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08 11:07:59 許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滿足,對生前身后的期待頗多。有人埋怨父母沒有把自己生養(yǎng)在富貴之家,也有人望子成龍心切,但更多的不滿足還是來自于自身。 有些人為什么這樣不知足呢?這實則是欲望的驅(qū)使,是幻想的沖動,是不切合實際的索取心使然。如果把不知足歸結(jié)為人們后天的變異,又有失公允。其實,不知足是一種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則是一種經(jīng)過理性思考后的達觀與豁達。 知足與不知足是一個量化的過程。我們不會把知足停留在某一個水平上,也不會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種需要上。比如,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我們會滿足于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飯,但我們的需求遠不止這些,只要條件許可,我們就會要美味佳肴,吃飽了還想去旅游。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知足與不知足也會互相轉(zhuǎn)化。人們的世界觀不同,對精神與物質(zhì)的追求程度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青年人還是不要知足的好,惟有這樣,知識水平才會提高,生活質(zhì)量才會改觀;暴富的“大款”們,對于知識的追求多一些,或許可以提升生活的品位。 知足使人平靜、安詳、達觀、超脫;不知足使人騷動、搏擊、奮斗、進取。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為其難,勢必勞而無功;若知可行而不行,則是對人生的懈怠。這兩者之間實際上有一個“ 度”的問題,《漁夫和金魚》中的那個老太婆欲壑難填,可最終還是一貧如洗,就是沒有把好知足這個“度”。 知足是一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他們眼里,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更沒有趟不過去的河,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臺階,而絕無庸人之擾。知足是一種大度?!按蠖悄苋萏煜率隆保谥阏哐劾铮磺羞^分的紛爭和索取都顯得多余。在他們的天平上,沒有什么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知足也是一種寬容。對他人寬容,對社會寬容,才會求得一個相對寬松的生活環(huán)境,幸福與快樂隨之而來?!爸阏叱贰保酥^也。(編輯:農(nóng)夫) |
作者:楊保志 新聞來源:軍報解放網(wǎng)絡(luò)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