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香”是宋代香爐的一種形制?!靶沃啤笔侵腹糯鷮ζ魑镌煨蜆邮降谋硎?,也稱“器形”。它是指根據(jù)生活的各種需求,利用不同的工藝材料,采用不同的工藝技術(shù)、設(shè)計和制作出具有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功能的器物樣式。本文中所說“出香”的形制特指古代陶瓷工藝制作香爐的一種。
什么是“出香”?現(xiàn)代人對古人文獻中的“出香”一詞不甚明白,不知具體指什么。
我們可以從北宋的一篇文獻中找到汝窯“出香”的形制。大宋外交官徐兢1123年隨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歸國后著有《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一書。這是一部專門記載高麗王朝的歷史地理著作。其中記載了所見之高麗青瓷:“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唯此物最精絕。其余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這里指的是徐兢奉使高麗時見到高麗青瓷中的“出香”,與“汝州新窯器”即汝官窯“相類”,贊嘆“此物最精絕”。許兢在徽宗朝見過“汝州新窯器”的“出香”實物,所以把同形制的高麗青瓷寫進書中稱為“出香”。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原書中是配有畫的,所以取名為“圖經(jīng)”?!扳♀コ鱿恪睉?yīng)該也配有圖畫,但靖康之難時,正本和副本一同丟失,現(xiàn)在傳世的版本沒有了圖畫。
圖1.《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中記載高麗青瓷的“狻猊出香”。
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書所記載的“狻猊出香”在現(xiàn)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還能見到古代的實物。
下圖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的“狻猊出香”,現(xiàn)在標(biāo)明為“青瓷獅子蓋香爐”,這就是宋人稱為“出香”的器物,此件“出香”上有蹲獸,為香蓋;下為香座:直筒、寬沿、三獸足。
這件高麗青瓷下面“出香”座不是“下有仰蓮以承之”,這點與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中描述不同,但是在十二世紀高麗瓷中是有“仰蓮”器形的香座。
這也證實了十二世紀的高麗青瓷有些器物直接模仿于清涼寺汝窯,像這種“香座”完全仿制汝窯的造型??梢源_認的是高麗青瓷一定是源于北宋的陶瓷文化,前期是仿制越窯,中期仿制汝窯,晚期仿制龍泉窯?!俺鱿恪鳖惖钠餍问悄7虑鍥鏊氯旮G青瓷的形制。
再從現(xiàn)在見到的文獻看,汝窯“出香”一詞在南宋末至元初周密的《武林舊事》中有對汝瓷的一段記載:“紹興二十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苯B興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離靖康之難后清涼寺汝官窯停燒有24年了。是年10月,南宋開國皇帝趙構(gòu)到清河郡王家巡幸,張俊向南宋高宗趙構(gòu)進獻了一批汝瓷,共計16件,這是文獻上記載汝窯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
在確認“出香”的形制后,可知宋代香爐大致可分為兩種,即封閉式和開敞式。封閉式是由爐蓋與爐座組成,又叫分體式。這種香爐功能上的不同,大致又分為“出香”爐和“薰香”爐兩類,實用功能不同,造型結(jié)構(gòu)差異也大。
在北宋清涼寺汝窯傳世品中未見有香爐這種器形,更不見有“出香”了。但在北宋清涼寺汝窯的考古發(fā)掘中出土了不少的“香爐”的殘器、殘片,其中“出香”爐和“熏香”爐都有。在寶豐汝窯博物館也展出有修復(fù)好的“出香”爐。這為我們認識北宋清涼寺汝窯拓展了寬度和深度。
圖4.寶豐汝窯博物館收藏的汝窯青瓷蓮荷鴛鴦形“出香”修復(fù)器。
圖5.民間收藏的汝窯蓮荷狻猊形“出香”修復(fù)件:“上有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出版《汝瓷雅集》一書。
在清涼寺汝窯考古出土的“出香”爐的殘件很多,形制樣式各異。兩宋時(包括金代)當(dāng)時南北各窯口燒制很多的香爐,如耀州窯、越窯、龍泉窯和景德鎮(zhèn)窯都燒有香爐,其中“出香”也多見。宋人好香事,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俗諺云:'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贝怂氖隆盁恪蔽恢谑??!俺鱿恪币曈适?,市場也有需求,各大窯口按市場需求要燒制更多的產(chǎn)品。
圖6.北宋吉州窯綠釉狻猊“出香”,安徽博物館藏。
圖7.宋耀州窯仰蓮紋“出香”座。
圖8.清涼寺北宋汝窯遺址考古出土仰蓮卷荷形足“出香”座。
圖9.汝窯仰蓮紋“出香”座。
圖10. 汝窯仰蓮紋“出香”座。
圖11.上面三圖為裕階書房收藏清涼寺汝窯蓮荷形“出香”座修復(fù)件。
圖12.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數(shù)件“出香”修復(fù)件。
