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全草入藥,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等等。
●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枕頭,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
●艾草葉熬汁,然后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zhǎng)的小紅疙瘩。
●還可以驅(qū)蚊蠅、滅菌消毒,預(yù)防疾病。
●艾草還用于針灸術(shù)的“灸”,“灸”就是拿艾草點(diǎn)燃之后去熏、燙穴道。
●用艾草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yàn)樗兄尾〉墓δ?,特別是在五月節(jié)這天乘著露水采到后,藥效最好。
●艾草還可入浴,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jīng)的功效。對(duì)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
●艾草還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qiáng)人體對(duì)疾病的抵抗能力。尤其在中國南方清明前后,會(huì)吃一種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糍粑。
原料:糯米粉500g、粘米粉50g、咸菜300g、艾草50g、筍150g、肉150g、油適量、鹽適量、粽葉適量。
做法:1、把咸菜、筍、肉切碎,在油鍋里稍稍的炒一下。
2、準(zhǔn)備好高溫的水,把兩種粉倒在盆子里。粉中間挖個(gè)洞,倒入熱水。
3、加入適量的艾草,先把中間的粉搓合成小團(tuán),然后慢慢的把邊上的粉也混合進(jìn)去,慢慢的揉,把面團(tuán)越搓越大。再蓋上毛巾醒十分種。
4、分成小團(tuán),搓成圓形。開個(gè)洞,把包料放進(jìn)去。
5、在粽葉上涂上食用油。剪成小塊狀平攤在蒸鍋里。把做好的青團(tuán)放上去。
6、開火蒸十五分鐘左右,按一下如果很軟了就可以了。
原料:艾葉100g、食鹽適量、調(diào)和油適量、雞蛋3個(gè)。
做法:艾葉揀去雜質(zhì),去梗,泡水,切碎。小盆里打入3個(gè)雞蛋。
鍋里燒開水。水煮開后倒入艾葉煮開。倒入雞蛋液煮開。轉(zhuǎn)中小火。放適量鹽、油煮開即可。
艾粄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濕,消腫散結(jié),平喘、鎮(zhèn)咳、祛痰、護(hù)肝利膽的作用。
原料:艾葉、 糯米粉、芝麻 、花生、紅豆
做法:把芝麻、紅豆、花生分別炒熟再研磨成粉。艾葉過水后剁碎,在鍋里加一點(diǎn)點(diǎn)水和少量糯米粉炒成糊。
2、鏟到大量糯米粉上,揉成面團(tuán)。分成小劑子,壓成一個(gè)小圓形
3、把研磨好的餡料包入其中。給每一個(gè)艾粄墊上一片葉子。入鍋蒸15-20分鐘
做法:把豬肉或雞肉以及艾草分別剁碎后加入鹽、味精、生粉攪拌成餡,包成餃子煮熟即可。
做法:取艾草若干,建議只要比較嫩的部分,雞蛋兩顆,鹽少許。將新鮮艾草切碎;打入兩個(gè)雞蛋,拌均勻;平底鍋煎。
做法:艾葉15克,生姜25克,雞蛋2個(gè)。將以上3種食材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后,剝?nèi)サ皻?fù)入原汁中煨片刻。飲湯食蛋,每日2次。具有溫經(jīng),止血,安胎,散寒作用。
做法:1、艾葉揀去雜質(zhì),洗凈,晾干,切碎,置沙鍋或不銹鋼鍋內(nèi)
2、加水400克,浸泡1小時(shí),再將生雞蛋放入鍋內(nèi)
3、鍋置大火上煮沸,待雞蛋熟時(shí),將雞蛋殼敲破
4、換用小火煎30分鐘,取出雞蛋,用雙層紗布濾過湯汁,約得藥汁60毫升.
5、薏米淘洗干凈,置沙鍋內(nèi),加水600克,先用旺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熬,待米熟時(shí)加入艾葉藥汁,再煮至粥稠即成。
送給朋友們! 喜歡的,請(qǐng)點(diǎn)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