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叫唐通率軍來勤王,唐通到是來北京了。但聽說崇禎想派太監(jiān)到他軍隊來監(jiān)軍,唐通馬上就翻臉了。大罵了一通,揚長而去投降李自成去了。本來太監(jiān)監(jiān)軍,在明朝說不上什么新鮮事,但就憑此時崇禎皇帝那點實力,還敢和擁兵一方的將領(lǐng)玩這種把戲,實在是太有些自不量力了。
吳三桂也接到了崇禎皇帝要西來勤王的命令,但吳三桂才不甘心替已夕陽末路的明王朝再賣命了。于是他雖然說是來勤王,但是一步三晃徘徊觀望著。北京城破后先決定投降李自成,后來決定投降滿清。
后人看這段歷史,常感嘆嘲笑崇禎皇帝死守北京城,不懂得遷都南京。淚痕想問:“就憑此時那些擁兵大佬們對崇禎的態(tài)度,崇禎遷都南京又能怎樣?”
充其量只能充當一個傀儡罷了!憑他此時的實力,實在難以比南明其它幾個皇帝做的更好。
吳三桂領(lǐng)清兵入關(guān),這一次投機行為就他個人而言。實在不是什么失策的選擇。他這樣做后,南明、滿清都給予他高度的評價,而且都還給他加官晉爵。吳三桂此次選擇,真是名利雙收?。?/span>
如果吳三桂在此時不幸死了,蓋棺定論。大約也不是什么太臭名昭著的人物,相反有可能是忠于大明的忠臣,利于大清的俊杰。
但吳三桂并沒有死。如果此時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
后來吳三桂誓死跟隨滿清南征北戰(zhàn),最終功成名就裂王封王于一方。這一次人生選擇,就他個人而言。實在也不是什么失策的選擇。要知道滿清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邪魔外道,他最終可是修成正果了。當時大江南北的人們都跪在他腳下,開口閉口的我大清王朝如何如之何。后世史學(xué)家們也一再盛贊滿清的文治武功。按理說吳三桂效力于這樣的主子,實在不能因此就成為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
事實上。當時做出如吳三桂一般選擇的人,實在多的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吳三桂在明末清初的歷史中,原來說不上什么風(fēng)云人物。當時好象沒有人太把他當回事。如果看南明時代人們對當時的歷史評論,根本沒有人認為是吳三桂改寫了歷史。事實上明王朝滅亡之后,李自成據(jù)西北、張獻忠據(jù)西南、鄭芝龍據(jù)東南、左良玉據(jù)長江上游、高杰、黃得功等軍事實權(quán)派據(jù)長江下游。與他們相比,吳三桂實在不是什么有勢力的人物。
再則從前明王朝還未滅亡時,滿清也是動不動就南下長城肆意踐踏中原大地?,F(xiàn)在大江南北一片狼籍,眾多軍閥肆意紛爭火拼。小小的一個吳三桂獨據(jù)遼東一隅,率兩三萬軍隊就想阻止?jié)M清進入中原,淚痕以為也實在把吳三桂說太能耐了。
事實上,早在明未滅亡之時。滿清揮師入關(guān)足足有五次之多,而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呢?對此從來都是一籌莫展。哪能把人家阻于長城之外呢?哪能對人家構(gòu)成強有力的打擊呢?
