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轉載自:天津廣播
有關“天津市第二殯儀館搬遷”的消息
一直受到市民矚目
▲天津市第二殯儀館
12月13日,天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松林及相關負責人做客由市政府辦公廳、市網信辦、海河傳媒中心聯合推出的《公仆走進直播間》節(jié)目推出的“深學篤用,天津行動”特別策劃“向群眾匯報——2021委辦局長年終訪談”市民政局專場,就市民關心的天津市第二殯儀館搬遷的相關問題進行回應。
天津市第二殯儀館遷址新建工程,是全國最大、設計最新穎、功能最齊全的殯葬建筑工程之一。選址東麗區(qū)金鐘街道歡坨村,坐落于東麗區(qū)北部,新開河與永定引河交匯處,北臨志成道延長線,南臨新開河。
第二殯儀館新址規(guī)模達到國家一級殯儀館標準,占地面積有3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7萬平方米,年火化承載力約2.5萬具,可安放骨灰12萬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27日,天津市第二殯儀館遷址新建項目正式復工。今年6月初,室外裝修全部完成。
▲天津市第二殯儀館俯視圖
改擴建完成后的殯儀館將是集守靈、告別、火化、存放、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殯葬服務設施。無論是在建設理念、建筑規(guī)模、服務功能上,還是在人文科技、生態(tài)環(huán)保等軟實力建設上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改進和提升服務環(huán)境的基礎上,也為改革我市的喪葬習俗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
第二殯儀館新館的“三個提升”:
年火化承載量約為原來的2倍,可存放遺體300具,設有告別禮廳30間,守靈間40套,整體服務承載力有較大幅度提升,配備的便民服務設施更加完備,群眾辦喪時可以明顯感受到服務環(huán)境和效能的提升。
第二殯儀館新館服務設施更加完備,除具備殯儀館基本殯葬服務功能外,還增加了遺體存放、守靈以及與之配套的餐飲住宿服務功能,同時新增加了“故人沐浴”“爐前送別”等人性化服務,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服務功能最多,服務項目最全的綜合性殯儀服務設施,能夠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殯儀服務,使群眾治喪更加方便。
第二殯儀館新館采用了數字化管理模式,對業(yè)務流程實行信息化管理,確保服務準確無誤;通過開通館內導航、在線續(xù)期繳費、骨灰存放智能化管理、當日取骨灰動態(tài)顯示等功能,減少群眾等候時間,為群眾提供滿意便捷服務。
第二殯儀館新館距離現二館22.5公里,距最近地鐵站約4公里,規(guī)劃建設的公交場站目前還未建設,現階段先開通664路公交車在殯儀館門口設經停站;通往第二殯儀館新館僅有津蘆公路一條主干道路,可能會在群眾治喪途中出現道路擁堵,針對這問題,市民政局已經協(xié)調市交委,從津寧高速開口建一條直通殯儀館道路,計劃明年3月份通車,屆時將有效緩解津蘆公路交通壓力。
骨灰遷移期間,沒有私家車的群眾進行骨灰搬遷時多有不便,建議能否由公交集團設置新老館之間直達專車,為群眾進行骨灰遷移提供便利。
此次搬遷涉及約9萬具骨灰,如此大規(guī)模的骨灰搬遷工作,在全國尚屬首例。
骨灰搬遷工作主要分為兩部完成:一是自行搬遷,殯儀業(yè)務搬遷后,我們鼓勵家屬自行搬遷;二是集中搬遷,自行搬遷后,對家屬沒有自行遷移的骨灰將進行統(tǒng)一搬遷,計劃明年5月份前完成全部骨灰搬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