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唯美”走向“求真”--戴雨享的現代陶藝

從“唯美”走向“求真”

——戴雨享的現代陶藝

陳淞賢

        藝術走到今天,一些具有審美高度的人們,早已不滿足欣賞“唯美”的寫實作品。他們追求心理上的滿足,而不是感官上的刺激,驗證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標準。中國傳統藝術在唐之前,還是造型夸張,色彩艷麗,追求視覺沖擊。然而至宋元,則一改前朝,變得單純典雅,這是中國藝術發(fā)展進步的有力佐證。當然,我們對“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理解,也不是“虛無”的概念。恰恰相反,是對藝術作品時間和空間的充實。借用晚唐詩人司空圖的《詩品二十四則·含蓄》中的詩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奪得“以一當十,以虛代實”的藝術境界。

        “唯美”是藝術審美的初級階段,它的使命就是滿足人們感觀上的愉悅,追求純粹的美感,認為“美”才是藝術的本質。歐洲藝術在印象派之前,都一直在追求客觀的真實,以美為大,直到印象派學習了東方藝術和非洲藝術之后,才得以“返璞歸真”。才發(fā)現藝術的本質并非是“美”,而是“真”,藝術是心靈的返照,是“人格”的體現。就西方而言,塞尚是表現藝術之真的代表,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而就中國來說,早在塞尚之前幾百年的中國明末清初,就出現了追求藝術表現之“真”的八大山人。他的畫作“墨點無多淚點多”,絕對是心靈的感受,不愧是中國的現代藝術之父。

戴雨享

        對陶藝而言,亦然?!扒笳妗迸c“唯美”涇渭分明。中國陶瓷藝術,歷經萬年?!拔馈薄扒笳妗苯惶孢M行,原始陶器,情真意切,漢唐陶瓷雄偉艷麗,宋元瓷器明凈典雅,明清陶瓷繁縟富麗。各個時期,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卻體現時代的“真”意。作為一名當代陶藝家,面對“唯美”還是“求真”,如何厘清兩者的關系,是到了做出明智抉擇的時候了。 

        戴雨享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陶瓷專業(yè)。他出生于陶瓷藝術世家,其父戴榮華是景德鎮(zhèn)著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擅長粉、古彩繪技藝,其仕女瓷繪,美輪美奐,名揚海內外。戴雨享自幼“耳濡目染”,沉浸在家庭和瓷都的藝術氛圍之中,并已經有了瓷器裝飾的堅實基礎。按理他完全具備極好的條件,承繼父業(yè),然后再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彩繪天地。然而年輕的戴雨享,有他自己的獨立思考,在那個改革開放同時物欲橫流的年代,他選擇了對事業(yè)的追求,因為他想走出景德鎮(zhèn)相對保守,追求“唯美”的圈子去看世界。他帶著“求真”的欲望,求“知”的理想,最終如愿以償考上了浙江美術學院。 

本空·符號系列  58cmX58cmX9cm  2016年

本空·若怡系列12  58cmX58cmX9cm  2017年

        上世紀80年代的浙江美院,順應改革開放大潮,緊跟世界藝術以及現代陶藝發(fā)展勢頭,加上美院的大美術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非常開闊的視野,同時又非常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當時的美院活躍著一支憧憬藝術創(chuàng)新和熱愛現代陶藝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先進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使戴雨享如魚得水。暢游在藝術“求真”的大洋之中,從此對什么是陶藝有了更為全面和清醒的認識,讓他更懂得陶藝,不僅僅是一門工藝,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現代陶藝,更是一門純藝術。當代陶藝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載體,它不是傳統陶藝的簡單重復與延伸。從本質上,當代陶藝是對傳統陶藝的一種“離經叛道”行為,它把陶藝從“器”的概念中,從古老的已經定型的工藝模式中解放出來,重新審視陶藝及其本質內涵,并加以發(fā)覺挖掘和發(fā)展開拓成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純粹個性化的藝術形式,它是當代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表現載體。 

燦爛人生  瓷  31cmX9cmX46cm  2019年

        正是因為對陶藝,尤其是對現代陶藝有了這樣的理解,戴雨享才逐漸擺脫了工藝性的裝飾理念對陶藝創(chuàng)作的束縛,大膽地向陶藝的本質……“土與火”的藝術本體語言求索和挑戰(zhàn)。他的第一件獲獎作品《本空·符號》創(chuàng)作于1999年,初看之下似乎帶有美國陶藝家佛可斯的影子,對“泥性火性”的詮釋十分突出。但細究之后,戴雨享的《本空·符號》比之佛可斯的作品,在語言表達上,多了一份和諧和意境,少了一份對抗和沖突。這是一件很有說服力的嘗試中西融合的力作,他終于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平衡點,戴雨享的現代陶藝創(chuàng)作,從尋找西方陶藝的源頭契入,極力表現“真”意,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佛可斯是西方現代陶藝的先行者,他的作品充滿隨機和即興的趣味,十分強調創(chuàng)作過程的重要性。戴雨享的陶藝作品正是吸收了佛可斯隨機和即興的語言特點,并把它自覺融化進東方意境的表現之中。他在這一階段的創(chuàng)作中,也還曾經受到其他世界陶藝大師作品的影響,但據我看來,他參考學習大師作品的目的,只是作為他的學習過程,而并沒有隨意挪來,“拉虎皮做大旗”,作出一副嚇人的樣子。

