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辰鑒藏拍賣會(第43期)
預展 1月9-10日 10:00—19:00
1月11日 10:00—12:00
拍賣 1月11日 13:30
北京市朝陽區(qū)亮馬橋路27號亮馬國際珠寶古玩城1層大廳
清朝瓷器自康乾盛世以后日漸衰落。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洗禮之后,中國迎來了皇權專制王朝的最后一個“中興”即“同光中興”。 同光中興從同治三年(1864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這三十年間,國內基本安定。以休養(yǎng)生息為主要目的同治、光緒兩朝,經濟得到恢復。但同光中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興”,必定從乾隆之后再無盛世出現。 過去很多藏家只追求清三代瓷器,無論官窯還是細路瓷,通通收入囊中。使得清代瓷器價格兩極分化,康、雍、乾價格屢屢飆升,道、同、光卻無人問津。直到近幾年,晚清瓷器的價值洼地才被眾多藏家有所重視。 同治大婚瓷的追捧也帶動了許多礬紅官款瓷器,這類官窯之前幾乎不被藏家所接受,大部份人仍然只認可青花款的官窯器物。而經過同治時期的制瓷業(yè)復蘇,光緒朝迎來了晚清瓷器的再度輝煌。 由于光緒時期瓷器質量高,無限接近康熙時期瓷器質量水平,甚至幾乎可以亂真,所以業(yè)內習慣稱之為“小康”。此稱謂并非浪得虛名,在眾多瓷器品類之中,尤以青花五彩、素三彩、豇豆紅等最難分辨。而其他傳統(tǒng)官窯也較前朝更好,如趕珠龍、對頭鳳、洪福齊天、忍冬紋等,與清代中期無異。加之慈禧專用瓷如“儲秀宮”、“體和殿”、“大雅齋”等特殊官窯的豐富,更彰顯晚清時期瓷器的獨特魅力與藝術價值。
Lot040
清光緒
青花忍冬紋盤
直徑 26.5cm
Lot 072
清光緒
粉彩描金洪福齊天紋大盤
直徑 34cm.
Lot078
清同治
松石綠地粉彩茶杯
直徑 9cm.
Lot 098
清同治
粉彩富貴白頭紋碗
直徑 14c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