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上)

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上)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綠紗兒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zhuǎn)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后日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袍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說明]

    甄士隱聽完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以后,心中早已徹悟,于是便將其解注了出來,即這首《〈好了歌〉解注》。 在此“解注”之前,戚序本有夾批曰:“要寫情,要寫幻境,偏先寫出一篇奇人奇境來?!边@段批語是說,《石頭記》在后面寫了“情”,寫了“幻境”,而這首詩寫的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境。即是說詩中的“人”和“境”都非泛泛而寫,雖是十分罕見,卻有具體所指。

 

[注釋]

陋室空堂:簡陋狹窄的屋子,空曠的廳堂。

hù:即朝笏,又名“手板”,以玉、象牙或竹木所制。笏系古代大臣上朝時所用,以記事,備遺忘。笏滿床:《舊唐書·崔神慶傳》:“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每歲時家宴,組珮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于其上?!鼻宕小稘M床笏》劇本,寫的是唐代郭子儀的“七子八媚”都做了大官,享榮華富貴的事。小說第二十九回曾提到《滿床笏》。

雕梁:雕刻著花紋的梁棟,指豪門富貴人家。

綠紗:富貴人家常用綠紗糊窗。枝巢子《舊京瑣記·卷一》:“京師屋制之美備甲于四方,……夏日窗以綠色冷布糊之,內(nèi)施以卷窗,晝卷而夜垂,以通空氣。”

蓬窗:用荊條、蓬草編制的窗戶,形容貧苦人家住房的簡陋。宋代劉克莊《燈夕詩》:“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石渠。”

脂正濃,粉正香:形容貴族婦女的涂脂抹粉。“脂”、“粉”都是化妝品。

黃土隴頭:指墳塋。“隴”同“垅”:原指耕地一行行的土埂,或者像垅樣的東西,亦指墳墓?!斗窖浴罚骸扒貢x之間謂之墳?;蛑^之垅?!?/span>

鴛鴦:一種水鳥,雄為鴛,雌為鴦,偶居不離,故用以比喻夫妻。

謗:毀謗、凌辱,亦指對他人的指責。

訓:教誨,開導。

強梁:強橫,強暴。這里指強盜、俠客一類人。《后水滸傳》第一回:“雖眾義士以忠義為心,欲替天行道,然弄兵水滸,終屬強梁。”

膏粱:“膏”指肥肉,“粱”指精食?!案嗔弧币饩赖氖澄?,喻指富貴人家。這里的“膏粱”系“膏粱子弟”的省稱。意指只知飽食,不諳他務的富貴人家的子弟。

 煙花巷:舊時娼妓聚集之地。煙花:歌女、妓女的代稱。

 紗帽: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以紗制成,故名。這里指官職。

 鎖、枷:舊時囚系犯人兩種刑具。鎖:以鐵環(huán)鉤連而成。枷:一種木制加在犯人頸項上的刑具。

 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官吏按官階等級不同穿著不同顏色的官服。如唐制,親王及三品服用紫色。在官服上繡蟒,稱作“蟒袍”。按清制,皇子、親王等顯貴,以及一品至七品官皆穿蟒袍。

   荒唐:沒有根據(jù),不近情理。

   他鄉(xiāng):有兩種含義:其一,他人的家鄉(xiāng)。其二,指人生暫時寄居的塵世。近似佛家的“此岸世界”,即擾攘世間,是虛幻的。

   故鄉(xiāng):亦有兩種含義:其一,家鄉(xiāng),老家。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其二,指超脫塵世的天界。近似佛家的“彼岸世界”,那里才是福地,是永恒的。

   嫁衣裳:女子出嫁時穿的衣服。“嫁衣裳”之語出自唐代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span>

 

    全詩結(jié)構(gòu):共分為六段。第一段四句,為總起;中間四段為疏解,每段四句,最后一段四句,為總收。

  第一段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

           綠紗今又糊在篷窗上。

 

[正面之喻]