圖13.清涼寺汝窯考古出土“出香”素?zé)鳉埰?/span>
為什么叫“出香”?這與當(dāng)時焚香的使用方法有關(guān)。如當(dāng)動詞講,“出香”就是“香出”的意思,很形象,很有畫面感;如當(dāng)名詞講,“出香”就是香爐的一種。
“出香”的使用方法在文獻中也有描述。與周密同時代的《陳氏香譜》上記載:“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桌置爐,與人膝平,火上設(shè)銀葉或云母,制如盤形,以之襯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曼,無煙燥氣?!崩锰炕鸬闹丝炯ぐl(fā)出香料的香味,又避免了香料的煙氣。而用來炙烤香丸的香爐,宋人稱其為“出香”。
“出香”的使用與宋人調(diào)香、焚香的方法有關(guān)。宋人焚香用的是人工調(diào)制的香,叫“合香”。宋人追求“深遠悠長”的香味,因而,宋代皇家與達官貴人、富商巨賈是用“沉檀龍麝”來制香,根據(jù)“君臣左使”配伍香藥。宋人的“焚香”其實大多數(shù)并不直接用火“燒”而是用炭“炙”。
“出香”用法的具體描述。爐中預(yù)置特為焚香而精制的香灰,香炭一餅,燒透入爐,輕撥香灰,淺埋香炭,約及其半。香炭上面置隔火,隔火可以是云母片,也可以是銀片。宋人多喜歡用銀,習(xí)稱銀葉。之后,方在隔火上面置香。這樣的方法焚香,得到從“出香”中徐緩散發(fā)出“香之發(fā)散舒緩,少煙,多氣,香味持久,香韻悠長?!钡男Ч?。李商隱《燒香曲》有“獸焰微紅隔云母”之句,“云母”者,隔火也,即把它放在香與炭之間,以使香料受火不至于太猛,而可得徐徐熏燃之效。
圖15.唐敦煌壁畫中蓮荷座造型的器物(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圖16.宋代文人生活中的 “仰蓮紋卷荷形足”金屬器煮茶爐(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汝窯青瓷“出香”的形制種類很多,大多為動物仿生造型。從清涼寺汝窯考古出土器物看,汝窯的“出香”造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為“蓋”,下面為“座”?!俺鱿恪鄙w仿生多為蹲獸:如狻猊、騰龍;也有鴨形、鴛鴦、鸚鵡、孔雀開屏等。
圖17.北宋清涼寺汝窯鴛鴦形“出香”蓋殘件,高17.2厘米,長21.5厘米,故宮博物院收藏,2001年收購。
圖19.裕階書房收藏,北宋清涼寺汝窯天青釉孔雀開屏形“出香”座殘修器。
“狻猊出香”在汝窯中是一種很特別的香爐,其由香座與香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香蓋,為蹲獸狻猊造型,“出香”座較為多見的造型是蓮荷紋,上為仰蓮紋,下為覆蓮紋或下為卷荷形圈足,中間一圓柱有三個凸出的“龍首”。這種造型在唐、宋是皇室專用的經(jīng)典器物,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金銀其中就有蓮荷紋造型的器物。用蓮荷紋造型的器物大多與佛教文化關(guān)系密切,尤其是宋代佛教的“世俗化”與流行的“香文化”的交融,賦予了這種“出香”器形宗教的神秘色彩。
圖20. 清涼寺汝窯考古出土汝窯蓮荷形“出香”座。上為仰蓮紋,下為覆蓮紋。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21.清涼寺考古出土汝窯“出香”座卷荷形圈足殘件,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22.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龍形“出香”蓋殘器,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23.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龍形“出香”蓋殘片。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24.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出香”殘件。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25.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出香”殘件。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26.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蹲獸“出香”殘件。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汝窯這種“狻猊”造型的“出香”器形較大,高度在20厘米以下的算小件,20到30厘米之間的算中等大件,大者或更高可高達四十厘米。筆者見過民間收藏有汝窯蓮荷形的“出香”座素?zé)鳉埣睆竭_20厘米,如果香蓋是蹲獸,如狻猊、騰龍等,座和蓋的高度可達50厘米以上。周密《癸辛雜識·續(xù)集下》中記載:韓侂胄嫁女,“奩具中有白玉出香獅子,高二尺五寸,精妙無比”。宋朝一尺約31厘米,這“白玉出香獅子”就約有77厘米高,這么大尺寸的放在現(xiàn)在也是大件了。南宋周麟之《破虜凱歌二十四首》有記,其使金所見,其一云“七寶為床坐殿衙,金猊雙立噴飛霞”句,下自注“其御榻以七寶為飾,夾坐有金狻猊二,高丈余,飛香紛郁”?!案哒捎唷闭媸瞧娲鬅o比!
