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哪幾種?
簡單的說,胃病分為器質(zhì)性改變和功能性改變,前者是確有其病,包括良惡性腫瘤、潰瘍、炎癥等,后者主要是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胃鏡檢查只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具體是那種胃病,需要胃鏡檢查后由專科醫(yī)生給予診斷及相應治療,請到消化??凭驮\。
常見的有1胃炎,胃炎又分:1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 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 3胃潰瘍 4胃部的腫瘤 5胃潴留 6胃下垂 7急性胃擴張 8胃泌瘤 9胃腸功能紊亂 10膽汁反流性胃炎 11胃黏膜脫垂癥 12應急性潰瘍等
我們通常所說的胃病主要有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等。治療胃病的藥物種類較多,并且作用機制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服藥時間對藥物的作用效果有較大影響。我們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服藥方法,才能發(fā)揮藥物的正常作用,反之則達不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下面列舉一些常用藥物的正確服藥方法。
一、抗酸劑:為治療胃酸過多、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最常用的藥物,有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氫氧化鋁凝膠、碳酸鈣、10%氫氧化鎂,以及復合制劑如胃舒乎、蓋胃平、胃必治、胃得樂(其中主要成份為抗酸劑)。以上藥物必須在餐后1—1.5小時服用,這樣可維持緩沖作用長達3—4小時,如餐后立即服則藥效只能維持1小時左右。另外如效果不明顯時可增加服藥次數(shù)而不必增加每次服藥的劑量,睡前加服1次。如氫氧化鋁凝膠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如癥狀減輕不明顯可改為每日4次,每次仍為10毫升。注意胃舒平、蓋胃平為咀嚼劑,嚼碎后服下效果好。
二、抗膽堿能藥物:常用的有阿托品、普魯苯辛、胃長寧、胃歡、胃安,抗膽堿能藥物一般僅配合抗酸劑應用,單用效果差。服藥時間最好在餐前15—30分鐘左右,用量應以剛能引起口干為度,如普魯苯辛每天3次,每次1片。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胃一食管返流、支氣管炎患者,因服此類藥能加重病情,應忌用此類藥物。
三、甲氰咪胍:對潰瘍病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有顯著療效,起效快,止痛作用強。此藥最好與食物同時服用,每日早、中、晚飯時各服1次,每次1片,臨睡前再服用2片。年老病人,此藥不宜長期服用,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此藥才安全而有效。
四、丙谷胺:為較好的治療胃潰瘍的藥物,口服每天3—4次,每次2片,飯前15分鐘服下。連服30—60天左右。停藥時間應根據(jù)內(nèi)窺鏡或X線檢查來決定,應遵醫(yī)囑。
五、胃復安(滅吐靈)、嗎丁啉:為治療腹脹、惡心嘔吐較好的藥物,每日3次,每次1—2片飯前服用。注意胃復安不要與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同時服用,否則效果會降低。
六、服止寧:本藥能減輕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癥狀,如胃痛、惡心嘔吐及消化不良。每次1—2片每日3次飯后服。
治胃病藥是常用藥物,只有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才能發(fā)揮藥物最大治療作用
.治療胃痛三法
2.受寒胃痛,可將粗食鹽1公斤炒熟,用布包成2包,反復輪換熱敷寒處,有較好的止痛效果。糧食酒500克,小黃連子(又名土五味子)100克,工糖適量,泡成藥酒,每日飲服,治療胃病有效。
3.急性胃腸炎發(fā)作嘔吐、腹瀉時,廳飲食中適量增加一些鹽分,有利于調(diào)節(jié)休液,保護腸胃器官。胃 痛痛不痛由你 胃痛是中醫(yī)脾胃系統(tǒng)疾病當中的常見病。它的病因病機非常簡單明了。沒什么特殊和神秘的。常見的胃痛原因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胃粘膜脫垂、胃癌、胃良性腫瘤等等。只要明確疼痛的原因,大部分胃痛用西藥可以緩解癥狀,少數(shù)頑固的可以用中藥來治療。要注意的是及時正確的診斷,排除惡性病變診斷治療的延誤。單驗方 1,烏賊骨,貝母等份研細末,每次服3克,適用于胃痛泛酸明顯者。 2,香附6克,高良姜3克,水煎服,適用于胃痛寒凝證和氣滯證。 3,青木香研細末,每服3克,適用于胃痛氣滯證。 4,三七粉3克,白芨粉4.5克,大黃粉1.5克,混合每服3克,適用于胃痛淤血證,嘔血黑便者。 胃痛應該注意什么 胃痛雖可由多種疾病引起,但最為常見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由于這兩種疾病是一個慢性發(fā)展的反復波動、遷延難愈或易復發(fā)性疾病,因此對胃痛者的飲食調(diào)理尤為重要,胃痛病人的飲食要求如下:
1、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咸、過苦、過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煙嗜好的病人,應戒煙。
2、飲食定時定量。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 急性胃痛的病人應盡量少食多餐,平時應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3、注意營養(yǎng)平衡,平素的飲食應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
4、飲食宜軟、溫、暖。烹調(diào)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這樣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復。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diào)節(jié),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氣滯者忌在生氣后立即進食。治療:1:飲食療法;如能長期注意,可使胃炎超于痊愈,飲食有規(guī)律,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食物宜軟,易消化。避免過硬、過酸,過于辛辣、和過熱飲食。
2:抗酸劑:甲氰咪胍0.2g,每日三次?;蚶啄崽娑?50g,每日兩次?;蚍娑?0mg,每日兩次,口服。
3:胃動力藥:馬叮啉片每次10mg,每日三次,飯前半小時服用。
4:抗幽門螺旋菌藥物:得樂膠囊,或得樂顆粒。
5:保護胃粘膜藥:麥滋林-S 0.67g,每日三次。或樂得胃、胃速樂每次2片,每天三次。
連服一個月。
2008-12-04 07:52
滿意答案
五)偏方:胡椒止胃痛!
