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說別人其實是個很不好的事情,要是你根本沒有說到點子上。
有人平時就是喜歡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對所有事情都發(fā)表評論,一旦人家主動來找問你有什么建設(shè)性的意見,然后自己p字說不出來。
孟子曰好為人師也就這樣把。
那些真正能被你勸說的人,其實不一定是被你話勸說了,而是無心插柳的結(jié)果。
有一次我出門覺得自我感覺良好,還穿了一個小高跟,在門口遇到一個推銷健身房的人,平時遇到這種小伙子的臺詞都是:“美女,要健身嗎?”我理都不理。但是那天,某個小伙子竟然叫我:“阿姨,您要健身嗎?”
我覺得被雷擊了一下,你丫的,要不是我這兩年病得不清,你知道我是多少人心目中的運動達人(其實我很想說女神,但并不是)嗎?你這小伙子怎么做推銷的,不怕得罪客人嗎?老板怎么招的你?
后來我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當天晚上就去辦了健身卡。其實小伙子應(yīng)該不是用了什么技巧,而就是無心插柳,那些對我唯唯諾諾的推銷員從來沒有成功過。
很多年前,有個師弟和我說要組隊參加個什么比賽(體總杯),其實我都心灰意冷,因為我覺得我之前這么的努力,沒有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然后他說,當年是你點燃我對體總杯的激情。
我說不是吧,我從來不想點燃誰,我只是覺得我想去做這么一件事,我就要盡力去做就行了。也許你并沒有勸說別人,但是別人卻真的受到了你的影響。
勸說別人無果,其實如果從主觀來說,你是想做一件事而做不成,所以會產(chǎn)生一種無力感。我們通常會這么安慰自己,你說不說是你的事,而別人做不做是別人的事。
再后來覺得,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其實不是完全對的。每個人都是非常獨立的個體,而某些非常耀眼的個體,他的精神世界你總是跟不上,所以你老是想盡量讓他跟在你同樣的層面上,這不是妄想嗎?
也許這意味著,你將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更孤單了,所以,你要去勸說別人。
再后來覺得,其實自己目的也不是勸說別人,也就是對一件事隨便發(fā)表一下看法,于是就淪為了開篇中說的第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