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作為中國第一本編年史著作,含有大量的古人說話、做事的智慧,可以說不僅是一部史學著作和文學著作,更是一部教我們做事的寶典。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曾國藩一生勤勞,養(yǎng)成了三個勤勞的好習慣。
一是反省的習慣。
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又算馀了一文錢;德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
第二個勤勞的好習慣是讀書。
他規(guī)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后寫字不下半小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蓖ㄟ^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zhì),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第三個勤勞的好習慣就是寫家書。
據(jù)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輩出。曾國藩的成就是和他的勤勞分不開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孟子》里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一只雞。有人勸告他說:“做這種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該有的行為?!蹦莻€偷雞的人說:“好吧,請允許我減少一點兒,每月偷一只雞,等到了明年再停止?!?br>
這個故事諷刺犀利,非常幽默,又發(fā)人深省。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缺乏這種一鼓作氣的精神,人很難做成事。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論語》上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鬃拥囊馑际钦f,君子坦坦蕩蕩,正道直行,即便犯了過錯,別人也能看到。
而且一個君子總是能及時改正錯誤,別人也一定會更加尊重他。
所以當我知道自己們犯了錯,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及時改正,別人不會因為我們改正了錯誤而嘲笑我們。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吳王夫差,繼父登位之初,勵精圖治,大敗勾踐,使吳國達到鼎盛。
在位后期,生活奢華無度,貪圖安逸,吳國被越王勾踐滅掉,夫差自縊。后唐莊宗李存勖建立了“唐”國,史稱“后唐”。但他建國之后,就開始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他昏昧無知,冤殺大將,寵幸伶人到無可復加的程度,最終被叛軍所殺。歐陽修的《伶官傳序》,寫的就是這個事,中心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道德經(jīng)》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道德經(jīng)》是經(jīng)書,《左傳》是史書,經(jīng)書和史書都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華而不實,一定要居其實不居其華。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喜歡追求虛名的人總是會招致很多怨恨,而實實在在做人,淡泊名利的人卻能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驕奢淫逸,所自邪也
驕橫、奢侈、荒淫、放蕩,是邪惡發(fā)源的處所。
春秋時,衛(wèi)國國君衛(wèi)莊公非常溺愛他寵姬生的兒子州吁。州吁長大后非常任性,生活放蕩,到處惹事生非,專橫霸道。莊公對也聽之任之,從不嚴加管教。
衛(wèi)國大夫石碏勸告莊公說:“我聽說,父親喜愛孩子,應當用道義來教育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驕橫,奢侈,荒淫,好逸的惡習,都來自邪惡。這些惡習所以產(chǎn)生,就是因為父母寵愛得太過分?!?/span>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善念善行不能放棄,惡念和壞事不可任其發(fā)展。即便是圣賢,心里也不能完全沒有惡念。只是他們絕不會讓自己的惡念在內(nèi)心膨脹,以致發(fā)展成為行動。
《左傳》中同樣還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正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這是我們都要引以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