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家很快就發(fā)現(xiàn),在中國探討奶奶和外婆的區(qū)別,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類話題最后都會變成媳婦們對”婆婆和親媽誰更好”的吐槽,結果也自然是親媽更好,婆婆更差…(除非媳婦們與她們親媽的關系真的很差)
于是,有人就提出疑問了,真正有資格評價奶奶和外婆誰好的,難道不是他們的(外)孫子孫女嗎?
老梅我的印象是,奶奶和外婆對我都很好。不過,由于我和奶奶住在一起,所以奶奶與我生活的交集更多些,其中難免也會有一些小沖突和小矛盾。而外婆是"距離產生美"了。
但是,如果非要在奶奶和外婆間分出一個高下,那么人家外國人倒是對這個話題有些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
比如,數(shù)十項面向全球各個家庭的研究就發(fā)現(xiàn):在外婆的呵護下,寶寶的成長會更健康,而且外婆對寶寶的成長所帶來的益處是最大的。
另一項國外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外婆最受外孫女歡迎,因為外孫女會從母親和外婆這對親生母女的交往中,學習到如何與自己的親媽相處。
不少研究還認為,奶奶在寶寶的成長中,往往會扮演次要的角色。因為媳婦和親家母的這對親生母女的關系實在太強大,所以媳婦總會本能的找她們的媽媽尋求幫助,而外婆們也更愿意給自己的親生女兒提供育兒建議。而奶奶若想過問孩子的情況,還得經過兒子和媳婦這兩道關卡…
一項針對歐洲家庭的研究也指出,外婆更會愿意不辭辛苦地去照看寶寶,并且更愿意為了寶寶的成長而投資——即便寶寶的父母出現(xiàn)了離婚的情況。相反的,在離婚后,奶奶們反而對孫輩的關照會越發(fā)減少。
不過,除了外婆與寶寶媽親密的血緣關系外,令外婆們如此“拼”的另一個略逗比的原因是:寶寶媽媽一方往往可以肯定寶寶是自己親生的(畢竟是從自己肚子里出來的),所以會百分百盡心盡力對孩子。
但寶寶父親一方的家庭就不太那么確定了。并且,如果寶寶的奶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孫子女長得不像自己的兒子,她們甚至可能會刻意疏遠寶寶們…
此外,英國名校劍橋大學也針對這一話題進行了一項比較"雷人"的研究,研究人員通過研究17世紀全世界各地區(qū)新生兒死亡的情況,發(fā)現(xiàn)奶奶的存在更容易令孫子死亡,而外婆則更容易令外孫女死亡…
所以,他們的結論是:外婆對外孫的成長會更有好處,而外孫女則更可能在奶奶的撫養(yǎng)下茁壯成長…
總之,在外國人們看來,外婆會對孫輩的成長更關心些,也與孫輩的關系更緊密些。如果要具體排序的話,那么與孫輩關系親屬的祖輩大概是這樣的:
外婆>外公>奶奶>爺爺
當然,不同于這種情況的特例也是普遍存的。比如,如果外婆住得離孫輩們太遠,而奶奶住得很近,那么奶奶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所以,奶奶們也不用太灰心!
不過話說回來來,從這些國外的研究來看,其實決定奶奶和外婆誰更好的關鍵因素,最終還是媳婦。所以,如果奶奶可以在媳婦懷上寶寶前,就可以像對親生女兒那樣無微不至地關照自己的媳婦,說不準奶奶就會在與外婆的競爭中,占得先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