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你身邊有某個人總愛拿著鏡子照,會有哪些詞語從你腦海中跳出?“自戀”、“臭美”、“有毛病”,還是?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會把總愛照鏡子與自戀或某種“不好”聯(lián)系在一起。
但是學習如何在“鏡像”中看到自己,可以提升自我慈悲的能力,有助于個人的壓力管理,改善人際關(guān)系和情緒彈性。
鏡子可以喚起我們內(nèi)心的強烈情緒感受,而且它們也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工具,來幫助我們改變自身的視角以及已經(jīng)那些我們對外經(jīng)常會隱藏起來的部分。
渴望被看到和“被鏡映”(從他人的眼中和反應里照見自己),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基本需求。作為孩子,我們通過周圍人的反應來了解自己。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面對面的接觸,對我們的社交和情感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然而現(xiàn)今社會,大家獨處的時間似乎更多,社交越來越依賴于網(wǎng)絡和各種軟件,我們錯失了很多“社會鏡映”的機會。
但透過鏡子,我們可以隨時與自己“面對面”。
“照鏡子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越來越友善地對待自己,即“慈悲自我”,增強我們面對生活挑戰(zhàn)的靈活應變能力。
“慈悲自我”的練習不會讓你變成一個高高在上的自戀者。恰恰相反,你將學會與自己在一起,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強度,并挖掘新的內(nèi)在力量。
我們內(nèi)在的自我指責和批評及外在事件會引發(fā)我們的恐懼和焦慮,讓我們覺得自己從來都沒有真正安全過,永遠不夠好,所擁有的永遠都不夠,而慈悲自我,是讓我們從中獲得解脫的關(guān)鍵。
在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我常常趴在媽媽的梳妝臺上從鏡子里看著自己,會被鏡子里呈現(xiàn)出的自己的影像所迷住,有時還會做做鬼臉,或模仿大人的模樣??粗约旱挠跋?,充滿樂趣和好奇心。
這種方式也幫到了我理解和表達情感。我能夠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外在模樣,這會撫慰到自己,并對自己的情感更有確定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會了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通過鏡子來觀察自己的外表,并根據(jù)外界的審美標準來挑毛病,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缺陷和不完美。偶爾,我會停下來注視片刻,看著自己的眼睛:我是誰?我真實的感覺如何?
有一天,我在鏡子里瞥見了自己的臉,那一臉的悲傷和痛苦使我的心為之一顫。我?guī)缀鯊膩矶紱]有關(guān)注到自己的悲傷和痛苦,自以為“我很好”。我開始意識到,我一直在樹立一種討別人喜歡的形象,在這個過程中,我與內(nèi)心的感受失去了聯(lián)系,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
我開始花時間看鏡子里的影像,不再關(guān)注自己的外貌,也不再關(guān)心在別人眼里自己是什么樣,只是單純地與自己的感受取得聯(lián)系。這樣做了一段時間后,我能以慈悲的雙眼,透過不完美的外在看到靈魂更深處。這其實是一種正念冥想。一種單純的、無企圖的安住于當下,與自己在一起的方式。
每天抽空全神貫注地注視自己,就成了我忙碌生活中寶貴的喘息時間。讓我得以在自己面前簡單地休息和放松。
但這并不是一個“自我崇拜”式的練習。我沒有坐在那里對著自己飛吻。
更確切地說,我是在對自己的感覺、容貌、情緒,以及生活中所上演的一切的一種探索。
我的臉暴露出很多內(nèi)容,有些不那么容易看到。我訓練自己去看自己,不管我感覺如何,也不管生活中有多少干擾。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每天做至少10分鐘的照鏡子正念冥想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學會了以一種更自然、接納和友善的方式靠近自己,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外表變得不那么在意。我還用照鏡子來應對日常的壓力和干擾。
我不再向外求,不再試圖通過出去和他人玩、去某些娛樂場所、購物等讓自己的注意力從消極情緒或自我批評上轉(zhuǎn)移,而是用鏡子面對真實的自己,用慈悲的眼光看著自己。
當我在消極情緒中掙扎,沒人能給予我慈悲的傾聽,或者僅僅是我不愿意給別人帶來麻煩或煩惱、說一些我會后悔的話時,鏡子成了我自己痛苦和折磨的強有力的“反射器”,幫我映照出自己內(nèi)心的苦楚。
鏡子提供了一個我無法“從自己的腦袋里”看到的視角。看著鏡子,我常常對自己充滿同情和感激,感謝自己所做的一切和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而不是依靠別人的肯定或來自我所定義的“成功”,只是以愛和慈悲承認和接納自己。
無需任何愧疚和歉意,我不需要做什么,僅僅只是活著就值得被慈愛。
偶爾,我內(nèi)心的批評家會突然冒出來說:
“這不是有點自戀嗎?”