   詩的內(nèi)容主要寫由富到貧,由貧到富,興衰榮辱,迅速遞轉(zhuǎn)的歷史圖景。家里本來朝廷的命官就有好多個,上朝用的笏板能把床擺滿,然而轉(zhuǎn)眼間臥室、廳堂竟然空空蕩蕩;原來演出歌舞的劇場,現(xiàn)在則滿目荒涼,只見衰草枯楊。豪宅被查封之后,雕梁畫棟上結(jié)滿蛛網(wǎng);再次得勢,綠紗便重新被糊上了篷窗——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雍、乾時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舊臣之家被抄沒,新貴一夜便騰達的走馬燈似的景象。

 

   [背面之喻]

在“當年笏滿床”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寧、榮未有之先?!?/span>

在“曾為歌舞場”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寧、榮既敗之后?!?/span>

在“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瀟湘館、紫蕓軒等處?!?/span> 并有眉批曰:“先說場面,忽新忽敗,忽麗忽朽,已見得反復不了?!?/span>

在“綠紗今又糊在篷窗上”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雨村等一干新榮暴發(fā)之家?!?/span>

下面解析這些批語及有關(guān)的詩句:

前面提到這一段詩在全詩結(jié)構(gòu)上看可視為“總起”,脂批點出:這段詩寫的是“場面”,也就是全詩內(nèi)容的背景和環(huán)境。這個背景,有如舞臺上的布景,但它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忽新忽敗,忽麗忽朽”的變換。

1、這段詩的背景和環(huán)境

    前面已提到,在這首詩之前,脂批已指出:詩中之人、之境,并非泛泛而寫,是指具體的“奇人”、“奇境”。這第一段詩寫的是“境”,具體指在哪里呢?脂批中有兩處提到“寧、榮”,一處提到“瀟湘館、紫蕓軒等處”。下面我們分別作出解析。

我們先看“寧、榮”指何處?

在談“寧、榮”之前,還需先從這首《好了歌解注》的吟誦者——甄士隱談起。《石頭記》第一回在“姓甄”處,戚序本有夾批曰:“真假之甄。寶玉亦借此音。后不注?!?/span>

在“字士隱”處,有脂批曰:“托言將真事隱去也。”

       所以說,“甄士隱”喻“真事隱”。其詩既是甄士隱所吟,意即詩中隱有真事也。

現(xiàn)在要問:詩中隱著的是誰的,或誰家的真事?

關(guān)于“書中所記何人何事”?作者以“自又云”之語寫了一段話,其中夾有脂批曰:“因為傳他,并可傳我?!?/span>

當“我”指代作者時,“他”則指代與作者一起生活過的女子。他們在哪里生活呢?在作者自己的家中?!皩?、榮”是小說中的兩所府邸。前面提到的脂批中所寫的“寧、榮”,在小說中指的是賈府,其背后所隱寫的是曹雪芹家,曹府。即這首詩的背景或地點,或“境”,有一處便是曹家。

    我們再看另兩處——“瀟湘館、紫蕓軒”隱寫的是哪里?

瀟湘館是林黛玉的住處。她這住處最突出的特點是多竹。院內(nèi)千百竿翠竹掩映,后院墻根有隙流入清水,繞到前院后,盤旋竹下而出。這個特點與圓明園茹古涵今中的茂育齋十分相近,系茂育隱寫著竺香玉生育嫡皇子弘曕之院落。

紫蕓軒(或絳蕓軒),從小說來看,是賈寶玉的住所。但“紫蕓”卻有深意:紫是紅和藍合成的顏色??烧f紫含有“紅”,或隱著“紅”。“蕓”即蕓香,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氣,其果實為圓形蒴果,狀如珠,就像帶香味的珠子?!爸椤笨刹鸪觥坝瘛弊?。因此,“紫蕓”內(nèi)隱“紅玉”二字。紫蕓軒在小說中是怡紅院的書齋。我們曾在《大觀園實隱圓明園》等文章中,論證過怡紅院實隱寫著圓明園的長春仙館。這里曾是少年弘歷(乾?。┑淖∷髞沓蔀轶孟阌窕屎缶幼〉脑郝洹孟阌竦氖袠穲D之七是個帶有百寶隔的房間,這正是長春仙館的重要特點。

