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很多人由于貪圖涼快,認為大熱天越泡越熱,就放棄了泡腳的習慣。殊不知中醫(yī)認為泡腳作為調理身體的有益養(yǎng)生方式,一年四季都適宜。
泡腳有好處,而且是有依據(jù)的。夏季濕氣正當令,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xiàn)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容易煩躁等表現(xiàn),夏天泡腳,正有助于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因為腳部是僅次于心臟的重要部位,分布著大量的毛細血管,還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夏天又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季節(jié),此時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jīng)絡,振奮人體的臟腑機能。特別是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夏天泡腳,當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濕氣侵犯,上面說的癥狀自然也就緩解了。
人的腳就像樹的根,樹死根先枯,人老先老腳。中醫(yī)認為一年四季泡腳都適宜,而且功用不同,“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暑理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蠕;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冬病夏治”的觀念,夏天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季節(jié),人體之陽氣亦隨之愈升愈旺,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tài),此時用溫熱水泡腳能疏通經(jīng)絡,扶助陽氣,溫里祛寒,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扶陽祛寒的目的,還能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早上泡腳精力充沛
早上洗腳方法很簡單,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浸泡5~10分鐘左右。
最好在下午4-5點泡腳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jīng)和腎經(jīng)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晚上九點泡腳也是最佳時間
因為晚上9點泡腳最養(yǎng)腎。在晚上九點的時候,人體的腎經(jīng)在此時氣血是衰弱的,所以在此時進行泡腳,幫助增加身體的熱量,血管擴張,可幫助活血,促進循環(huán),滋養(yǎng)肝腎的同時有助提高睡眠質量。
一、五指毛桃、南芪、千斤拔益氣生津
夏日炎炎出汗多,容易耗氣傷津。因此,泡腳時加入益氣生津的藥物最好不過了。西洋參是最好的補氣藥物,但成本較高,可以選擇比較便宜的五指毛桃、南芪、千斤拔等藥物。
二、西瓜翠衣、荷葉、麥冬解暑養(yǎng)陰
夏季需要解暑養(yǎng)陰,可以用西瓜翠衣(西瓜表面很綠的一層,可以入藥)、荷葉(選荷葉邊更好)、麥冬等入藥泡腳,達到降暑的作用。
三、萆薢、茯苓祛濕養(yǎng)心
對于比較濕困的人群,可以萆薢、茯苓等泡腳,有祛濕、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泡腳的時間適宜在早晨或晚上睡覺之前。
四、少量艾草溫通經(jīng)脈
艾草是泡腳最常用的藥物,不過,艾草有溫通作用,更適合冬季使用。夏季用艾草也有助于溫通經(jīng)脈,但少量即可,不建議夏天使用大量的艾草泡腳。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夏天要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tài)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容易出現(xiàn)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3、泡腳不要泡太久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fā)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4、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jīng)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
5、泡腳水不宜過燙
每天用溫水把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6、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jīng)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后,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天氣炎熱,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