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詩深情綿邈,意境朦朧,婉曲晦澀,將其感傷情調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而最富藝術獨創(chuàng)。其無題詩的感傷情調的成因、表現(xiàn)、獨特特征,以及突出貢獻,值得我們探討。 一 從其生活經(jīng)歷看,李商隱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但從幼時起他就是一個孤兒,飽受人生困苦。雖然經(jīng)過努力得到令狐楚等人的賞識、推薦,先后考取了進士和博學宏詞科,但踏上仕途,也無辜的被卷入了牛李兩黨之爭。因為娶王茂元的小女兒為妻,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責為“放利偷合”。于是他長期受到壓抑,排擠打擊,加之后來王氏病故,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擊。這樣衰敗的家世、沒落的時世,仕途的坎坷,妻子的早逝等使這位本具有抱負和才華的人,常以借未嫁女子的幽怨,來訴說自己理想難成的失望,用生死離別時的相思來烘托孤獨寂寞的心境。正如余恕誠先生在《唐詩風貌》中所言“他的無題詩幾乎篇篇都在書寫不幸”。 西方體驗美學理論認為“一個文本是作家的一種體驗,解讀文本是體驗作家的體驗?!庇谑亲x李商隱無題詩,會體驗到“人生空得長無謂,懷古思鄉(xiāng)共白頭”的人生哀吟,“相識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愛情感傷,更會體驗到年僅四十六歲的李商隱在寂寞中郁郁而終的無奈與痛苦…… 從其社會背景來看,晚唐時期政治經(jīng)濟的衰敗,危機四伏,藩鎮(zhèn)割據(jù)越來越嚴重,朋黨之爭變本加厲。國運腐朽衰頹之勢漸成,使敏感的知識分子普遍孳生起“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的危機感和失望頹唐的心情,愈到后來,國家在分裂的道路上越來越快,廣大知識分子仕進無路,報國無門,更痛感國事日非,無力回天。李商隱也一樣,在這段時期中,他的政治理想瀕于破滅,思想上也產(chǎn)生了日益嚴重的危機感和幻滅感,個人生活的不幸的感傷再加上對國家社會的感傷,形成了貫串李商隱詩歌始終的主旋律。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李商隱無題詩感傷情調在打上詩人自己的烙印的同時,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葉燮在《原詩》談及晚唐詩歌的藝術風格時說:“晚唐之詩,秋花也。江上芙蓉,籬邊之叢菊,可不為美乎?”可見一斑。 從其獨特個性看,正如王蒙先生在《李商隱詩作的一些理解》中所言李商隱是“先期愁人”,有“先期悲嘆”的“夭折意識”讀者又能從“庾信生多情,楊朱死有情”中感到他的多感、多情。又能從期望與失望、執(zhí)著與纏綿,憂郁與感傷中感受到他獨特的個性魅力。又不能忽視,源于對自己人生體驗的深刻理解,詩人便在佛道中追求慰藉,于是感傷情調與佛道意趣的相互融入又加深了他無題詩的朦朧美和悲劇美。諸如黑夜、孤月、哀箏、細雨、弱風等大量的意象組合在一起與佛道的“有求皆苦,無常幻滅,離情去欲”的精神融合演繹著詩人無盡的哀嘆,向讀者展現(xiàn)了他獨特的個性。 二 梁啟超在《中國韻文內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一文中談到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受,“我理不會著,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李商隱的無題詩從審美角度看,它寫的是內心情緒體驗:或憂嘆離懷,或哀婉纏綿,或執(zhí)著清醒,或迷惘暗淡。確實,心靈細膩的詩人將其感傷情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筆者認為李商隱無題詩有愛情、人生、政治三大內容主題,同時李商隱無題詩能善于以委婉曲折的手法、豐富的意象、韻味深長的語言來表現(xiàn)其感傷情調。 李商隱無題詩的愛情主題讓人回味。談起唐代詩壇上以愛情入詩的詩人比較多,諸如元稹等寫了很多濃艷甚至輕佻的艷情詩,但以無題詩為中心的愛情詩,李商隱可謂獨領風騷,而且真正把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峰。他擺脫了宮體詩人寫閨閣生活的庸俗,鄙棄了古代不少愛情詩作者那種對女子及其愛情生活的玩賞態(tài)度,而是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帶著純真的精神追求,描寫了一個感情細膩細微的領域,這些詩深情綿邈,意境朦朧,書寫著希望與失望的悲劇性愛情和愛情心理。 