由此看來,“瀟湘館、紫蕓軒”內(nèi)隱的是“竺后館、紅玉軒”,所隱寫的是竺香玉皇后在圓明園的住處。脂批中后面還加了“等處”,即引導讀者把眼光再擴大些,即把香玉皇后的住處擴大成整個圓明園。

綜上所述這一段詩,隱寫著具體的背景和環(huán)境。背景有兩處,一處是曹家府邸[1],一處是圓明園 [2]。

上面我們闡釋了這段詩的背景和環(huán)境,下面再看這段詩歌發(fā)生的時間。

2、這段詩所描寫的時間

關(guān)于這段詩所描寫的時間,有這樣幾條脂批涉及:“寧、榮未有之先?!薄皩?、榮既敗之后?!薄跋日f場面,忽新忽敗,忽麗忽朽,已見得反復不了?!?/span>

“寧、榮”是曹家,曹家曾興衰過兩次。

曹家的第一次興衰:查看曹家家史,曹雪芹的曾祖曹璽開始便任江寧織造,之后其子曹寅連任此職;曹寅之后,其子曹,其侄曹又相繼連任此職,即有三代四人均是高官,在江南堪屬一流富豪。然而雍正六年曹家被抄,全家被調(diào)回北京。——這些從史料中都可查出。

曹家的第二次興衰:雍正十年,竺香玉被雍正強納為皇貴妃,十一年生子弘曕后,被冊封為皇后,從此曹家開始中興,又成為都中的一等富貴人家。雍正十六年竺香玉因故自縊后,曹家再次被抄沒?!@段興衰史被乾隆刪削殆盡,然而卻被曹雪芹隱寫在《石頭記》中,現(xiàn)已將其挖掘出,曹家中興后現(xiàn)恭王府的前身和燕京大學校園前身,都曾是曹家府邸。

了解了曹家曹家的兩次興衰,就會理解:無論“寧、榮”“有之先”(指第二次“興”),還是“敗之后”(指第一次“衰”),都有過興衰。其“場面”果真是“忽新忽敗,忽麗忽朽,已見得反復不了”。

3、雨村,在這里是乾隆皇帝的分身

對于“瀟湘館、紫蕓軒等處”已論證,所隱指的是圓明園。后一句“雨村”隱寫的誰呢?對此,《揭開雍正暴亡之謎》 [3]一文中已論證:在薛蟠(其原型為雍正)“得了無名之癥”而死的情況下,雨村隱寫的便是乾隆。由于雍正的死和乾隆的篡位,才使香玉難于繼續(xù)留滯宮中,而不得不出家?guī)Оl(fā)修行,她的住處當然就會“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誰占據(jù)了她的住處,或說整個的圓明園呢?正是像雨村那樣的“奸雄”——篡奪皇位的乾隆。他只是個親王,卻篡奪皇權(quán)而成皇帝,堪稱“新榮暴發(fā)之家”。

 

對此,《揭開雍正暴亡之謎》 [4]一文中已論證:在薛蟠(其原型為雍正)“得了無名之癥”而死的情況下,雨村隱寫的便是乾隆。由于雍正的死和乾隆的篡位,才使香玉難于繼續(xù)留滯宮中而不得不出家?guī)Оl(fā)修行,她的住處當然就會“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誰占據(jù)了她的住處,或說整個的圓明園呢?正是像雨村那樣的“奸雄”——篡奪皇位的乾隆。他只是個親王,卻篡奪皇權(quán)而成皇帝,堪稱“新榮暴發(fā)之家”,“綠紗今又糊在篷窗上”。

 

   第二段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正面之喻]

這段詩歌的意思是:說什么這正是涂脂抹粉的青春年華,怎么轉(zhuǎn)瞬間便兩鬢成霜?昨日剛將死者葬入墳墓,今夜便將新人迎入洞房。

這一段主要寫人生的旅程彈指即逝。生老病死,婚喪娶嫁,自然規(guī)律,光陰無情。

 

[背面之喻]

在“脂正濃、粉正香”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寶釵、湘云一干人。”