這種汝窯“狻猊出香”,香座的內(nèi)堂大而深,堂底寬而平,有的是底部鑿有進氣孔,孔直通內(nèi)堂底,一般是單孔,孔較大;有的是圓柱外部鑿有進氣孔,一般是多孔,孔較小,多見為四孔;也有底部和圓柱外部同時鑿孔的。
圖27.民間收藏清涼寺汝窯蓮荷紋騰龍形“出香”殘器修復(fù)件。(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圖28.汝窯仰蓮紋卷荷形足“出香”座。
圖30.上面三張圖為裕階書房收藏的北宋清涼寺汝窯仰蓮紋卷荷形足“出香”座殘修件。
從“出香”的使用功能來說,堂大而深便于置放火炭,炭上置放銀葉,銀葉上放香丸,謂曰“香不及火”,煙氣通由狻猊口徐徐吐出。這種焚香法,時間一長火炭容易使?fàn)t體溫度升高,因此會在“出香”的下面置放一香盤,里面注滿水,使?fàn)t體降溫。如宋徽宗的《聽琴圖》右邊黑色高香幾上的“出香”下面就配有“香盤”。
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維摩詰演教圖中有一狻猊出香,是“上有蹲獸,下有仰蓮承之”生動而具體地描繪,尤其顯眼。
圖31.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維摩詰演教圖中的“狻猊出香”。
圖中的蹲獸狻猊“出香”分為上下兩部分,這在當(dāng)時應(yīng)是一種經(jīng)典造型。這種經(jīng)典造型不僅僅是在北宋李公麟的繪畫中體現(xiàn)出來,而在清涼寺汝窯考古發(fā)掘中出現(xiàn)較多見蓮荷紋“出香”的殘器、殘片,其中經(jīng)過考古專家們修復(fù)了不少的“出香”在汝窯博物館展出;同時也發(fā)現(xiàn)散落于民間藏家手中的此類殘片、殘器和修復(fù)件。
圖32.汝窯狻猊卷荷形足“出香”。
圖33. 汝窯狻猊卷荷形足“出香”。
圖34.以上三張圖為裕階書房收藏清涼寺汝窯狻猊“出香”仰蓮紋卷荷形足香座,蹲獸狻猊香蓋,殘器修復(fù)件,通高約40厘米。
還有一種“出香”,下面“香座”為深直筒、寬折沿、平內(nèi)底,下有三足,上面“香蓋”多為鴛鴦造型,器形與蓮荷紋造型的“出香”同大的,還有一種較小的。三足造型這種“出香”在清涼寺汝窯考古出土中較少見,但現(xiàn)在十二世紀的高麗青瓷還能見到。
圖.35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收藏高麗青瓷麒麟三獸面足“出香”。
圖.36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收藏高麗青瓷鴛鴦三足“出香”。
十二世紀的高麗青瓷“出香”完全來自于北宋清涼寺汝窯青瓷“出香”的造型,釉色也盡量模仿汝窯天青釉,但釉色與汝窯天青釉差異很大。
圖.37 裕階書房收藏北宋清涼寺汝窯天青釉鴛鴦三足“出香”殘修器。
上面這件清涼寺汝窯天青釉鴛鴦三足“出香”修復(fù)器,推測應(yīng)該就是十二世紀高麗青瓷鴛鴦三足“出香”的母本。香座為三足、直筒、折沿,香蓋為鴛鴦造型,喙微張,為出香口,整個造型靈動有趣。這種“出香”器形不大,整器通高為20厘米,香座直徑為16.5厘米,與高麗青瓷鴛鴦三足“出香”的尺寸大致相同。這件鴛鴦三足“出香”雖殘,但原座原蓋都在,實為難得。
圖.38汝窯天青釉鴛鴦三足“出香”殘修器。
圖.39汝窯天青釉鴛鴦三足“出香”殘修器。
圖40. 裕階書房收藏北宋清涼寺汝窯天青釉鴛鴦三足“出香”殘修器。
下面這件是北宋清涼寺汝窯青瓷三蹄足“出香”的香座修復(fù)件。釉色天青,器形較大,直徑為19厘米,高約10.3厘米,其上應(yīng)有香蓋,如果加上香蓋,應(yīng)該約在25厘米之上。但現(xiàn)在還無從知道其配的“香蓋”為何樣,整個器形為深直筒、寬折沿,下有三只蹄形足,除一蹄足折斷丟失外,整個修復(fù)器較為完整,實為難得。
