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臉皮薄,所以一直不好意說“雖遠必誅”

這兩天,有個讀者一直在后臺跟我理論,而且數(shù)次提到“雖遠必誅”。我感覺,這孩子人未必壞,就是年紀輕、讀書少,要么是通過手機以訛傳訛,要么是看了特牛逼的電影,覺得“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特別提氣,于是也跟著到處鼓腮攘臂。

這其實應該是個普遍現(xiàn)象,但凡外事不如意的時候,底下的評論要是沒有“雖遠必誅”,那你一定看的不是華語的平臺。實際上,從前很少有人提這個“雖遠必誅”,只是到某電影之后,才開始鋪天蓋地,為什么呢,因為現(xiàn)在不讀書的人太多。古時候讀書人也不多,但讀了書的人就知道“雖遠必誅”是怎么回事,覺得寒磣,于是沒人引用,不讀書的人又沒有手機,所以這大忽悠的話就沒有了傳播的土壤。

所以我索性再說一段書,講一講“雖遠必誅”的來龍去脈,有興趣的話,您就聽聽書,聽明白了,以后還說不說,我也管不著。咱獅子王戰(zhàn)老鷹,我一說,你一聽。

話說中國人喜愛引用名人名言,但這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則,就是留下名言的名人,人品不能太次,最起碼不能低到海平面以下。比如,岳飛是公認的大英雄,他說的“還我河山”,一點兒毛病沒有;曹操毀譽參半,他說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也可以大膽引用;可是,秦檜的“私史害正道”,明清的統(tǒng)治者雖然奉為圭臬,但是從不明著引用,就因為秦檜的名聲太不咋地。

“私史害正道”,說白了,就是不允許民間寫史,民間寫的史就是“私史”,就可能害了官家“史書的正道”,私史多了,歷史這個小姑娘就不好由著官家任意打扮了,所以,從南宋以后,嚴禁民間寫史。

實際上,說秦檜殺了岳飛,真是冤,因為秦檜跟岳飛沒仇,而且也沒有殺岳飛的權力,他是為趙構背了上千年的鍋。但是“私史害正道”是秦檜的實用新型專利,這個童叟無欺,而且對民族的危害,比其他罪過更大。為這個,秦檜跪個千年,似乎也不冤。

“私史害正道”,您好好琢磨,好好琢磨。說書人這里點到即止。

閑話不表,書歸正傳。“雖遠必誅”這話,就是一個人品不咋地的噴子吹牛逼糊弄傻子的話,實用性還不如秦檜的“私史害正道”,所以在牛逼電影之前,沒誰說這話,因為還不夠寒磣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漢朝的陳湯之口,那么陳湯是何許人也?書中暗表,陳湯,山東兗州人,典型的機會主義分子一枚。

《漢書·陳湯傳》記載,陳湯,“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家貧丐貸無節(jié),不為州里所稱”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人聰明好學,能寫會忽悠,但家窮,總借錢,而且往往借了不還,所以在家鄉(xiāng)口碑不咋地。

按現(xiàn)在的話說,就屬于個人征信記錄不良,坐火車都只能坐綠皮的。

陳湯長大了之后,就去了長安尋求發(fā)展,當了京漂??陀^的說,在那個普遍文盲的時代,陳湯能讀會寫,的確屬于人才。那年頭還沒有科舉,拔擢人才全靠王侯將相推薦,富平侯張勃就舉薦了陳湯。但是有一樣,那時候也有反腐機制,就比如誰推薦了人才,將來這人才如果不軌,舉薦者是要背鍋的。

也是陳湯命苦,被推薦后等著安排工作的時候,他爹死了,陳湯怕耽誤工作機會,隱匿且拒不奔喪。這在獨尊儒術的大漢朝,天理難容,何況陳湯還是以儒生的佼佼者被推薦的。結(jié)果,消息敗露,如此“虧德”的人,自然不被錄用,還被下了監(jiān)獄。舉薦他的張勃也跟著吃瓜落,背了個大鍋“坐削戶二百”,張勃越想越氣,直接被氣死了。

N年后,事兒過去了,陳湯再次被舉薦,這時候他更聰明了,也可以說機會主義分子更狡猾了。京城侯門深似海啊,一個沒根的京漂,當個基層公務員又能有啥大發(fā)展?況且,自古京城居不易,那仨瓜倆棗的薪俸,連攢個房子的首付都費勁。

所以,陳湯“數(shù)求使外國”,主動要求去大西北艱苦的地方報效祖國。

自古至今,京官外放至少提一級,到現(xiàn)在也是慣例。所以,陳湯是充分利用了官場用人的潛規(guī)則?!熬弥?,遷西域副校尉,與甘延壽俱出”,這個西域副校尉,并不是實權地方官員,僅僅是個使節(jié)身份而已,還是個副的。

這時候,國際形勢早已經(jīng)大變,早在漢宣帝時期,匈奴五單于爭立,還有一說是九單于爭立,總之是匈奴自己先亂了,老爹死了后兒子們自相殘殺,元氣大傷,最后就剩下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哥兒倆,是為南匈奴和北匈奴。