在“如何兩鬢又成霜?”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黛玉、晴雯一干人?!?/span>

      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熙鳳一干人。” 并有眉批曰:“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愛,倏痛倏悲,纏綿不了?!?/span>     

下面闡釋這些批語及有關(guān)詩句:

     在作具體闡釋之前,仍想再強調(diào)一次兩項基本原則:一是不要忘記這些詩句的背景或環(huán)境,不是在曹府,就是在圓明園;二是不要忘記這些詩句都不是泛泛而寫,不論其事其人都有具體所指。

     我們先看前兩行詩句的內(nèi)容:“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這明顯說的是同一人還正是脂濃粉香時期,卻突然發(fā)現(xiàn)兩鬢成霜。還應指出:在古文中“霜”通“孀”。《金石萃編·大唐故雁門郡解府君墓志銘》:“霜妻李氏,偕老愿違?!币蚨皟婶W又成霜”,似含有白首孀居之意。

      但脂硯齋卻分別批示:說第一句是指“寶釵、湘云一干人”;第二句是指“黛玉、晴雯一干人”。

其實,按照本書所提出的分身法理論,不論寶釵、湘云也好,還是黛玉、晴雯也好,都是竺香玉的分身。

晴雯死于十六歲,隱喻香玉死于乾隆十六年。是年香玉三十六歲。她離開皇宮,孀居修行于尼姑庵已有十五年,見不到愛子弘,與雪芹也很難自由來往,孤苦憂愁自然使她早生白發(fā),兩鬢帶霜。

     這里有個問題:前面提到晴雯死時是十六歲,即使晴雯之死隱寫了黛玉之死,黛玉死時也只有十七歲(因為晴雯死于“紅樓紀年”第十八年,這年黛玉十七歲),都不可能出現(xiàn)兩鬢成霜的情況。如果把他們兩人批在“脂正濃、粉正香”處,而把寶釵、湘云批在“兩鬢又成霜”處似更“合適”些。是不是脂硯齋批“糊涂”了?非也。試想:這些批語出自誰手?非曹雪芹本人,他人能批得出嗎?誰能知道哪句詩寫的是哪“一干人”呢?可曹雪芹為什么偏偏要批出“黛玉、晴雯”“兩鬢又成霜”這樣的“誤謬”?曹公意圖用這種方法“逼迫”讀者認識到:這些批語與小說無關(guān),硬往小說人物、情節(jié)上去套,是套不上的。而若把這些批語看作是通向了解小說背后所隱歷史的路標,便會穿過嶇崎小徑,到達一片廣闊的天地。對于類似“黛玉、晴雯”這樣的脂批,當我們不理解批者的意圖時——是“誤謬”;而當我們了解批者的用意之后,能不從心底嘆服批者的睿智和高明嗎?

下面兩句詩“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甲戌本只為后一句批了“熙鳳一干人”,對前一句未作任何批點。

且看何謂“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掛“紅燈”,是指喜慶事。因此,這里不是指一般的“帳底臥鴛鴦”,而是特指洞房花燭夜。但是從小說看,熙鳳一出場便是少婦人。何有婚嫁之事?對此就應作進一步思考了:熙鳳是誰的妻子?——賈璉。賈璉是璉二爺,作者以“二爺”將賈璉同寶玉勾掛起來,成為其原型雪芹的一個分身。熙鳳是賈璉的正室夫人。因此這句詩歌隱指的應是寶玉原型雪芹與熙鳳原型(李大姑娘)結(jié)婚一事。雪芹把自己隱寫入書中時塑造了數(shù)個“分身”,其中未婚前之事多寫在寶玉身上,結(jié)婚后之事則多寫在賈璉身上。如果說“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指的是雪芹與李大姑娘結(jié)婚一事,那么“昨日”在“黃土隴頭”“送”的“白骨”,指誰呢?所謂“黃土隴頭送白骨”,可與第二十七回《葬花吟》詩結(jié)合來讀,實與“未若錦囊收艷骨,一堆凈土掩風流”一意,即把“花”,或曰“白骨”,或曰“艷骨”葬入“墳”中?!妒^記》中處處皆用喻。這里的“花”也好,“墳”(或曰“黃土隴”,或曰“一堆凈土”)也好,均有所喻。所喻為何?第二十七回蒙府本有回后詩云:

 

                   心事將誰告,花飛動我悲。

                   埋香吟哭后,日日斂雙眉。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的心事能告訴誰呢?當看到落英飄零時,不禁思緒萬千,無限悲傷。于是將落花斂起埋葬,并吟誦哀詩痛哭一場,此后便日夜雙眉緊蹙,愁腸百結(jié)。

    這里不禁要問:批書人的“心事”是什么?為什么落花使他悲傷?為什么他要吟詩葬花,而且日后也不解愁腸?

    這首詩和《葬花吟》一樣,在小說中同是寫在“紅樓紀年”第十六年,即相當于曹雪芹十六歲時。香玉正是在這一年春天進的宮。詩中所寫的“心事”,正是指因與香玉別離而產(chǎn)生的憂悶。香玉進宮——對雪芹來說——就像進入了墳墓,無異于死亡。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一句的隱意,便十分清楚了。此句詩意為:當香玉十七歲被雍正納為皇貴妃后,雪芹便視她被葬入了墳墓。在達種情況下,便順從祖母意愿,娶湘云原型李大姑娘為妻——即小說中之賈璉娶王熙鳳為妻。

    針對這一段的第三、四句詩歌,甲戌本還有一段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愛,倏痛倏悲,纏綿不了?!?/span>

孰為“妻”,孰為“妾”?死去的是誰,迎娶的是誰呢?按前面的分析可知:雪芹為紅玉“送死”在前,娶李姑娘為妻,即“迎新”在后。李姑娘是明媒正娶的妻子無疑,那么,為何稱紅玉為“妾”呢?這是因為:第一,所謂“妾”即非正式的妻子,俗稱偏房或小老婆。在《揭開雍正暴亡之謎》一文中,已論證:在紅玉入宮前,已同雪芹“初試云雨情”。而當時紅玉是雪芹的丫鬟和伴讀,既已有“云雨”之事,稱之為“妾”還是恰當?shù)?。第二,雪芹雖然愛的是紅玉,也想把她明媒正娶,但終未實現(xiàn),始終未以夫妻相稱。這條眉批的“倏恩倏愛,倏痛倏悲,纏綿不了”等語則都是針對紅玉的,他與紅玉是真的恩愛,真的悲痛,真的纏綿。他在紅玉進宮后,與紅玉結(jié)婚無望時,才遵從祖母的旨意,與李大姑娘結(jié)婚。

綜合上面釋義,第二段詩隱寫了兩段歷史。其一,隱寫了乾隆元年,紅玉出宮后的情況。當時她年僅二十歲出頭,正是脂濃粉香的年華,卻被迫與兒子弘別離,進尼庵帶發(fā)修行。心情的憂苦,自然使她早生白發(fā)。其二,隱寫了雪芹在紅玉被納為皇貴妃后的情況。由于他把紅玉的進宮視為“死別”,尤其在紅玉被納為皇貴妃后,便完全失去與紅玉結(jié)為夫妻的希望,只好聽從家里的安排:與李大姑娘完婚。

   第三段

                   金滿箱,銀滿箱,

                   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

                   那知自己歸來喪。

 

正面之喻

這段詩的詩意為:盡管家中有滿箱的金、銀,但轉(zhuǎn)瞬間便可能淪為乞丐,受到人們的毀謗。剛剛還在嘆息他人生命短促,那知自已一回到家,便也命喪黃泉。

這段詩歌寫出:貧富無時,瞬息巨變,世態(tài)炎涼,生死難定。

 

背面之喻

在“展眼乞丐人皆謗”處,甲戌本有側(cè)批曰:“甄玉、賈玉一干人?!?/span> 并有眉批曰:“一段石火光陰,悲喜不了。風露草霜,富貴嗜欲,貪婪不了?!?/span>

從正面小說角度看,甄、賈寶玉的結(jié)局均為“乞丐”,并遭人毀謗。在第十九回,“襲人見總無可吃之物”處,庚辰本有夾批曰:

 

補明寶玉自幼何等嬌貴。以此一句,留與下部后數(shù)十回“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等處對看,可為后生過分享樂之戒。嘆嘆!

