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時,他才可以完全活出自己。”
人到中年,越活越清醒的人,都慢慢地懂得了獨處的重要性,懂得了堅守自己的內(nèi)心,活得越來越“獨”。年輕時,我們總是追求熱鬧,感覺應該多交點朋友,多混點圈子,這樣在自己有苦難的時候方便請人幫忙。
多年后,當你經(jīng)歷過很多大風大浪后才發(fā)現(xiàn),當自己好的時候,別人都會向你靠近;但當你落魄的時候,這些人都會跑得遠遠的,真正能夠在你危難時出手的寥寥無幾,這就是人性。
一路走來,那些曾經(jīng)自認為良好的關(guān)系,最后都被時間擱淺。很多人都默默地躺在通訊錄里,再也沒有聯(lián)系過。
慢慢也就明白了,人生當中漸行漸遠本來就是常態(tài)。同路的時候彼此陪伴對方走過一程,到了某個階段不再同路,自然而然就會分開。
人到了中年,看懂了人心,看透了利益的牽扯,便不愿意牽扯進去,不愿意違心屈從。不如簡簡單單地活。
一個人的時候,讀書做飯,健身喝茶,你將在平靜中豐盈你自己。
很多人受不了獨處的狀態(tài),因為當自己一個人時,很多的情緒和想法會隨著而來,而且有很多是負面的,而處于喧鬧的環(huán)境中,人沒有那么多時間思考,完全被其他東西吸引了注意力。其實一個真正成熟,內(nèi)心豐盈的人會享受獨處的狀態(tài),看似很冷清,但其實內(nèi)心是非常充實的。獨處時,不需要拼命地去迎合別人,不需要說一句句違心的話語,不需要一次次假笑,能夠做回真實的那個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個過于在意別人眼光的人,始終都活不好自己的人生。人生過了大半程,后半生就真的不想要再因為別人而為難自己了,只愿意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徹底活出自我。不想?yún)⒓拥木蹠筒蝗⒓?,不喜歡的場合就不必違心參與。周游在觥籌交錯之中的人,未必真的開心。獨處,你能夠完完全全靜下心做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給花澆澆水,可以聽一首喜歡的音樂,可以看幾頁喜歡的書,也可以一邊品茶一邊看看窗外的風景……這種不被人打擾的狀態(tài)會讓你的內(nèi)心無比安靜舒服。當你專注于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時,你的性情也會慢慢平和,過去所經(jīng)歷的那些苦難也都被你全部消化總結(jié),變成寶貴的人生財富。馮驥才:“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yōu)秀的人以獨處成就自己?!?/span>這一份獨,是成熟的象征,他們不再追求表面的熱鬧,也不會再違心融入一些不喜歡的場合,而是懂得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看透了人情世故,讀懂了人心,明白了斷舍離的重要性,不再屈從遷就,更懂得堅守自我。她和錢鐘書兩個人絕少應酬,后有女兒錢媛,三人在家,各守一處,讀書寫作,互不打擾。楊先生晚年丈夫和女兒先她而去,她依舊深居簡出,點燈伏案,筆耕不停。不急不躁地過完了他的余生。96歲她完成了著名散文集《我們仨》,翻譯《堂吉訶德》發(fā)行百萬冊,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翻譯版本,102歲還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楊絳先生說: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人生曼妙的風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叔本華說: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人到中年,享受得了孤獨,堅持得了自律,才能守住繁華,望見滿天繁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