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建立唐朝之初,為了防止北方的突厥在背后搗亂,讓劉文靜出使突厥,和突厥結(jié)盟。可好景不長,突厥頡利可汗繼位后,開始對大唐虎視眈眈,幾度侵犯唐朝土地。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登基,是為唐太宗,因為當(dāng)時唐朝國力不足以和突厥抗衡,李世民使用緩兵之計,和突厥達成“渭水之盟”。
三年后,李世民派李靖、薛萬徹等人領(lǐng)兵10萬,打敗突厥,頡利可汗被滅。此后,唐朝繼續(xù)遠征西北,吐谷渾、吐蕃、高昌國等國紛紛向大唐臣服。此時,遠在中亞的吉爾吉人,建立了一個叫“黠戛斯”的國家,他們派了一個使臣,不遠千里,從遙遠的中亞,穿過西域來到長安,朝拜唐太宗。誰知使臣剛開口,就和李世民攀起了親戚,使臣說:“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他也姓李?!崩钍烂窦殕栒嫦嗪?,淚流滿面。
熟悉地理的讀者都知道,吉爾吉斯坦,位于中亞,距離中國千里之遙。但當(dāng)時黠戛斯位于現(xiàn)在的吉爾吉斯坦西北,據(jù)《新唐書》記載:黠戛斯,古堅昆國也,人多赤發(fā)、綠瞳,黑發(fā)者甚少。也就是說,在那個年代,人們認為吉爾吉人都是綠眼紅頭發(fā),黑頭發(fā)的人很少。這次來到來到唐朝的使者,名叫失缽屈阿棧,是吉爾吉某個部落的酋長。他不僅會說少量的漢語,而且還是少數(shù)黑頭發(fā)的吉爾吉人。
李世民聽說酋長姓李,感了興趣,便細細問他。酋長說,他的祖先乃是漢朝名將李陵。這一段《舊唐書》有記載曰:黠戛斯自稱李陵之后,與國同姓。漢代以來,中國歷史資料保存完整,都知道李陵乃是名將李廣之孫,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軍攻打匈奴,李陵主動請纓,以五千士兵深入敵境,連續(xù)取得幾場小勝。一個月后,李陵遭遇匈奴主力,五千漢軍被匈奴八萬騎兵包圍,雙方激戰(zhàn)十天十夜,李陵最終矢盡糧絕,被俘投降。
漢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要殺李陵全家,滿朝官員,只有司馬遷一人認為李陵不是真投降??珊髞恚倥朔懦鱿ⅲf李陵給匈奴人傳授兵法,漢武帝發(fā)天子之怒,滅了李陵全族。李陵死后,漢武帝才知道,給匈奴人傳授兵法的人名叫李緒,并不是李陵。但為時已晚,李陵全家被殺,有家不能回,只得委身匈奴。匈奴單于也沒虧待李陵,將女兒許配給他,讓李陵在匈奴繁衍子嗣。
李陵娶了匈奴公主后,匈奴人征服了中亞的吉爾吉地區(qū),李陵曾駐守在吉爾吉地區(qū)。所以,這里有李陵的后人,可信度較高。李世民聽聞自己“本家”李陵的后代還在世,而且不遠萬里來到大唐和自己見面,熱血沸騰,滿含熱淚,真誠地接待了酋長一行人,并和酋長把酒言歡。
接下來,李世民答應(yīng)將黠戛斯歸唐朝管理,并且在黠戛斯建立堅昆都護府,封酋長為堅昆都督。從此,黠戛斯和唐朝就有了“血親”。多年后,唐玄宗征討突厥,黠戛斯人義無反顧的幫唐朝出兵,后來唐朝攻打回鶻,黠戛斯人又和回鶻為敵,黠戛斯可謂是唐朝最忠誠的藩邦。
公元755年,唐朝發(fā)生了由盛轉(zhuǎn)衰的“安史之亂”,回鶻人趁機切斷河西走廊,黠戛斯人和唐朝中斷了消息,這時他們完全可以自保,但他們沒有,他們向回鶻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最終慘敗。100多年后,衰弱的唐朝已經(jīng)到了唐武宗時期,黠戛斯歷經(jīng)周折,又派遣使臣來到唐朝,要繼續(xù)和唐朝的藩屬關(guān)系,唐武宗又被感動的淚流滿面。
唐朝滅亡后,黠戛斯人先后遭到契丹人和蒙古人的驅(qū)逐,此時,再也沒有東方大國可以為這個忠心的“小兄弟”撐腰,他們的生存空間幾度轉(zhuǎn)移,逐漸分布在了帕米爾高原、費爾干納等地。時隔多年,紅旗之下,中國仍舊和中亞幾個“斯坦”交好,在未來的道路上,相互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