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槍》,一個把主角埋在最深處的坑 “后潛伏”時代,英雄是這樣成長的日期:2011-03-11 作者:王磊;陳熙涵 來源:文匯報 |
![]() |
29集的鋪墊,是為了最后的一聲槍響。 |
本版撰稿 王磊 陳熙涵 大概沒錢的男人,才知道什么是英雄氣短,尤其是身負機密,要辦大事卻不能說的沒錢男人。電視劇《借槍》刨了一個很深的坑,主角熊闊海從一開始就被埋得踏踏實實。上線犧牲,老板逃跑,潛伏行動一下子沒了方向沒了資金。而就在他一點點往上爬,籌錢找搶完成任務(wù)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往坑里填土。鬼子、叛徒,還有老婆孩子、房東、做巡捕的師弟,甚至還有與他意見不一致的戰(zhàn)友。愛他的恨他的,故意的無意的,卻都無一例外給他帶來“麻煩”,讓他一直遭遇意外。 有了《潛伏》的成功,原著龍一和導(dǎo)演姜偉,似乎不擔心收視率,《借槍》就成了一個實驗。因為觀眾看了一半,就會知道熊闊海最終必定會和加藤面對面,所以在這把注定墜落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墜落之前,姜偉想的最多的是,用足夠的篇幅“還原”基層地下黨的潛伏生活,以及生活在鬼子刺刀下的蕓蕓眾生相?;蛟S情節(jié)有些荒誕,不變的卻是點點滴滴中滲透的民族氣節(jié)。 《借槍》開播至今,故事已經(jīng)說過了快三分之二。面對在第一集就屠殺了包括兒童在內(nèi)30多位天津市民的加藤,我們的主角卻依舊做著四處“化緣干革命”的“小市民”。偶爾爆發(fā)一下,也迅速熄火。“借槍”成了“借錢”,沒殺過人的熊闊海最終怎么完成針對加藤的“砍頭”行動? 在醞釀熊闊海和加藤面對面的過程中,《借槍》的鋪陳不像是一部諜戰(zhàn)劇,至少不是一部四四方方的諜戰(zhàn)劇。熊闊海沒有《潛伏》中余則成的能力,能夠洞悉一切,總比敵人快一步;也沒有《黎明之前》中劉新杰那樣的魅力,可以一邊和人斗智斗勇一邊迷倒一片?!督铇尅肥且徊靠箲?zhàn)版的“貧嘴張大明”,上演了一出看似荒唐的刺殺直播劇。 在龍一的原著小說里,熊闊海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用電視劇里的對白形容,就是別人決定了方向,你只能跟著走。被一路推著的熊闊海,因為接受了暗殺日軍華北司令部特高課課長加藤敬二,并且登報將刺殺變成決斗,一夜之間被推到懸崖邊緣。刺殺最終成了一場圍觀,熊闊海也成了英雄?!短煜聼o賊》的編劇林黎勝,要做的就是讓《借槍》的荒唐變得可信。他給熊闊海按了個說相聲的背景,于是憑借滔滔不絕說瞎話不打草稿的口才,以及舞臺般隨機應(yīng)變的嘴臉,熊闊海穩(wěn)住了老婆,應(yīng)付了房東裴艷玲,打發(fā)了軍統(tǒng)楊小菊,一心一意完成使命。電視劇發(fā)展到尾聲,是廣播直播,并且還有人開出賭局的暗殺。這場“鬧劇”最終成了一場真正的對決。雙方一邊有槍,一邊有對方的妻子女兒做人質(zhì)。 懸疑諜戰(zhàn)劇是情緒和邏輯的對抗。《借槍》直到最后一集,姜偉才用上了諜戰(zhàn)劇慣用的手法,用跳躍的線索試探觀眾,還用閃回鏡頭,補全熊闊海的連環(huán)苦肉計。一開始有些英雄氣短的主角,在最后不到全劇六分之一的篇幅中,迅速成長,終于取義成仁。 如果還記得《潛伏》中的謝若琳,你一定記得他的名言,“如果你一槍打不死我,我又活過來了,咱倆還能做生意,只要價格公道。”謝的主張很有點叢林法則的意思,這也是他為余則成甚至李涯所不齒的地方。四處碰壁窮困潦倒的熊闊海,他的情報來源一開始卻正是謝若琳式的。這非常符合基層地下黨潛伏辦事的邏輯。不過,謝若琳會說“現(xiàn)在兩根金條擺在你面前,你能告訴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齷齪的。”而窮到賣了妻子房子搞革命的熊闊海,卻有自己的原則和信仰。 妻子深明大義,在鬼子的槍口下毅然訣別。雖然說出的道理出自從小就爛熟的戲文,卻在最后一刻讓熊闊海這個從沒有流過淚的丈夫淚如雨下。與此同時,圍觀刺殺的人群卻在等待英雄。廣播直播里,用多國語言討論熊闊海刺殺的種種可能;助威的條幅上滿是豪言壯語;還有人不停振臂高呼“熊闊海”。這樣的對比,用諜戰(zhàn)的邏輯理解可謂荒唐,卻在情緒上讓所有人震撼。 “沒有人生下來就懂得革命。”姜偉曾這樣解讀他的《借槍》?!督铇尅防镉杏突膫鹘y(tǒng)混混安德森,也有滿嘴信義發(fā)國難財?shù)臈钚【眨€有處處偽裝自己的女房東裴艷玲。但是他們最終都成了英雄,或者開始懂得什么叫做犧牲和付出。 熊闊海的困境,根子里是他完美的理想,以及追求理想的手段,與看似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之間的矛盾。當他確認無法“完美”時,面對死亡,他最終選擇了完成任務(wù)犧牲自己。唯獨不犧牲孩子,因為孩子是希望,是他用理想主義方法實現(xiàn)理想的寄托。 《借槍》刨的這個深坑,從一開始就從最深處萌發(fā)出了理想的嫩芽。而這樣的理想,注定要沖破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