 

齏(jī),意腌菜。這段脂批披露出后三十回寶玉的情況。

   由于甄寶玉,賈寶玉都是作者本人在小說中的主要分身,他們背后隱寫著作者的真實情況。因此這兩句詩:“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便是作者本人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

    眉批反映出批書人對貧富轉(zhuǎn)換的看法。批書人認為:時光像石火那樣一閃而逝。古時取火用打火石,中間墊著火絨,將火絨打著后,便可得到火了。意即:不論悲或喜,都會像石火那樣一閃即逝。富貴嗜欲,不會永久長存,像風中之露,霜后之草,只是一時的現(xiàn)象,因此,不應去貪婪財物,追求嗜欲。

    這種飽含人生哲理的批語,非曹雪芹其他人是批不出來的。試想,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大富、大貴、大貧、大賤,誰能把貧、富、悲、喜看得如此入木三分!

    這一段的后兩句詩:“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睕]有任何批語供參考,如何來分析呢?

    第一,這兩句詩,也同其他詩句一樣,決非泛泛而寫,而是必有真事包含其中。

    第二,從這段詩來看,隱寫的是三方面的真事:紅玉之事,雪芹之事,曹家之事。這兩句詩所隱寫之事也應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

    第三,詩中出現(xiàn)一個“他人”,一個“自己”?!白约骸?,應屬第二點中所確定的范圍之內(nèi)的人,而“他人”則屬這個范圍之外的人。

    第四,“他人”和“自己”都不是長壽之人,但“他人”死在先,“自己”死在后。

    第五,在作者寫這首詩之前,“他人”和“自己”都已死去。

    第六,由于“他人”和“自己”同時出現(xiàn)在一聯(lián)詩中,他們應是一組對立統(tǒng)一矛盾。

    按照上述六點分析,這兩句詩應指的是雍正和香玉(紅玉即:香玉悲嘆雍正沒有壽終正寢,那知自己也并非正常死亡。

    現(xiàn)在人們明白了:雍正之死與香玉之死都是宮廷中的大事,在那文字獄的時代,批書人怎可能不對此采取回避態(tài)度呢!

    從脂硯齋對全詩每一句都作了評點,唯獨回避兩、三句--這一情況來看,其本身便說明脂硯齋對評點的態(tài)度是十分嚴肅的,決非胡批亂評,更不可能是由他人偽造的。而透過脂硯齋批語,從《石頭記》小說背后所看到的真實影象,也是完全可信的。

當然,批語中有些并非由脂硯齋所寫。對此應如何評價,則屬另外的問題。

綜合上面的分析,第三段詩所隱寫的歷史是曹家第二次被查抄后的情況:曹家原是富豪,家有成箱的金銀財寶,但被查抄后,轉(zhuǎn)眼間竟成為乞丐,并遭到路人的毀謗。此前不久,香玉也已被逼自縊。雪芹與香玉曾嘲笑雍正帝未能長壽,但香玉自己也過早身亡。



[1] 請參見《曹雪芹在京城內(nèi)的故居――“恭王府”前身》、《燕京大學校園前身是雪芹的故居》(以上載于《紅樓解夢》第五集;《在“恭王府”建曹雪芹紀念館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載于《紅樓解夢》第八集。

[2] 請參見《大觀園實隱圓明園》(載于《紅樓解夢》第二集)及《紅樓圓明隱秘》一書。

[3] 該文載于《紅樓解夢》第四集。

[4] 該文載于《紅樓解夢》第四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曰《徹解紅樓》〔34〕
曹雪芹對《石頭記》的著作權(quán)怎可能撼動?(上)
提起《紅樓夢》,造假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嚴重問題
“曹學”與“反曹學”半斤八兩
一代奸雄賈雨村,扮演了四個角色,很多人沒看出來
我們愛著,直至兩鬢如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