呼韓邪單于是南匈奴,怕他哥郅支單于揍他,于是就向漢朝示好尋求幫手,順帶騙吃騙喝最后還騙了個美女王昭君做小老婆,熊皇帝漢元帝倒比他先人漢武帝還風光了,居然表面上當了南匈奴的大哥。

這個漢元帝,就是個傻棒槌,這不是說書人說的,是歷史對他的評價: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有些人再不信的話,那就聽聽毛主席對漢元帝的評價:前漢自元帝始即每況愈下,優(yōu)柔寡斷,是非不分。

暫時放下漢元帝不表,再來繼續(xù)說匈奴那邊。南匈奴聯(lián)手了漢朝,北匈奴的郅支單于暫時還真拿“匈奸”呼韓邪單于沒辦法了。恰在此時,西邊的康居國和烏孫國頻繁干仗,康居國每每吃虧,于是康居王就尋求北匈奴的郅支單于幫忙出頭。匈奴本就是個游牧民族,哪兒的水草不養(yǎng)牛馬?郅支單于說“走著,上西邊溜達溜達去”,于是北匈奴舉族西征。

也是合該點兒背,北匈奴在長征路上遇到暴風雪,人畜凍死無數(shù),到了目的地的時候,就剩下三千多人,這里邊還包括婦女兒童。不過,一是匈奴名頭唬人,二是康居和烏孫本來也屬于勢均力敵,康居只是稍微弱那么一縷頭發(fā)而已,所以有了北匈奴的幫場,烏孫國還就真的認慫了。

于是北匈奴就建了個郅支城安頓下來,打算好好休養(yǎng)生息。

在第一線的陳湯掌握了這些第一手情報,機會主義者的天生靈敏嗅覺令他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投機機會,包括婦女兒童在內(nèi)的三千人的匈奴,連病貓都算不上,這便宜不占,豈不成了千古王八蛋。

陳湯就攛掇上司甘延壽,說咱還不趁機收拾了這股有名無實的“大匈奴”,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李陵他們,誰有咱倆的運氣好?甘延壽說行倒是行,但要先請示朝廷。

陳湯不屑,說你請示朝廷,朝廷一直就盡量避免跟匈奴開戰(zhàn),可能就不批;你要是說實話匈奴加上婦孺才三千人,朝廷批了,咱就是打贏了也沒啥功勞了。甘延壽說那也得請示朝廷,為臣子的不能越權,朝廷有朝廷的法度。

陳湯越想越氣,心說你甘延壽成心壞老子的功名。于是,趁著甘延壽病重,這家伙以下犯上,劍逼甘延壽,并且假傳圣旨,召集漢朝的屯墾軍兵和西域小國的軍隊。他們本來就是朝廷使節(jié)的身份,再加上甘延壽已經(jīng)沒了話語權,大家自然不懷疑陳湯了。于是湊了四萬人,以十多倍的兵力碾壓了郅支城,殺了郅支單于。

陳湯把俘獲的匈奴人畜分給了西域參戰(zhàn)小國,把搶來的金銀細軟自己貪了大半,假傳圣旨外加貪污戰(zhàn)利品,陳湯自己也知道自己罪過有多大。但是陳湯狡猾啊,更知道漢元帝是個傻棒槌,于是上表忽悠外加拍馬屁“賴陛下神靈,陰陽并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要換別的皇帝,你覺得陳湯能忽悠過去嗎?別說皇帝,你現(xiàn)在這樣對待個縣長試試?

當時的中書令石顯和丞相匡衡就都認為:郅支單于在無人之地空頂個名號,早就算不得真單于了,而且陳湯以下犯上、假傳圣旨、貪墨無度。但是傻棒槌漢元帝卻挺高興,可見“是非不分”四個字的評價多么切中肯綮。

這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真實來歷。不說別的,冷兵器時代, 4萬精壯軍隊,去打3千包含婦孺的一個村兒,是個人都能大獲全勝,這要也值得炫耀,那“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還真就屬于武林壯舉了。

到漢成帝繼位后,丞相匡衡又搬出陳湯矯詔和貪污戰(zhàn)利品的事情,陳湯終于被罷官。

若干年后,大將軍王鳳感覺陳湯到底比別人了解西域,于是奏請皇帝赦免前嫌、重新啟用陳湯,任命為從事中郎。陳湯重新出仕,老毛病又犯了,屁大個權力就又開始仗著大將軍的華蓋大肆索賄受賄,最終又被雙開貶為庶人,徹底身敗名裂,直至去世。

“湯素貪”,這是《漢書·陳湯傳》里的原話。

所以,后世的讀書人知道這是咋回事,因此很少提這一段,無他,忒寒磣。讀書的不提,白丁們又不讀書、也沒有手機,所以,那話一直蒙在了灰塵里。

今天的書就說到這里。知道了“雖遠必誅”是怎么回事兒,以后還嚷嚷不嚷嚷,就是各人的品味了,說書人只管說書,不管人臉皮是薄是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奔襲3000里,斬首級1518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他假傳圣旨,奔襲三千里滅北匈奴,從此匈奴才被漢軍治得服服帖帖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誰說的?與匈奴有關!
陳湯:高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名將!下場為何如此凄慘?
秦漢名將之明犯強漢雖遠必誅的陳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