑而過
「詩詞鑒賞」逆境當學蘇東坡 一蓑煙雨任平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