李商隱似乎就是男女愛情生活的代言人。他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無題詩的政治主題耐人琢磨。馮浩認為,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實有寄托者多,直作宴請少?!敝禚Q齡在《李文詩集注序》談無題詩時說:“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遙情于婉孌,結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憤無聊纏綿巖往之致?!峁试唬毫x山之詩,乃風人之緒音,屈宋之遺響,蓋得子美之深而變出之者也?!本褪钦f,李商隱無題詩“皆托于不忘君之義,而深惜才之不遇也。”(楊基《無題和李義山商隱》)。詩人是“顯言不可而曲言之,莊語不可而漫語之?!闭缋钌屉[自己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義喻君子”。確實,李商隱的無題詩中有一部分帶有政治寄托。 李商隱有政治抱負,但如王蒙先生在《雙飛翼》中講“李商隱在政治上是失敗的,甚至連失敗都談不到,因為他根本沒有得到過一次施展抱負,哪怕是痛快淋漓地陳述一次政治主張的機會?!?“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的李商隱只能用隱曲晦澀的語言來表達對政治的感慨。 他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就是以劉郎遇仙女的典故化自己在秘閣(帝王身邊)都未能被朝廷賞識,何況去邊陲之地的悲涼際遇的感慨。 李商隱無題詩的人生主題使人感慨。劉學鍇先生在分析無題詩時說:“盡管詩人主觀未必有意識地另有寓托,但郁積于胸的涵容深廣的普泛性人生體驗,卻使他書寫愛情體驗時也不由自主地觸類旁通,將廣泛的人生體驗滲透融合在上述詩句中?!?①而且又說“李商隱無疑是一個最易產(chǎn)生人生感慨的詩人……他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籠罩在悲劇氛圍中,這種‘淪賤艱虞多’的身世境遇,再加上銳敏而纖細,內向而纏綿的,多愁而善感的性格氣質,使他對人生悲劇有極為豐富深刻細膩的感受。而他屢寄戎幕,遠離家世,在獨居異鄉(xiāng)的漫漫長夜中,又正有充裕的時間來細細品味思考人生。”② 如《錦瑟》一詩,感嘆年華逝歲。全詩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哀怨凄迷朦朧的情調氛圍。反映出詩人悲劇心理:既不滿環(huán)境的壓抑,又無力反抗黑暗社會,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時感空虛幻滅的迷惘。 至此,從李商隱無題詩感傷內容主題來看,我們發(fā)現(xiàn)這與杜甫也有明顯不同。杜甫能自覺得把詩歌當作史筆來寫,他的沉郁頓挫給人的傷感,是憂國憂民的慨嘆,不象李商隱的傷感。李商隱雖然能為國家、社會感傷,但感傷也總是以自我為主的。 李商隱也不愧為晚唐詩壇里具有獨創(chuàng)藝術成就的詩人,他更能用細密的構思、含蓄的意境、清麗的語言等將以上無題詩的愛情、人生、政治三大內容主題的感傷表現(xiàn)的獨特而顯個性。 李商隱善于用委婉曲折的手法,主要表現(xiàn)在典故和象征運用上。無題詩通過典故神話的運用,制造了華貴富麗的意象,營造了一種溫婉纏綿的氣氛,增加了讀者解讀時對美的追求。 如《錦瑟》,頷聯(lián)出句用《莊子·齊物論》中莊子夢蝶的典故,從表現(xiàn)詩人的身世與經(jīng)歷來說,則是夢幻般的身世和追求幻滅的一種象征。頷聯(lián)對句“望帝春心托杜鵑”,用望帝化杜鵑的典故,展現(xiàn)了一幅籠罩著哀怨凄迷的氣氛畫面,包含了對美好事物追求過程中迷惘的悲哀。頸聯(lián)上句“滄海月明珠有淚”,用《博物志》中南海鮫人哭泣時眼淚化為珍珠的典故,是對詩人沉淪廢棄,才能不為世用的寂寥身世的一種喻解,具有感傷的意味。頸聯(lián)下句“藍田日暖玉生煙”,描繪藍田山中沉埋的美玉,在暖日晴輝的照映下,升起絲絲輕煙的朦朧虛幻境界。這是詩人向往追求的境界。全詩似乎讓讀者在聆聽一個富有抱負和才華的詩人在追憶悲劇性的年華逝歲時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 不能否認李商隱用典故較多,有時典故比較深僻,使人讀來晦澀難懂。魯迅說過:“玉谿生清詞麗句……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保ā督o楊霽云》) 無題詩也通過象征寄托,借助托寓抽象的感情內容,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和深刻的社會主題,加重了詩人的感傷情調。 