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狄仁杰,大家馬上就聯(lián)想到了“神探”。不僅是影視劇,還有小說文學(xué)中,以神探狄仁杰形象為素材的作品,就足足超過了100部!可見大家對他的熱衷!狄仁杰也由此得名“東方福爾摩斯”,不過,福爾摩斯是虛構(gòu)的,而狄仁杰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叱咤千年的傳奇。
在《新唐書·狄仁杰傳》中,曾這樣介紹狄仁杰:“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狄仁杰在唐高宗儀鳳年間,擔(dān)任了大理寺的老大,他在一年內(nèi)判決處理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人數(shù)多達17000人,沒有一個人提出過冤訴。
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剛正不阿的狄仁杰,在仕途上也是一路高升,他先后做過主管全國財政的度支郎中、掌管皇帝出巡食宿事務(wù)的知頓使、管理全國工程事務(wù)的冬官侍郎,也曾兩度出任地方州縣刺史。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中央,狄仁杰在不同的工作中展現(xiàn)了過人的本領(lǐng),最終升遷至宰相之位。
官至相位的狄仁杰,卻在武周長壽元年(公元692年)遭到來俊臣等人的誣告而下獄。幸運的是案件得到了武則天的親自過問而真相大白,但狄仁杰卻因曾為保命承認自己“謀反”而被武則天處罰到底——被貶至彭澤擔(dān)任縣令。別人是從士兵到將軍的進步,偏偏狄仁杰是從宰相退步到縣令,此時的狄仁杰卻拿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繼續(xù)為了武周政權(quán)任勞任怨。
直至5年后(公元697年),由于河北冀州暴亂,狄仁杰再次被武則天拜為宰相。在朝堂之上,狄仁杰總領(lǐng)文武百官,士、農(nóng)、工、商、兵,他無不涉及;四境安危、百姓福祉,他五不關(guān)心。兢兢業(yè)業(yè)的狄仁杰,也成為武則天最得力的助手。
其實,狄仁杰真正展現(xiàn)自己“神探”本領(lǐng)是在升任宰相之前,但其一年斷案涉及17000人,且無一冤假錯案的記錄,足令世人震驚難忘。作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帝國宰相,狄仁杰自然不會以宰相身份去做地方縣令該做的事情,但有一個人,卻讓狄仁杰放下宰相身份,親力親為去破解疑案。這個人,就是武則天。
因為狄仁杰自入仕起就一直為為唐、武兩朝而殫精竭力,他一度想辭官歸家,回到位于并州(太原)的狄府安享晚年。請辭數(shù)次,武則天不是回避,就是拒絕。就在狄仁杰準(zhǔn)備放棄時,武則天卻同意他致仕,且要求他務(wù)必歸鄉(xiāng),不得去往他處。
狄仁杰大喜過望,也未曾多想武則天為何提出如此要求,便率領(lǐng)家仆離開長安,日夜奔波回并州。
此時的并州刺史,也是狄仁杰的兒女親家陳松濤,卻在并州城中四處安插暗樁,使得并州內(nèi)外暗影重重。武則天同意狄仁杰辭去相位,也正是因為陳松濤的詭譎異動!
當(dāng)?shù)胰式芑剜l(xiāng)之時,陳松濤已經(jīng)悄然在并州為狄仁杰布下天羅地網(wǎng)……
這一年,是帝國宰相的最后一年。奠定了武周重歸李唐,乃至盛世大唐的繁榮基礎(chǔ)。五年后,狄仁杰門生張柬之、桓彥范等發(fā)動“神龍政變”,81歲的武則天黯然退位,李唐重掌天下;十年后,李隆基發(fā)動“唐隆政變”,在狄仁杰門生姚崇、宋璟的輔佐下,開啟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將大唐推向頂峰。
這一案,是千古神探的最后一案。涉及武則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三位帝王的帝位更迭;之大、之奇、之險、之懸,動人心魄:沙漠迷宮、童謠殺人、雪地密室等27樁詭譎謎案,需狄仁杰用積淀一生的智慧去破解。
這一案后,狄仁杰星墜長空、與世長辭。政權(quán)尚未回歸李唐,他的政治抱負還未實現(xiàn);奸佞當(dāng)?shù)溃T生仍處在危險之中;父子失和,他對家庭仍有牽掛。于國、于家、于人、于己,依然有太多遺憾,令他在生命的盡頭難以釋懷……
《大唐懸疑錄:最后的狄仁杰》
講述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
真相大白之日,
狄仁杰星墜長空、與世長辭……
《大唐懸疑錄:最后的狄仁杰》以正史為底,全面展現(xiàn)狄仁杰作為帝國宰相的一面,首次深入狄仁杰的個人生活,重點講述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
當(dāng)死亡一步一步逼近,武周一寸一寸向李唐回歸,風(fēng)燭殘年的狄仁杰將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