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發(fā)展到西周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無論在使用范圍、藝術造型、紋飾圖案等各方面,均達到了嶄新的境地,在我國古代玉器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西周玉器的玉器的種類大體上承襲了商代而又有所發(fā)明;其紋飾也在繼承商代風格的基礎上,達到了20多種;在玉器的雕琢手法上,既繼承傳統(tǒng)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西周玉器多作扁平狀,善于采用細陰線和一面坡粗陰線相結合的粗細陰線雙勾法來刻畫主題,線條剛勁,形象生動。西周玉器花紋圖案的結構也很嚴謹。在表現動物紋樣時,善于以夸大局部特征來概括全貌的藝術手法,達到言簡意賅、生動活潑的藝術效果。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玉鳥紋柄形器,山東滕縣的青玉鳥紋刀,是這個時期藝術風格的典型代表。西周初期玉器造型無新的突破,而在從鳥形器向鳥形圖案的轉變上有了很大發(fā)展,一改前期的粗拙風格。這一時期的玉器紋飾從青銅器紋飾圖案中吸收了大量鳥紋圖案,從而將鳥形向鳥紋發(fā)展,鳥紋向圖案成為西周一個時代的流行題材。這種題材的盛行,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鳥這種飛禽的崇拜心理,同時也體現了這一朝代人民的審美時尚。
西周玉器除了流行一時的鳥形紋飾外,主題圓雕玉鹿也是前所為所有的一種新的藝術形象。鹿有大小、雌雄之別。雌鹿站立,豎耳張望;雄鹿有的回首凝望,有的側面尋覓。特別是以夸張的手法,著力刻畫鹿角的變化,有的雙枝似花樹,有的單枝分叉,有的獨角橫伸,變化多端。這說明當時琢玉匠師一定對鹿作了精心觀察。才能將每只鹿刻花得形神并妙,栩栩如生??梢娖浣承莫氝\而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對玉兔的成功刻畫,也是西周玉器工藝的一個顯著頸部。能將兔的跑、跳等各種動作和靜止中輕悄怕物的神態(tài),都雕琢得惟妙惟肖,充分顯示了玉匠師們在表現動物神形、特征上,掌握了純屬的藝術技巧。
玉器不僅僅是一塊玉,更是一塊將技巧和精神意識傳達在上面的精湛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