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司馬炎無比的痛罵自己的兒子不爭氣,也還記得母親臨終對自己的遺言:“你的弟弟桃符性子急躁,可是,你這個當哥哥卻不慈愛,我如果去世的話,恐怕你肯定對你弟弟不能相容,我把這話作為臨終遺言交代給你,不要忘記我說過的話!”
從理論上講,司馬攸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司馬攸是司馬昭的嗣子,而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按道理皇位就是司馬攸的,司馬炎反而有篡位的嫌疑;即使拋開司馬昭不論,司馬攸以皇帝的身份繼承皇位,也是有先例的。司馬衷很傻很天真,國賴長君,讓司馬攸做皇帝才是正確的。
但是,再笨的龜兒子也是自己的兒子,作為裁判的司馬炎,當只能夠找些借口,取消司馬攸的比賽資格了,罰他出場了。
司馬炎不會忘記曾經(jīng)的危險,司馬攸是那么的得人心。
男人四十一朵花,升官、發(fā)財、死老婆。
沒有想到一朵花的司馬炎差點凋謝了。
公元275年冬天,晉國流行大瘟疫,可能是流感病毒之類的瘟疫,光一個洛陽城就死了幾萬人。由此可見疫病可怕的殺傷力,只有疾病、死亡、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可能是公務繁忙,而且夜夜春宵,身為萬金之軀的司馬炎也病倒了,有到鬼門關(guān)報道的趨勢,還好御醫(yī)的及時搶救,把司馬炎又拉了回來。等司馬炎病愈之后,大臣們都去為他祝壽。在鬼門關(guān)門前走了一趟的司馬炎,下詔說:“每當我想到因瘟疫死去的人,就為他們而悲傷。我怎能因為我一個人平安了,就忘記百姓的艱難呢?”于是拒絕了祝賀送禮的人。
當朝廷上下都認為司馬炎必死無疑的時候,朝廷上下的官員都開始歸心于司馬攸了,認為未來的皇位非司馬攸莫屬了。司馬攸也可能是高興過頭了,沒有想到皇位會來的這么快,便開始派自己的黨羽游說朝中大臣,黨羽河南尹夏侯和可能更是高興過頭了,竟然去做賈充的策反工作,因為當時賈充手握重權(quán),取得賈充的支持,就成功了一大半。
當初,由于賈充等人的力挺,才使司馬攸失去皇位,司馬炎為了彌補兩人之間的縫隙,便讓司馬攸娶了賈充的大女兒為妻。夏侯和對賈充說:“你的二位女婿,與皇帝的親疏是相等的。樹人應當樹立有德之人?!?br> 賈充這個官場老狐貍,把利益權(quán)衡了一番,什么話也沒有說。后來,這件事情就傳到了荀勖的耳朵里。
荀勖知道司馬攸很是看不起自己,知道如果司馬攸明天當了皇帝,自己后天就會回家肯老米了,說不定還會人頭落地,于是,找到了同樣受司馬攸厭惡的馮紞,兩人商量一番,還是決定把老大賣了吧。
馮紞就借機對司馬炎說:“陛下前些天的病如果不能痊愈,公卿大臣及百姓們,都對齊王司馬攸歸心,太子雖然打算謙讓,最后也免不了災禍。應當打發(fā)齊王返回他的封國,以使國家安寧?!碑斎灰舶奄Z充與夏侯和的密談,也不經(jīng)意間說了出來。
此時的司馬炎還算比較清醒,知道朝廷還不穩(wěn)定,邊患依然不斷,吳國還沒有滅掉,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不能夠?qū)R王痛下殺手,只是把河南尹夏侯和的官職遷為光祿勛(管理宮掖的虛職),削奪賈充的兵權(quán),被免除了司空的職務,但是地位和待遇不變。
為了表示自己對司馬攸的行為既往不咎,反而賞賜五百匹絹布,用來獎勵弟弟在自己患病期間的慰問與照顧。司馬炎還把剛從賈充頭上摘下的司空帽子,給司馬攸帶上,齊王攸也成為了三公之一,當時他年僅二十八歲。
但是司馬炎所作的一切,并不代表自己真的既往不咎,只是還沒有到攤牌的時刻。
擅于投機取巧,察言觀色的三楊,自然聞到了政變的氣味,如果司馬攸繼承了皇位,自己也肯定是沒有什么好未來。楊珧便幫司馬炎出主意,以優(yōu)惠的條件讓那些王爺們都離開京城。所有在京的王爺都走了,由于司馬攸此時已是官任司空、侍中兼太子太傅,需要在洛陽任職,所以沒有走成,讓他們悵恨不已。
當吳國已經(jīng)平定,天下已經(jīng)趨于太平時,司馬炎便開始準備秋后算賬了,首先探一探群臣的口風。當時,由于張華滅吳有功,而且他的文章、博學,才能與見識,在當時有名氣,被人尊重。人們議論說,張華應當作三公。司馬炎便張華:“誰是我可以向他托付后事的人呢?”
不知就里,很正直張華,便如實回答說:“聰明有德行,又是您的至親之人,沒有人比齊王更合適了。”這一句話刺的司馬炎疼痛不已,荀勖、馮紞自然不情愿張華得寵,便乘機誹謗張華。司馬炎便把站錯隊的張華,發(fā)配到幽州處理民族事務了,結(jié)果張華鎮(zhèn)守有方,聲望更高了。這時,司馬炎又想把他召回來。荀勖、馮紞又是一頓誹謗,把張華比喻成了謀反的鐘會,司馬炎也就徹底打消了征召張華入京的念頭了。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于是,在賈充死之后,賈充一死,朝堂的政治格局立馬發(fā)生了改變,以前還是“擁賈派”成員的楊駿,搖身一變,成為了新的老大,因為賈充的死黨,荀勖、馮紞等人的水平都差不多,誰也不能夠當上老大的位置,而楊駿此時卻是赤手可熱的權(quán)臣,他們兩個只好再爬個樹了,有樹爬,總比沒有樹可爬強一些吧。楊駿也擔心如果司馬攸登上皇位,自己就是前國丈了,所以,面對他們共同的敵人——齊王,他們的團體有了一個新稱呼“倒齊派”。
看到齊王司馬攸的德行與名望一天比一天受人尊崇,“倒齊派”便開始加緊行動了,讒夫中的好手馮紞,便開始大展身手了,趁機對司馬炎說:“陛下命令諸侯回到自己的封國去,應當從親屬開始執(zhí)行。與您最親的沒有人能比得上齊王了,如今卻只有他還留在京城,這可以嗎?”
荀勖也隨聲附和,說:“朝廷內(nèi)外的百官,都從心里歸附齊王,陛下萬年之后,太子就不可能即天子之位了。陛下可以試著命令齊王回封國,必定是朝廷上下都認為不可以,那么我說的話就應驗了?!?br> 句句戳到司馬炎的軟肋上,司馬炎便下詔書,以遵守古制為借口,任命司馬攸為大司馬、統(tǒng)領(lǐng)青州諸軍事,侍中之職依舊,仍然增加、提高典制禮儀。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把司馬攸趕出京城。
面對司馬炎的逼人之舉,那些為了國家為了社稷著想,“擁齊派”便開始上書反對司馬炎的做法了。
擁齊派會做如何的反應,來讓司馬攸留在京城呢。
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節(jié)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