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公孫勝,是位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梁山好漢。恐怕許多人都有這種疑問:既然公孫勝能呼風喚雨,法術(shù)那么高,為啥不主動使用?非要讓梁山108將去拼命?
故而有不少人,正是因這個問題沒法解答,便認為公孫勝是《水滸傳》中的敗筆,就因施耐庵自己都不知如何處理公孫勝,所以動不動就讓他下山回家。其實,公孫勝從不主動使用法術(shù),是大有深意的。概括說來,是由這三大原因造成。
其一:對宋江的否認
公孫勝算是梁山上,最否認宋江的好漢之一。他的這個態(tài)度,也代表了道家的態(tài)度。道家最牛的羅真人,他是公孫勝的老師。在宋江攻打高唐州時,由于遇到了會法術(shù)的高廉,曾讓李逵和戴宗請回公孫勝。
而公孫勝卻先是躲著不見,后來見李逵恐嚇母親時,他這才出現(xiàn)。又推說師父羅真人不允許,于是最終鬧出了李逵斧劈羅真人,公孫勝這才無奈回歸梁山。
從這件事上,最能看出公孫勝對宋江的態(tài)度了!那么公孫勝和宋江為何會這樣?只因宋江“亂法”。在宋江下山接老爸時,曾發(fā)生過夢遇九天玄女得天書事件。這對公孫勝來言,是不可原諒的。
因為對接神仙(裝神弄鬼)這業(yè)務(wù),是道家的專業(yè)。宋江卻竟然搶奪了這項業(yè)務(wù),這就證明了宋江做事是無所不用其極。事實也證明了這個推論,所謂《天書》在宋江手中,除了挖走吳用外,根本沒發(fā)揮出啥威力。對高廉時,宋江也裝模作樣地用了,卻依舊慘??!
所以,這就造成了公孫勝否認宋江,還憑啥用法術(shù)主動幫宋江?除非遇到對方有法術(shù)時,公孫勝這才出手,并在征討方臘前決然離去!
結(jié)論:做人也好,做事也罷,若無所不用其極,不擇手段,這就等于背離了“道法”。聰明反被聰明誤,都因此發(fā)生。這其實就是公孫勝為何否認宋江的深層用意!
其二:對梁山的否認
公孫勝之所以主動聯(lián)系晁蓋,劫持生辰綱,從原著中就可看出來,他根本不是為了錢財和榮華富貴,而是對當時現(xiàn)狀的深惡痛絕!
這點從公孫勝兩次離開梁山,卻不帶走一文錢便能看出,哪怕晁蓋和宋江硬塞,公孫勝都不要!
在晁蓋時期,公孫勝在梁山,是因晁蓋雖無大志,卻是一位正義之士。剛當上梁山老大,就改變了梁山規(guī)矩,決不可濫殺無辜。哪怕江州救宋江時,晁蓋也是對李逵大吼:不可傷及無辜百姓。
也就是說,在晁蓋主持梁山時期,梁山是“盜亦有道”,公孫勝比較認可??勺詮乃谓斄肆荷嚼洗蠛?,梁山顯然就成了名利場!公孫勝很不適應(yīng),哪怕幫宋江搞“天降石碣”時,公孫勝也是一言不發(fā)。最終解讀天書文字,是一位叫何玄通的道士說出的。
顯然這道士就是個托,由宋江安排好的!理由很簡單,宋江不是天天看他的《天書》嗎?莫非不是一樣的文字?這就太奇妙了!
結(jié)論:一個團隊,一旦失去了應(yīng)有的道義,無論曾如何強大,最終都會灰飛煙滅。梁山團隊便是明證。公孫勝被逼回來,他豈能再為這樣的團隊效力?故而重回梁山后,公孫勝連晁蓋也遠離了,至于宋江讓他教樊瑞法術(shù),公孫勝更是不搭理這茬!
其三:對自我的否認
公孫勝最牛的地方,不是否認宋江,否認梁山團隊,而是連自我也處于否認狀態(tài)!須知,任何人都是否認別人很容易,否認自我卻很難!
看公孫勝明明頂著“上應(yīng)108星宿”的帽子,卻實則是一再想脫離!整個梁山108將中,公孫勝的這種傾向是最嚴重的。
魯智深最后成佛,是說明了佛家入世修為得到人生圓滿。公孫勝一通否認過后,卻最終依然要繼續(xù)修道,是代表著對大道不懈追求。
一個圓滿,一個殘缺!圓滿的是,魯智深終于知道了“我是我”。殘缺的是公孫勝最終卻是不知“道在何方”。在這種狀態(tài)下,公孫勝自然就不會顯擺那些所謂的法術(shù),因為沒有“道”,“術(shù)”也就沒有價值!
結(jié)論:敢于否認自我的人,通常都具備反省精神。對道義的執(zhí)著追求,使得他們更愿意低調(diào),《道德經(jīng)》有言“不敢為天下先”,就是這個道理。
因而公孫勝才能夠始終清醒如一,道號:一清。雖不知什么是“對”,卻知什么是“錯”,這才得以“久長”,而沒有如宋江等其他那些梁山好漢落得那樣慘烈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