“你這不是自私是什么?”
“難道你不應該專注于幫助那些不幸的人,而不是在這里照鏡子看自己嗎?”
停下來認真思考這些批評,并捫心自問:照鏡子是如何影響我的人際關(guān)系和總體生活方式的?我發(fā)現(xiàn),事實上,它給我?guī)砹松羁痰霓D(zhuǎn)變。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通過騰出時間在鏡子里看自己,我實際上更感興趣的是,與他人建立深層次的聯(lián)系,而不是減少和遠離人際關(guān)系。
為什么呢?我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動機更明確了:與其讓他們看到我,認可我,認為我很棒,不如讓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真實面目,以及他們在言語之外所交流的東西。在迫切需要被看到、被承認和被理解的時候,我們會非常想念彼此。
通過看到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對自己的需求踐行自我慈悲,并塑造以慈悲之心看待他人的能力。
一開始練習照鏡子冥想時,大多數(shù)人看起來都比較尷尬。臉部緊張,眼神嚴肅,充滿挑剔地看自己,調(diào)整這個和那個。
逐漸地,大家會超越外表,拋開慣常的做法,更深入地看自己。我邀請大家將自己看作一個經(jīng)受磨難的人,而非被批評的對象。將注意力從看到自己的缺陷轉(zhuǎn)移到將自己視為鏡中痛苦的受難者和創(chuàng)造者。
通常,練習結(jié)束時,臉部會變得更柔和。隨著時間的推移,內(nèi)心會更加冷靜,自我接納度更高,對自己更友善,也更信任自己。
有時這些變化是相當神奇的。許多人報告說,他們對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見解。有些人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支持其自己個人發(fā)展的強有力的工具。
照鏡子正念冥想練習的益處歸納起來,在以下這三點上尤為突出:
首先,練習者開始意識到他們對自己多么苛責,有多容易批評和指責自己——不管是他們的外表還是他們習慣性地認為不可接受的其他方面。鏡子將這一切顯現(xiàn)出來。揭示了他們的批評對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可以從臉上看到。
此時,也就有了一個選擇,一個以更多的接納和同情來對待自己的機會。
其次,鏡子照出了他們的面部表情,所以照鏡子的人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這一開始對許多人來說,多少都會有些被震驚到的感覺。
有些人會變得更容易覺知到那些以前習慣性地避免或忽略的情緒,如恐懼、憤怒、厭惡等。他們發(fā)現(xiàn),通過練習,自己能夠感受和接受情緒情感更廣泛了。
最后,許多人覺察到了這個練習對自己人際關(guān)系的積極影響。他們越來越能意識到自己是如何看待別人和被人看待的。通過練習讓自己全神貫注,學習如何通過不舒服的情緒來與自己相處,在與其他人相處時能更多地置身當下,從而,人際關(guān)系得以加深。
為什么這個照鏡子練習如此強大和有效?當我深入從事神經(jīng)科學和心理學研究時,答案日漸明晰。研究表明,我們需要面對面的接觸來培養(yǎng)自我意識,管理我們的情緒,并培養(yǎng)對他人的同理心。我們通過別人對我們的反映來了解我們是誰。在看到他們的臉時,我們漸次了解到他們的感受和我們的感受。我們練習根據(jù)他們對我們的反應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表達。這是學習調(diào)節(jié)情緒和駕馭復雜社會情境的基礎。
