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電影最不受待見?
如果要排名:
第一恐怖片,第二文藝片。
豆瓣上只要帶恐怖標簽,評分一定偏低;
文藝片不用說,聽到這三個字一半人就扭頭走了。
但有位不怕死的,偏要闖進這個最不討好的類型:文藝恐怖片。
富貴險中求。
這部資源,久等了——
《陰風陣陣》
Suspiria
說它萬眾矚目,不過分。
同名前作,1977年的恐怖片經(jīng)典,被稱作“史上最美恐怖片”之一。
各種權(quán)威恐怖片榜單絕不缺席:
導演達里奧·阿基多(Dario Argento),也憑借它成為了意大利恐怖驚悚電影大師。
40年后向他發(fā)起挑戰(zhàn)的,是同鄉(xiāng)后輩盧卡·瓜達尼諾。
名字不熟,但他另一個《名字》你肯定聽過,文藝片界的大爆款:
但這一次,盧卡一點不小清新。
下手夠重:
裸露、血腥、詭異……Sir的配圖在電影里絕對是最輕量級的。
(前方重口味預警,不適者請速速退散。)
完全不同的風格,他到底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
答案……無解。
評價完全兩極:
說它好的,直接認定為“年度最佳,沒有之一”。
鐵桿粉絲里,不缺大神級。
比如昆汀,看過首映后哭著求抱抱……
但也有人認為,經(jīng)典被徹底玩砸。
豆瓣,IMDb,爛番茄都出現(xiàn)了一波口碑下滑。
門檻的確高。
就說劇情,所有來龍去脈都被打碎,塞在不間斷的閃回和跳躍的剪輯中。
就像電影的第一幕,被團團濃霧包圍。
Sir也是反復刷了很多遍,才敢梳理劇情。
女主角蘇西是一個美國女孩,母親從小就不喜歡她,把她當做恥辱,甚至懲罰和虐待。
怎么會有母親討厭孩子?
接著看。
1977年(老版上映的日子),剛剛成年的蘇西離開了家,來到德國柏林的一家歷史悠久的舞蹈學校。
像一只小鳥,闖入了陣陣陰風。
學校里的教員,面試時的眼神就是發(fā)現(xiàn)了獵物。
前一秒還說資質(zhì)不夠勸她走,下一秒不收一分錢招進來,還有工資發(fā)。
呵呵,事出反常必有妖。
首先是領舞的女孩歐嘉,莫名其妙地情緒崩潰,歇斯底里地要求離開這里,嘴里不停重復一個詞:
女巫。
看似高雅的舞團,被戳到了痛點。
各種詭異接踵而至。
女主每晚的噩夢,畫面尺度太大——
人的內(nèi)臟,血肉模糊的臉,還夢到自己跟門框做愛……
夢,是警告。
舞蹈,才是真正噩夢的開始。
平行剪輯下,一邊是蘇西縱情舞蹈,另一邊,是曾經(jīng)想離開的歐嘉,被以一種恐怖的方法折磨。
折斷肩頸,反向屈膝,整個人以各種反常的姿態(tài)扭曲,四肢被生生掰斷。
可這時,老師們卻露出了可怖的笑。
甚至用鉤子去刺穿軀體,像是臘肉一樣拖走。
女巫,基本坐實。
那陰謀到底是什么?
當你以為這些教員就是幕后主使時,陰風適時吹起——
女巫們集會,在默默地計劃著什么。
突然,其中一員無預警坐起,當眾自殺。
當案情逐漸清晰時,濃霧再次乘風而入。
誰在搞鬼?
Sir不劇透,但線索不是沒有。
注意舞團里墻上的照片,擺放的位置是樹狀圖,就像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權(quán)力分布圖。
而站在頂端的,是個帶著墨鏡的人。
結(jié)局對于看過老版的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導演在這老瓶里,裝了什么新酒?
在盧卡欲言又止的敘事中,隱藏了太多的信息量。
隱喻太多,Sir就挑幾個說說。
第一,是畫面外的。
電影全程伴隨著一個從收音機里傳出的新聞,是一起人質(zhì)劫持事件。
發(fā)生于1977年的德國“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各種曲折,完全可以拍成另一部電影。
而這件事的結(jié)局,也意味深長:
德國聯(lián)邦警察并沒有向恐怖分子低頭,而是選擇突襲漢莎181飛機。
殺死四名綁匪中的三名,結(jié)束了長達五天的綁架案。同日,被關在監(jiān)獄的三名恐怖分子成員聽聞消息后約定自殺。
這件事在當時引發(fā)德國國內(nèi)大范圍的抗議。
引入這個事件的用意是什么?
結(jié)合第二點,就容易理解了。
電影加入了老版里沒有的新角色,一位老年心理醫(yī)生。
他的存在,像是迷霧中我們能真切抓住的一根繩索。
女巫與舞團,納粹和德國。
看似沒有關系的兩者,被他一句話點明:
——你認為她們是女巫嗎?
——你可以把你的幻想告訴別人,就變成了宗教。
德意志帝國也有這種特征,軍銜、秘密授予儀式……
用這種思路看,電影背后的寓意其實都能一一解開。
問題是,這新酒裝得太滿。
時代背景、政治隱喻、宗教、神話、心理學、符號學……
導演玩嗨了,觀眾卻懵逼了。
劇情不懂,甚至許多畫面的用意都不在劇情。
更多的一種幾乎夢囈般的宣泄和烘托。
在蘇西的夢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不可思議的詭異,配合著音樂的抖動,無時無刻,都傳達一種焦躁和不安。
交代著蘇西的家庭,與蘇西的恐慌。
懂不懂的問題,被導演放在了后置位。
就像電影最后,全片在滿屏凄慘的紅色中,完成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
我們甚至連被殺死的是誰,都看不清楚。
但這樣的夸張,不正是對戰(zhàn)爭的一種客觀描述。
多線敘事,夢境與現(xiàn)實的混搭的意識流風格,難怪觀眾吐槽。
這與老版《陰風陣陣》幾乎背道而馳。
故事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女孩蘇西揭開了一群女巫們的邪惡陰謀。
但它真正出彩的地方,不是故事,而是音效和影像風格。
比如這種高對比的圖。
用冷暖色調(diào)的極致對比,配合詭異的音效,鏡頭、敘事上的留白,讓人焦慮,不安,生理不適,甚至怨氣十足。
尤其是這張把人摁在玻璃上,生造出的鬼臉,一度成為不少人的童年陰影。
它的經(jīng)典,就在于導演的專注——
把形式做到極致。
但Sir也說了,這是一個注定不討好的方向。
它不負責給出標準答案。
這也是Sir今天依然安利新版《陰風陣陣》的原因。
只有當你自己看完,才會知道——
這是年度最佳;
還是徹底玩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