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提了一句痱子濕疹外用方,好幾位都私信問我,今天我就把這個方子發(fā)出來哈。
我自己有次脖子上長了一塊皮損,有點癢,為了驗證這個外用方的作用,只用這個方子涂抹,確實有效。
前兩天有個孩子媽媽問我,孩子身上癢,怎么弄。我就直接把之前那篇發(fā)給她,讓他煮了給孩子洗澡也好外涂也好,試試看。
后來和我說,用了之后效果特別好,整晚都不癢了。
后來又給一孩子用了,也很好。
分享出來大家可以收藏,以備不時之需。這個比激素藥膏好,激素類藥膏擦了問題很大。。千萬不要擦。
方子如下:
藿香10,佩蘭10,苦參15-30,黃柏10,金銀花10,白鮮皮15-30
一副的量,小孩可以稍微減量,也可以不減。皮損紅的,金銀花留著。皮損不太紅,可以不用金銀花。
怎么用呢?
瘙癢面積大的,痱子全身都長,煮好后兌水泡澡;面積不大的,局部拿棉簽或者棉球涂抹,一天多次即可。
痱子可以用,濕疹蕁麻疹都可以用,甚至沒有明顯的皮損,就是癢,也可以用。
我這兩周開出去幾張這種外洗方,基本就是這個方加減。
中醫(yī)認為,皮膚的問題是內(nèi)在問題的反映。
很多皮膚病都與三個東西有關(guān):風(fēng)、濕、熱。
其中,最重要的大概就是這個濕了。
這個濕可以是外濕也可以是內(nèi)濕,更多時候是內(nèi)外濕相兼。
長江以南多濕,氣候濕熱,夏天尤其如此,濕熱熏蒸皮膚,皮膚受不了要長一些東西,這是外濕。
內(nèi)濕來源于脾胃,脾胃運化飲食物的過程中要生濕,外濕內(nèi)濕狼狽為奸,就更容易發(fā)病了。
所以治皮膚病經(jīng)常要清熱利濕。
中醫(yī)外科學(xué)中有句話叫:
外治之理亦是內(nèi)治之理,外治之藥亦是內(nèi)治之藥,所異者法耳。
內(nèi)治外治道理和藥物基本一樣的,所以我經(jīng)常治皮膚病的時候讓患者用熬好的藥連喝帶涂的。
這個小方子里面:
藿香佩蘭:芳香化濕,還可以走表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是治皮膚病的常用藥物。
白鮮皮:祛風(fēng)解毒,清熱燥濕,止癢
金銀花黃柏:清熱解毒
我們還可以加地膚子、蛇床子,增強去濕止癢之效。
基本不很嚴重的皮膚問題,只用它外洗也就能解決了,當(dāng)然嚴重的話還是要配合內(nèi)服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