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很多人希望能夠趨吉避兇,但是怎么才能趨吉避兇呢?答案很簡單,只要能后悔在先,不要后悔在后,就完全可以趨吉避兇。
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想事情的后果可能怎么樣,出現(xiàn)這種后果我后悔嗎?如果事先不想,萬事都先做了再說,到時候再后悔就晚了,因為兇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如何才能讓兇永遠(yuǎn)不出現(xiàn)呢?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做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當(dāng)然就沒有兇了。可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也沒有吉了,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要超越吉兇的。
我們把預(yù)先考慮事情后果叫做具有憂患意識,這絕不是自尋煩惱。自尋煩惱是無事生非,而具有憂患意識則是未雨綢繆,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吉悔常用的時候,吝兇就可以減免,這是我們的法則。吉跟悔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dāng)我們順利的時候,先不要高興,應(yīng)該想到自己這樣順利,會不小心得罪很多人,然后就倍加小心,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如果你賺了錢一回到老家,就把新房子高高地蓋起來,你就得罪左右鄰居了。因為你讓鄰居們都沒有面子:你有錢了是不是?你可以蓋高樓是不是?你笑話我們是不是?你欺負(fù)我們是不是?如果鄰居們有這樣的想法,自己遲早要吃苦頭。
以前中國人賺了錢回家也要蓋高樓,但是有一個過程,不會什么都不顧,自己想蓋就蓋,而是首先請左右鄰居吃飯。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是,別人一請他吃飯,他就開始想:為什么請我吃飯呢?想來想去大家就有數(shù)了,知道你這是為了自己家要蓋大房子。喝酒吃飯的時候,主人一句蓋房子的話都不講,而是問左鄰右舍:“您最近怎么樣?小孩怎么樣?”絕不講自己的事情。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說:“你賺了錢了,應(yīng)該把房子重新裝修一下,而且你家人口多了,平房不夠,最少得蓋三層樓?!敝魅艘欢ㄕf:“不行不行,萬萬不可,我們這么久的鄰居,要同甘共苦?!瘪R上會有人說:“你不能這樣啊,事情有個先后,你先蓋起來,我們再學(xué)你的樣子,不也很好嗎?你客氣什么?”主人此時會更推辭說:“不行不行,你們的好意我領(lǐng)了,但是我做人不可以這樣?!瘪R上又有人會敬他酒:“我們?nèi)寰涂磕銧帤饬?,你再不蓋高樓的話,我們?nèi)宥紱]有面子?!薄昂?,為了全村我就蓋!”主人這時候就不能再推辭了。這樣溝通下來,發(fā)財?shù)娜藭米镎l呢?今天我們大部分人就是不懂這一套,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要記住,你尊重別人,別人自然尊重你。
但是,當(dāng)一個人很順利的時候,他往往就開始吝嗇,能幫忙的也不愿意幫忙。我們細(xì)心觀察一下周圍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凡是窮人大都樂意幫助別人,很大方,而有錢人多半不太樂意幫別人,很吝嗇,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有人解釋說:反正窮人沒有錢,就是通通給別人也沒有多少;有錢人則會想,我有這么多,給你還得了?這種解釋我也不反對,因為現(xiàn)實就是這樣,有錢人很吝嗇,沒錢的人反而很大方。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有錢人能夠不吝嗇,窮的人能夠合理節(jié)省的話,那么整個世界就改觀了。這就叫反之道。
說得再清楚一些,《易經(jīng)》是有選擇的,當(dāng)它說這樣會吉的時候,就在告訴你,你如果不這樣,則一定兇;當(dāng)它說這樣會兇的時候,你就知道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吉。所以一切都是你自己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