中醫(yī)認為,胡椒有溫化寒痰、排氣的作用,可治療胸膈脹滿及受涼引起的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等。治療這類疾病時,把胡椒0。6~1。5克研末伴水加紅糖吞服;也可用胡椒泡酒抹到胸口外,可治療因受涼引起的胃痛。此外,把胡椒粒砸碎后,用開水沖,然后與紅糖水一起泡2~3天,口服可治療胃寒引起的胃痛。
胡椒能升高血壓,血壓偏低的患者可多服用胡椒。但是,由于血壓高而導致眼底動脈出血、痙攣的患者則最好不要服用胡椒。
胡椒還主治因受風寒引起的感冒,將胡椒加紅糖、姜絲,與可樂一起煮開服用,對于預防感冒效果很好
2008-12-04 07:38
其他答案 (2)
太多了,只能說,要照顧好自己的胃,別讓它生病!
2008-12-04 07:03
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tǒng)稱。它們有相似的癥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后飽脹、噯氣、返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胃息肉、胃結(jié)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癥、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急性單純性胃炎主要由于:
化學物質(zhì) 如濃茶、咖啡、烈酒、調(diào)味品等刺激性物質(zhì),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藥、磺胺藥、抗癌藥、抗生素、利血平、胃上腺皮脂類固醇等藥物損傷胃粘膜而引發(fā);
物理因素 像進食過冷、過燙或粗糙食物等損傷胃黏膜誘發(fā);
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
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于自殺或誤服腐蝕劑如強酸強堿引起。
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多發(fā)生于手術(shù)、燒傷、休克、創(chuàng)傷、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tài)及飲酒或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20%左右。
急性化膿性胃炎 主要是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膿性疾病,又稱作為蜂窩組織炎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過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通過恰當?shù)闹委煟芏嗉毙晕秆谆颊呤峭耆梢缘玫接行氐卓祻偷?,其特點就是來的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以及飲食不當,病情長期存在的話,就會轉(zhuǎn)化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改變。是一種最為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特點就是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而且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慢性胃炎其實質(zhì)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后,由于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fā)生改建,而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
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
現(xiàn)在普遍認為是致病菌特別是HP(幽門螺旋桿菌)的慢性持續(xù)性感染;
再有就是急性胃炎轉(zhuǎn)化而來;
和急性胃炎一樣,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
還有化學因素,如濃茶、咖啡、烈酒、調(diào)味品等;
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黏膜屏障而引起;
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既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又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返流,而各種膽汁返流均可破壞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fā)生;
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慢性胃炎的分類
主要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有時間同時存在。
慢性淺表性胃炎包括單純型,糜爛型及出血型三種。
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兩種類型:
A型,病變發(fā)生在胃體,壁細胞抗體呈陽性,
B型,病變主要在胃竇,壁細胞抗體呈陰性。
我國以后者較為常見。
另外,還有一種查不出明顯病變的胃病,就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屬于輕度器質(zhì)性病變,過去很多醫(yī)生將該病診斷為慢性胃炎、胃神經(jīng)功能癥、胃腸道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痙攣等。據(jù)最新流行病學權(quán)威調(diào)查,這種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高達10%,也是胃的常見和多發(fā)病。
患者會有間歇性或持續(xù)性上腹隱痛或偶有劇痛及不適、惡心、嘔吐、反酸、燒心等上消化道癥狀,但臨床檢查如胃鏡、上消化道鋇劑造影和肝膽胰B超等,并不能發(fā)現(xiàn)胃和其他臟器有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zhì)性病變或輕微病變。也就是說胃的主觀癥狀較多,但客觀檢查陽性發(fā)現(xiàn)少或者無。
其病因應與胃運動功能障礙、胃十二指腸輕度炎癥、精神因素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