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的時候,朋友阿嬌突然告訴我:“今天我水逆, 早上上班路上竟然碰到了我最討厭的前同事小王,看到我就心煩。”
我問她,你為什么討厭她啊,阿嬌告訴我:“剛開始是看不慣她的行事作風(fēng),后來是看不慣她的說話方式,再后來直接升級到了討厭她整個人。后來我倆因為一件小事爆發(fā)了矛盾,最后還吵了一個大架,于是我辭職了。”
聽完阿嬌的描述,我想到了一句話:
“人生在世,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總有討厭你的人,也總有你不喜歡的人。討厭一個人,真的用不著翻臉,因為一賭氣你就輸了?!?/strong>
我勸阿嬌,因為一個討厭的人,毀壞自己的心情,最后還導(dǎo)致辭職,太不劃算了。
村上春樹有一句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strong>
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職場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包括性格、脾氣、秉性、生活方式、文化都不一樣的人。
正是因為生活背景以及成長背景的不一樣,所以造成了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所以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碰撞和摩擦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
一個人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看得人多了,你就會明白:討厭一個人,真的沒有必要翻臉。
我們與同事其實是合作的關(guān)系,因為某種利益,我們相處鏈接在一起,等你達到自己的目標后, 你會退出與同事的合作,大家從此相忘于江湖。
當然不僅僅是同事,我們身邊的大多數(shù)朋友,都只是陪你同行一段路的。某個階段是朋友,可能到了下一個階段,就漸行漸遠了。
撕破臉,讓彼此難堪,不僅顯得自己氣度小、情商低,還可能得罪人,自毀前程。
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曾說:“寧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與它沖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傷了,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于事,得不償失?!?/strong>
在沖突之中懂得讓步,才是真正的情商和智慧。
老話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p>
人與人之間,話不投機半句多,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平常心,保持距離,不去計較太多。
劉墉曾在《我們都是不好不壞的人》中說道:
如果你同時養(yǎng)了貓和魚,貓吃了魚,你除了責(zé)備貓,更應(yīng)該責(zé)備自己。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范,而且吃虧的時候,除了怨恨那個人,更應(yīng)該檢討自己。
這句關(guān)于人性的總結(jié)一針見血,發(fā)人深省。
古訓(xùn)曰:“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人與人之相處,相互出現(xiàn)不同的意見或紛爭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不會認為自己錯在兒,都會固執(zhí)的認為錯在對方。
如果都這樣傲慢而盲目的認為自己的正確,是很難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很難在戰(zhàn)略上戰(zhàn)勝你的對手,何況跟身邊的人相處。
古人云:“君子反求諸己”,在工作中,與同事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出現(xiàn)工作上的矛盾,先要懂得自身找原因。
君子看問題,懂得反觀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懂得反省自己,也是一種真正自我修養(yǎng)。
在實際生活中,做一個有氣量的人,對別人的狹隘主動選擇包容,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還能贏得他人的敬重。
包容,也是一種格局。
在成年人的世界,當你看不透人心,不經(jīng)歷世事,心中口快的去和小人計較時,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但是當你看透人心,整理好情緒,凡事留有防備,就會有備無患。
對待你看不慣的人,就要學(xué)會忽視他。當你慢慢的忽視掉他的存在,你也就不會再那般經(jīng)常地因他而痛苦煩惱了。
別讓那個你所討厭的人占據(jù)你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你要關(guān)注和在意的,是令你感到開心和幸福的人。
做人不要為難自己,人生的不順心太多,若都這般為難自己,你又怎會真正快樂呢?
動氣,更多的是因為在意。而那個你所討厭的人,不值得獲得你的注意,更不值得你去在意。
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輕。
唯有接納,才能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