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幾乎所有同學都聽過“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而隨著一年年過去,這句話也逐漸被人拋在腦后,唯一沒有被忘記的,那就是學習理化生的重要性。數(shù)學作為理化生中占分最高的學科,成為很多選理科同學的“噩夢”。而在高考中數(shù)學取得148分,理綜取得滿分,成功考入清華數(shù)學系的李光思來說,其實學習理科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而自己能夠在理科科目重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主要是抓住了其中的6個字。
李光思說,自己在高中學習的時候,最寶貴的不是厚厚的筆記,而是最后總結(jié)出來的一張寫著密密麻麻知識點的知識框架表。在這張表格上,不光有每本課本上的基礎(chǔ)知識點,還有各種延伸的考點、難點、易錯點,都按照自己的歸納,進行了整理。李光思說,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圖,對于理科這種主要以知識點為基礎(chǔ),進行題型變化的科目,在學習的時候,會讓大腦非常清楚的知道,每道題是在考哪個知識點,延伸點又是哪個。所以在做題的時候,大腦非常清醒,也不會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感到慌張,總不會跳出這部分的知識考查的,李光思說。
李光思說,他之前對很多同學推薦建立知識框架這個做法,但是很多同學感覺沒用,所以也沒有動手去做。而在同學在復(fù)習過程,面對雜亂無章的知識點不知道從何下手時,李光思感覺很可惜。李光思認為,很多人對建立知識框架其實有一個誤區(qū),感覺好像只是把課本目錄謄抄一遍,其實根本不是這樣;課本之間是單獨但是卻有相互聯(lián)系的,化學的選修4就是必修2的知識延伸,所以可以一起學習,但是很多同學卻忽略這一點,把知識“割裂”開了。
出生在一個普通小農(nóng)村的李光思說,由于家境困難,所以從小到大也沒有去過幾次補習班,自己也不比別人聰明多少,所以就想盡辦法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而自己母親雖然只是普通的農(nóng)民,平時打理家里卻很有一套,不僅能將工作與家庭很好的平衡,還能在繁忙的勞作中,抽出時間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參加村里的文藝演出。所以通過母親的啟發(fā),李光思說,在有限的時間里,將事情高效的處理完畢,才是掌握學習方法的關(guān)鍵所在。
而現(xiàn)在距離高考不足80天,無論是對于正在沖刺的高三生,還是正在備考的高二同學,學會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其實什么時候都不晚。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夠在這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取得自己理想中的成績,而這也能不負韶光,不負這么多年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