《賈生》全詩寫漢武帝再召賈誼一事,揭露了統(tǒng)治者表面求賢、敬賢,實際上不能識賢任賢,寄托了對當時現(xiàn)實中迷信神仙不顧民生,不任賢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滿,而作者也有以賈誼自喻的意思。 李商隱也善于意象的創(chuàng)造。據(jù)《生物意象與人格精神》作者孫金榮從其詩中選取無題詩計106 “如高松眾木,伴我向天涯……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高松》)借高松自喻,‘高松’這一意象明為寫其凌越眾木之幽姿和超凡脫俗之神韻,實屬詩人卓然特立……”(《生物意象與人格精神》) 讀李商隱無題詩,會發(fā)現(xiàn)無論珠淚、玉煙、蓬山、青鳥、彩鳳、靈犀、碧城、瑤臺、靈風等富非現(xiàn)實的色彩的意象還是“榆莢、桂花、山櫻、掛燭、天馬等具體的動植物意象。其實這些都被李商隱心靈化了,意象是人生體驗的形象展現(xiàn),所以讀者會發(fā)現(xiàn)李商隱在用獨特的抒情方式,造就著含蓄朦朧的“意象閣樓”,將讀者引進一個充斥著感傷憂愁的角落,感受著李商隱沉郁的個性。 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是和李賀有明顯不同的。李賀是一個個性極強的詩人,在失落中追求心理上的補償,有很強的感官欲求。同時,李賀選用“愁、幽、墮、冷”等陰森感情得字與其色彩配合,以其綺麗獨特、凄楚悲涼的長吉體,以其豐富特異的想象奇詭的構思,把人們帶入神秘出奇的世界中,感受著他極度的悲傷。而李商隱雖曾刻意效仿李賀,但他不求奇詭,而是刻意在于意象的隱秘,用典的晦澀。如果說李賀是靠才思寫傷,那么李商隱是靠才情寫傷。同時他要比“懷抱不深”(錢鐘書《談藝錄》)的李賀的感傷更為真切感人。 李商隱也善于駕馭語言。魯迅曾稱贊過李商隱的詩“清詞麗句”,而李商隱的詩正是通過深婉清麗的語言表現(xiàn)了個性鮮明、豐富多樣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會主題。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與宋人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異曲同工之妙,寫出了詩人對愛情的深刻理解。 《無題》(八歲偷照鏡)中“偷照鏡”的“偷”用得極妙,既寫出了女孩子愛美,又寫出了其羞澀的心情,“泣”也寫出了女孩子內心的苦悶。 總之,李商隱的詩如同百寶流芳,炫麗奪目,他遣詞造句揮灑自如,典故神話運用得心應手,讓讀者在韻味深長的語言中感受著他愛情、人生、政治上的 傷悲。這與詩人白居易有著明顯不同的,白居易往往就事論事,語言質樸通俗直言而淺露,甚至過于通俗而淡化了詩人所表現(xiàn)的傷感。 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傷情調對于傳統(tǒng)感傷進行了豐富。從內容主題上看,李商隱使用“無題詩”這一題材,展現(xiàn)了感傷情調的豐富性,耐人琢磨,相較與杜甫的沉郁、宋玉的凄愴,他的感傷情調讓讀者感受到愛情的綿邈,人生的迷惘,襟抱未開的悲涼。在整個感傷文學中獨樹一幟。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李商隱運用象征淋漓盡致。在象征意象上就有珠淚、玉煙、蓬山、青鳥、彩鳳、靈犀、碧城、瑤臺、靈風等非常豐富,同時意象創(chuàng)造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都被其心靈化了,有著較深的內涵和用意。從語言表現(xiàn)上看,李商隱的語言色澤豐富,有時深沉悲愴、有時嫵媚清麗。更因效仿杜甫的錘詞煉句,沉郁頓挫融合了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綿邈的抒情方式,展現(xiàn)了含蓄朦朧的意境,使人感傷。 同時,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傷情調對感傷題材作品創(chuàng)作有深刻的影響。李商隱的無題詩特別是愛情詩,具有詩而詞化的特點,濃郁的感傷情調對表現(xiàn)纏綿悱惻深情的詞體有著推動的作用即在詩與詞之間搭起了一座過渡的橋梁。如題材的細小化,情思的深婉化,意境的朦朧等對詞體的影響是深刻的。李商隱雖然不象溫庭筠有過詞的寫作。但《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等凄涼哀怨、纏綿深沉誠如繆鉞先生在《論詞》中說:“義山詩與詞體意脈相通?!逼鋵嵑笫赖脑~論家也注意到了李商隱對詞的重要影響,沈義父《樂府指迷》就說:“要求字面,當看溫飛卿、李長吉、李商隱及唐人諸家詩句中字面好而不俗者,采摘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