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考驗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紀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釋?”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xiàn)在就去死?!?/div>
乾隆讓紀曉嵐死,為何能夠不死?皆因他巧舌如簧
紀曉嵐:“臣領旨”乾?。骸澳愦蛩阍趺磦€死法'”紀曉嵐:“跳河?!鼻。骸昂冒伞鼻‘斎恢兰o曉嵐不可能去死,于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紀卿何以未死’”“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奔o曉嵐回答?!按嗽捲踔v?”乾隆疑問道。
“我去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里向我走來,他說:“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為什么要死呢?你應該回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
乾隆聽后,放聲丈笑,連連稱贊道:“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的雄辯之才?!奔o曉嵐巧用“曲徑通幽”的技巧,在毫不損害乾隆面子的情況下,點出他的無理之處。一舉令他折服。很顯然,乾隆是根據(jù)紀曉嵐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是為忠”之論叫他去死,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臨陣進退皆無道理,只有迂回出擊,方能主動創(chuàng)造契機,指出如果皇上承認自己是昏君,他就去死。而乾隆當然不可能承認自己是昏君,故紀曉嵐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充分的不死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