當我們花更多的時間獨處和使用各種電子設備時,我們錯過了面對面的“鏡映”,也就錯失了在情感上與自己保持聯(lián)系的機會。
鏡子可以是維持這種聯(lián)系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照鏡子能反映我們與自己關(guān)系的質(zhì)量。在我的工作中,我經(jīng)常看到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非常冷酷無情。
鏡子能精確地反映出我們的自我批評,照鏡子正念練習提供了一種選擇,一種來善待我們自己的實踐機會。
我建議每天對著鏡子靜觀10分鐘。步驟如下:
1.布置空間、調(diào)整意圖。
選擇一個光線充足、無干擾的空間,在那里放置一面鏡子,一面可以穩(wěn)穩(wěn)地放置在那兒的鏡子,以免因為緊張它會倒下而分心。鏡子的角度以能讓自己在不需要刻意前傾或后仰,可以放松地看到自己的眼睛為準。
坐在椅子上,雙腳放置地面。設定10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nèi)除了和自己待在一起,別無其他目的。
2.調(diào)整呼吸。
輕輕地閉上眼睛。覺察自己的呼吸,你是否在刻意控制呼吸或感覺呼吸有些急促?做幾次緩慢深長的腹式呼吸。如此,呼吸會逐漸回歸自然,覺察隨著每一次吸氣和呼氣時胸部和腹部的運動和變化。
覺察你身體中任何緊張的區(qū)域,特別是臉和肩膀,然后想象通過呼吸來放松這些部位,消融緊張。
3.自我注視。
現(xiàn)在輕輕地睜開雙眼,看著鏡中的自己。在你第一次看自己的時候,注意你的呼吸有何變化。做幾次腹式深呼吸,待呼吸逐漸回到穩(wěn)定狀態(tài)。覺察你的注視品質(zhì):是嚴厲的還是柔和的?
盡量使你的目光柔和些。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因為專注于某個細節(jié)或外表上的缺陷而變得嚴厲,那就深呼吸,直到你感覺自己再次變得柔軟。
4.觀察你的批評者。
如果最初注視自己時的反應是挑剔的,那么留意你的眼睛在注視自己時的那種苛刻,甚至冷酷無情。看看你是否能將注意力從你“正在仔細觀察的人”(或鏡子中的形象)轉(zhuǎn)移到“正在被仔細觀察的人”身上——那就是真實的你自己。承受這些批評的“那部分自己”,Ta感覺如何?
5.覺察“你的注意力去了哪里”及相關(guān)的感覺。
注視你的鏡像,對出現(xiàn)的一切保持開放。覺察出現(xiàn)的任何感覺或情緒,允許它如其所是,不帶任何評判或解釋。讓你的感受和想法隨著呼吸自然地飄散。
放松你的身體,注視你自己,除了和自己在一起,別無目標。
覺察你的注意力是否變得狹隘和苛刻,如果是的話,看看你是否能將注意力擴展到,能看到你的整個身體,你的整個自我,并覺察你臉上的任何表情。
觀察你注意力的膨脹和收縮,以及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想法和畫面。只是單純地、不帶評判地覺察你的注意力去了哪里,以及任何與之相關(guān)的感覺。
在練習的過程中,對自己保持善意。你可能會驚訝于短短10分鐘的練習會讓你對自己的看法發(fā)生多么大的改變!
愛自己才有能力真正愛別人,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一起開始這個照鏡子的自我慈悲練習吧,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更柔軟、開放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