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世居安徽壽縣南方著名的安豐塘下。祖父王化南,大名王慶棠,是辛亥革命元老。辛亥革命時,他投身于革命黨人張匯韜、柏文蔚領(lǐng)導(dǎo)的淮上軍,參加了安徽最早爆發(fā)的壽州光復(fù)起義。革命勝利后,孫中山任命柏文蔚為安徽督軍,執(zhí)掌安徽軍政。這時,祖父便在柏文蔚麾下任職。后來,袁世凱叛變革命,柏文蔚即被免職,祖父亦返回家鄉(xiāng),成為當?shù)刂泥l(xiāng)紳。因此,老一輩壽縣人都知道一句流傳甚廣的民謠:“壽縣南方三面官,敬芝化南徐世安?!?其中“化南”者即吾家祖父。祖父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王家琰是老四慶銘之子,故祖父是王家琰的二伯父;而王家琰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五,故我輩都稱他為五叔。
一
第一次見到五叔是在1973年,我在讀初二時陪護患病的母親到省城的醫(yī)院治病。那時,他還在合肥手表廠工作,住在合肥舊街中一座狹小的閣樓上。他見到我母子二人前來,非常高興,熱情款待,竟絲毫沒有省城人的傲慢。閣樓雖小,但布置得整潔而又雅致,特別是墻上掛著上海名家任政寫的行書橫幅,以及五叔自己書寫的條幅,遒媚秀潤,甚是可人。這時的五叔年方三十,他的書法與他的長相一樣俊秀雅致,有書卷氣。當時,舉國書法凋蔽不堪,而我在那里見到如此墨寶,著實震撼心靈,令我肅然起敬。五叔知道我也喜歡書法,并且拓得壽縣三中“循理書院”碑廊里的碑帖后,高興地說道:“碑廊里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梁巘等人的書法碑刻很好,我都臨過,你要好好臨習。”無疑,他的話指明了我今后書法學(xué)習之路,臨習經(jīng)典使我終身受益。
再見五叔時已是1976年,我已從下放知青被招工到壽縣土產(chǎn)公司工作;他也從那小閣樓上遷入了新居。而所謂的新居也不過是合肥市里的兩小間舊平房,陳設(shè)簡樸,但滿屋書香。見我來到,他很高興,拿出一本我從未見過的印刷十分精美的畫冊來,我接過來一看,上面赫然印著一行字:《現(xiàn)代中國書道展》。他興奮地說:“這是日本出的書法作品集。解放以后,我們國家第一次由文化部和對外文委在日本舉辦‘現(xiàn)代中國書道展’,僅展出80件當代中國書法篆刻作品,安徽省只有兩個人入選,就是我和司徒越,而我們兩個又都是壽縣人?!睔g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不僅為自己能夠晉身于中國最頂級的書法展而欣喜,更為千年古都、中國書法之鄉(xiāng)——壽縣而自豪。晚清時江淮大地流傳的“懷詩、壽字、桐文章”,果然名不虛傳。
那一年,他33歲。
翻開這本沉甸甸的作品集,看到其中都是當時中國書壇上最耀眼的明星,五叔的行書條幅《贈日本歌人》(魯迅)赫然在冊:“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 莫向遙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至今我仍然記得這首詩和那遒麗多姿、瀟灑俊逸的書法。特別是其中“好”字的結(jié)體別致、“神”字一豎更如萬歲枯藤,印象深刻,至今歷歷在目。盡管在現(xiàn)代中國超一流的書法大家中,那時王家琰還只是一個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但是他行書作品的才氣卻撲面而來,讓人眼前一亮,在眾多大家作品中毫不遜色。這次入展無疑是奠定了他在當代中國書壇上的地位,一舉成名,在江淮大地特別是在壽縣城中家喻戶曉。
。
1978年,王家琰先生行草《陳毅青松詩》
有句話說:“出名要趁早。”這話很有道理,但是有幾人能夠受到上帝的眷顧早早地成名呢?無數(shù)人雖然是孜孜以求,努力奮斗,到頭來仍然是寂寞終身。王家琰無疑是幸運的,他的命運從此改變。不久,他便從合肥手表廠調(diào)到省博物館工作,成為一名專業(yè)書畫家。那時尚未有書畫院或書協(xié)、美協(xié),他能得此職位是許多書畫家夢寐以求的。此后,無論我是在家鄉(xiāng)工作,或是在外求學(xué),只要得便或路過合肥,我都會去看望他,聆聽教誨。每每見我來到,他和嬸嬸都非常高興,傾其所有招待我,還要與我小酌幾杯。他揮毫作書時,我便從旁為其研墨,細心觀摹,聆聽他的教導(dǎo),受益良多。
記得他對我說:“博物館中有許多書畫收藏,特別是董其昌在畫上的那些題跋寫得很好,我時常臨摹?!薄叭珖阄奈锲詹?,謝稚柳、啟功等許多書畫大家都是小組成員,我陪同,跟他們學(xué)了和看了很多東西。”“現(xiàn)在省博物館要到日本舉辦“安徽文房四寶展覽”,我有機會到北京、上海、南京,時常向謝稚柳、啟功、林散之等老先生家中討教?!痹囅胍幌?,在那個連書畫資料的印刷品都十分匱乏的年代,王家琰卻能夠經(jīng)??吹胶团R摹古代名家作品真跡,又有機會陪同當代名公左右,聽其談書論畫,這是多么幸運??!王家琰青年時期就能享有得天獨厚的書畫學(xué)習條件,并且有這樣的見識和交游經(jīng)歷,僅此一點他就已經(jīng)超過了同時期的許多書法家。這也構(gòu)成了他一生書畫成就的堅實基礎(chǔ)。
1989年王家琰先生為拙著《中國歷代書法家評述》題簽
1989年,我著成《中國歷代書法家評述》,將要付梓之際,五叔特別高興,揮毫為拙著題簽;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還特別邀請謝稚柳先生為我這個無名小輩的拙著題簽,這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