圖.41裕階書房收藏清涼寺汝窯三蹄足“出香”座。
這件蹄形足“出香”座,爐堂深而寬,可置放火炭,炭火上放銀盤,銀盤上再置香料,謂“香不及火”,由炭火炙熱香料,散發(fā)出“悠遠深長”的香氣通由香蓋上徐徐吐出。 這在近百件傳世的汝窯中未見此器形,考古發(fā)掘也未見有披露此類的資料。
圖42. 清涼寺汝窯三蹄足“出香”座。
圖.43清涼寺汝窯三蹄足“出香”座。
圖.44上面三圖為裕階書房收藏清涼寺汝窯“出香”三蹄足香座殘修器。
在元代山西永樂宮壁畫《朝元圖》中的“玉女圖”出現(xiàn)了疑似“汝窯”青色的器物,玉女單手所托一“三蹄足器物”,與本文所介紹的北宋清涼寺汝窯青瓷“三蹄足香座”器形完全一樣,甚至兩件器物的顏色都是青色。
圖.45元永樂宮道教壁畫《朝元圖》中玉女托青色三足“靈芝寶盆”。
圖.46《朝元圖》中玉女托三足“靈芝寶盆”的線圖。
而“玉女圖”中所托之“三蹄足供器”是置放在一只“黃金”的托盤上,“三蹄足供器”中插滿了許多靈芝,被稱為“寶盆”。從圖像證史來說,元代永樂宮壁畫《朝元圖》中的“寶盆”與北宋清涼寺汝窯青瓷的三蹄足“出香”座形制完全相同,可以推測是北宋皇帝御賜給道觀的貴重器物。在歷史上佛寺、道觀小心珍藏皇家御賜器物而被后人發(fā)現(xiàn)的例子時常有報道。如現(xiàn)存于茅山道院九霄萬福宮內(nèi)的四寶:“玉印、玉圭、玉符、哈硯”,是宋徽宗先后賜于茅山道教的“鎮(zhèn)山八寶”,其中遺失四寶至今還有四寶;在西藏薩迦寺發(fā)現(xiàn)兩件宣德青花五彩碗等報道。
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中還出土了一種“杯形出香”,但只見香座。這種香座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呈“杯形”,中間有一圓柱鏈接,圓柱上飾有凸出的龍首,下部分為三獸面紋足。這種“杯形出香”仔細觀察一件口沿未滿施釉,另一件是滿施釉。
“杯形出香”的器形是否可以在宋畫中找到嗎?答案是肯定的。
圖.47清涼寺北宋汝窯遺址出杯形土“出香”座殘器,“杯口”未施釉。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48清涼寺北宋汝窯遺址出土杯形“出香”座殘器,“杯口”施釉。寶豐汝窯博物館藏。
圖.49清涼寺北宋汝窯遺址出土杯形“出香”座線圖。
清涼寺考古出土北宋汝窯杯形“出香”從復(fù)原線圖看,是源于青銅器“甗”的造型。尤其是上部分“杯”的造型,除去雙“耳”,下部是一個三層圓形平臺,由三獸面足支撐整個器物。“三足”在古代有禮天的寓意。
圖.50宋徽宗《聽琴圖》局部,徽宗右邊為一黑色高香幾,上面置放一“出香”。
圖.51宋徽宗《聽琴圖》中的杯形三足“出香”放大圖。
《聽琴圖》中的杯形三足“出香”與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出土的杯形三足“出香”相似度很高。這兩種杯形三足“出香”都是在同一時期出現(xiàn),推測《聽琴圖》中的“出香”為汝窯有其合理性。
從圖中看,杯形三足“出香”置放在黑色的一高香幾上,并有一香盤把香幾與“出香”隔開。其原因是“出香”焚香的方法是要置放“火炭”,時間一長,“出香”爐體溫度就會過高,因此香幾與“出香”間隔一香盤,盤中注水可以降低“出香”爐體的溫度。
在香爐上置放香盤,在唐代的石雕上也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