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孫未解學種瓜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歌首句寫道:“晝出耘田夜績麻?!币馑际钦f,白晝在田地耕耘,夜間在屋中紡線。“耘”即耕。這解決吃飯問題;“績”即織。一個“耘”字和一個“績”字,不但表明了純粹的鄉(xiāng)間生活,而且也表明了勞動者生活的艱辛——夜以繼日的勞動。同時,詩人通過“晝出耘田夜績麻”,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
詩人寫了“兒女”輩,接著寫道:“童孫未解供耕織?!币馑际钦f,童孫輩,并不懂得耕織,也就不會與“兒女”們一起勞作。其中,“未解”二字很妙,不但表明孫輩還小,不懂得耕織的意義,而且也為后面引出結(jié)句“也傍桑陰學種瓜”奠定了基礎(chǔ)。
所以,詩人最后寫道:“也傍桑陰學種瓜。”上句說童孫輩“未解”“耕織”,而這里突然用了一個“也”字一轉(zhuǎn),“童孫”卻在桑陰下學種瓜呢。這個“也”字,很有意義,出了具有轉(zhuǎn)折意義外,也暗示了孫輩主動的學習??梢哉f,詩人在結(jié)尾告訴我們,兒孫之父母的夜以繼日的“耕”“績”,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影響童孫輩的幼小心靈,同時也暗示了孩子的教育在于長輩們的身體力行,讓孩子們在勞動過程中學習。更為重要的是,詩人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就是這樣一個生生不已,具有勤勞、奮進精神的民族。
首先,人物描寫,跨越度大
這首詩歌中,詩人寫當家的“兒女”,寫了“學種瓜”的“童孫”,以及如自己一般年紀的老一輩。在這線性發(fā)展的過程中,不但表現(xiàn)農(nóng)村樸實的生活,而且表現(xiàn)了人類發(fā)展狀態(tài)。
其次,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思想
詩歌的第一句和第四句,詩人抓住細節(jié)進行描寫,形象而具體地突出了農(nóng)村勞動的情況,以及上輩對下輩的影響。
再次,以小見大,回味無窮
詩歌抓住特有的勞作生活,在縱橫交織中巧妙地揭示著華夏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奧秘,引人思索,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