就憑他們這點本事,人們卻認為如果他和李自成真誠合作,就能阻滿清于長城之外。淚痕為以實在把他看得太有本事了。
事實上,早在明未滅亡之時。洪承疇率八路總兵與滿清展開大會戰(zhàn)。祖大壽、吳三桂都身在其中。但結(jié)果呢?祖大壽投降,吳三桂無視大局率軍逃走(這到是遼東軍隊的一貫作風(fēng),從前祖大壽在京城最危急之時也是如此做的。這支軍隊所注重的從來只是自己軍隊的一切,什么國家、民族、皇帝,都從來不放在眼里。)其實如果我們真的客觀的一點看歷史,就該發(fā)現(xiàn),吳三桂的實力非常一般。
就憑他這點實力。人們卻認為如果李自成得他之助,就能保證自己不被滿清打敗。淚痕以為人們也實在把吳三桂本事也看得太大了。。
吳三桂本來在歷史上,也注定是個配角。最多不過如尚可喜、耿進忠、洪承疇一類罷了。雖說出場的戲份挺多,但終究還是配角罷了,但絕不可能成為明末清初最大的主角人物之一。
吳三桂之所以成為主角人物,是因為他后來興兵造滿清王朝的反。而且一下使整個江南變色。于是吳三桂的歷史地位一下空前提高。滿清是異族人入主中原,實在害怕吳三桂高舉民族大旗號召人們。于是就極力把吳三桂塑造成一個千古第一大漢奸??偠灾?,言而總之。吳三桂再也無法高舉民族大旗了。
于是吳三桂歷史地位空前提高。好象在明末之際,漢民族的全部不幸都是吳三桂造成的一樣。好象吳三桂如果有點民族之心,那滿清根本就無力南下逐中原一樣。其實,吳三桂哪有這份本事呢?從前明王朝一統(tǒng)大江南北,尚且滿清動不動就南下踐踏中原大地。后來明磚崩瓦解后,大江南北七八路軍閥玩了命的火拼著。在這種局面下,憑吳三桂區(qū)區(qū)三兩萬軍隊就想阻止新興的滿清逐鹿中原。實在也把他說得本事太大了。
吳三桂反叛后,對滿清而言,最大的威脅就是吳三桂以民族大義號召人們,因為在清初這種政治號召可非同小可。滿清為了消除吳三桂的這種影響。于是發(fā)動種種官方的、江湖的藝人用評書、小說、相聲、小品、雜文、詩歌、故事一個勁的夸大吳三桂從前對滿清的豐功偉績。
總而言之,如果沒有吳三桂這種豐功偉績。滿清就根本無法入主中原??偠灾?,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漢奸。既然吳三桂成為這種人,那他再高舉民族旗號。實在有些滑稽的厲害了,也無恥的厲害了。
滿清所要的效果達到了!
寫到這里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了吧!吳三桂之所以臭名昭著,絕不是因為他領(lǐng)清兵入關(guān),也不是他效命于滿清,而是他后來造滿清的反。
如果吳三桂只是效命于滿清。那蓋棺定論,大約只是在歷史上有一上有一點微評。因為他效命的政權(quán),絕非什么徹頭徹尾的邪魔外道。人家滿清那最終可是修成正果了!當時大江南北,不跪在人家腳下開口閉口我大清王朝的人有幾個?現(xiàn)在主流、正統(tǒng)的歷史觀點中,不大贊特贊滿清的人有幾個?吳三桂效命于這樣的政權(quán),寫在歷史上實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過。至于寫在滿清歷史上,雖然居于貳臣傳中,但總的來說是要表揚的。
吳三桂不反叛滿清,充其量只是歷史上的一個配角。最多出現(xiàn)在歷史上,只能稍微一筆帶過。吳三桂不反滿清,歷史上最多只能是稍置微詞。
但他終于反叛了滿清!于是成了歷史上的主角,于是成了千古第一大罪人。但,不是恒溫早就說過嗎?大丈夫縱不能流芳百世,也當遺臭萬年。吳三桂此次的選擇,實在符合了恒溫所言。
想?yún)侨鹑绻晒α?。那可真成了太祖武皇帝。而且是?fù)我大漢民族江山的太祖武皇帝。那他從前的所作所為,自然只是忍辱負重了。自然是為了民族、國家而不惜自毀人格了。如果有幸開創(chuàng)一翻什么這個盛世,那個盛世。那想不流芳百世,恐怕也太難了。
但吳三桂失敗了。于是他遺臭萬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