戲曲人生系列  瓷  57cmX57cmX12cm  2009年

        什么是“真”?對“真”的理解,應該是多義的,“天時、地利、人和”,內涵十分豐富。人性之真,自然之真,不容分說。除此之外,時代、民族、地域等等都包括在內,當然“真”還應該是動態(tài)的,傳統的君子品格的審美標準,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并不適用。人性的空前解放,物性的利用極致,才是真正的“返璞歸真”。而且當代陶藝創(chuàng)作的主體精神,特別強調“物為人役”,而決非“人為物役”。因為在當今世界藝術媒材幾乎用盡的情況下,技術已無法繼續(xù)推進藝術的發(fā)展,唯有回歸本我,反映心聲,才是根本。因此,近年來,隨著眼界的不斷拓寬,戴雨享的思考已經向人文深度拓展,他的陶藝創(chuàng)作重心,已經有所轉變,更多地是在思考什么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陶藝?什么才是中國當代陶藝的表現語言?他清醒地意識到,在宣揚個性張揚的時代,藝術家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表現語言,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 

        如果說在藝術探索的過程中,前期還需陶藝大師幫扶一把的話,那么后期則必須學會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在探索這個課題的過程中,既要追尋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精髓,又要把控當代文化的思想脈搏,努力達到掌握傳統和當代對話的可能性,任務是十分艱苦的。但他是一位閑不住的人,一旦認準方向目標,定能付出百倍的努力,其求索精神令人動容,自然也得到了學生們的尊崇。他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表述:中國式的當代陶藝,不容忽視傳統的美學內涵,它是中國當代陶藝發(fā)展的“根”。中國藝術一直在探索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何謂“器”,何謂“道”?何謂“以器載道”?這些時代要求我們重新詮釋的重大課題,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盤旋。深入思考尋找一種非西方精神系統,中國式的當代陶藝文化模式,思考如何把中國傳統資源活化的可能性,使其成功地轉換成當代陶藝的表現語言和表現形式。

吾生何求  瓷  27cmX16cmx19cm  2005年

惟德至道·金磚新解  陶  90cmX90cmX8cm  2018年

        可喜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從他近年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陶藝作品中,初顯倪端。他成功地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重新架構,充分體現“多元共生,復調多音”的現代藝術表現特征。突破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常規(guī),不按常理出牌,在陶瓷創(chuàng)作求“真”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和堅實的步伐,這也正是當《有字天書》、《泥釋》、《吾生何求》、《時間簡史》、《相思鳥》、《目見空華》、 《金榜題名——官帽》系列、《風花雪夜》瓷枕系列、《云開空自闊》佛像系列等一系列的陶藝作品一經問世,就給人眼前一亮的重要原因。

        戴雨享的努力沒有白費終獲成果,他終于找到了一條充分利用中國元素,成功轉換成現代陶藝表現語言的創(chuàng)作道路。這也說明,一旦陶藝家在創(chuàng)作觀和思想維度上獲得解放,源源不斷的新技法和新手段,便會奔涌而來。因此當代陶藝作為表現當代藝術觀念的媒介,需要呈現的已經不僅僅是某個形象的塑造或意念的傳達,或者是“土與火”陶土泥性的純粹表現,而更主要的是創(chuàng)作主體對當下人文和美學觀的理解和通達,從而為當代陶藝家提供更為自由寬泛的創(chuàng)造空間和文化價值。

云開空自闊  瓷  14cmX19cmX29cm  2016 年

有字天書NO2   陶  鐵  80cmx96cmx12cm  2004 年

        如果說戴雨享的陶藝創(chuàng)作在之前還是以追尋陶瓷本體語言表現泥性、釉性、火性為主的話,那么后期創(chuàng)作則明顯超越泥性而注重觀念和文化的演繹,更加注重自身陶藝表現語言的探索和表達。因為求真,不僅局限于材質表現之真,更為重要的是能去發(fā)現當代文化之真。從一定意義上看,戴雨享的當代陶藝創(chuàng)作,已經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因為藝術的本質是發(fā)現美,而并非人為地去創(chuàng)造美。戴雨享的當代陶藝創(chuàng)作,從“唯美”到“求真”的心路歷程,完全符合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他當年的導師,我對這樣的學生充滿期待,祝愿他在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繼續(xù)發(fā)現美。最后,在藝術“求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科舉題文   瓷  陶  200cmx23cm  2001年

相思鳥  瓷  19cmX16cmX30cm  2014年

(來源:《上海工藝美術》雜志2020年第三期 作者:陳淞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代宗師周國楨(二)
【分享】你不曾見過的指尖藝術
周國楨:中國現代陶藝泰斗
中國現代陶藝泰斗——陶藝大家周國楨
第三屆安徽省陶瓷藝術雙年展(提名)——藝術家作品介紹(二)
瓷壇巨匠張松茂和弟子作品賞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