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仿成化斗彩天字蓋罐
仿成化斗彩天字蓋罐,清乾隆,高7.5cm,口徑3.5cm,足徑6cm。
罐直口,短頸,豐肩,腹下漸收,平底淺足,平頂直邊圓蓋。通體以斗彩為飾,口沿繪一道青花弦線,肩部及近足處繪蓮瓣紋,腹部繪六朵纏枝蓮紋。蓋面以青花繪蓮花紋。底白釉,中心青花書“天”字楷書款。
斗彩天字罐出現于明成化時期,因其器底書有“天”字,故名。此罐造型、紋飾、款識皆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胎釉細潤潔白,色彩清新雅致,為清乾隆時期仿成化斗彩器中的精美之作。'
清乾隆像生瓷海螺
像生瓷海螺,清乾隆,高5.3cm,長9cm,寬6cm?! ∵@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內壁光滑,外壁粉彩裝飾,達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 像生瓷是景德鎮(zhèn)御器廠工匠利用瓷土,仿照自然中的胡桃、蓮子、棗、栗子、花生、菱角、石榴螃蟹、海螺等各種動植物形象燒制的瓷器,因為釉色和形狀都達到了逼真的程度,故有像生瓷之稱。以清乾隆朝制品為最佳。 像生瓷的標新立異,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成功的顯著標志之一。它是專門為宮廷生產的高級陳設和觀賞品,因此更顯珍貴。
清乾隆古銅彩描金花圓盒
古銅彩描金花圓盒,清乾隆,通高3cm,口徑6cm,足徑5cm。 盒扁圓形,蓋面凸起,圈足。通體以醬釉為地,滿飾金彩,并以金、銀彩描繪紋飾。盒身口沿下繪朵梅邊飾,近足處繪如意云紋。盒蓋口沿處繪圓點紋、水波紋,蓋面中心繪一變形西番蓮,四周繪如意云紋。底以金彩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的仿古器品種繁多,其中以仿銅器最為成功。此器的制作方法是先以高溫燒成一種釉色似銅的醬釉,再用金、銀彩描繪花紋,入窯二次以低溫燒成,釉面光潤瑩亮,金銀彩同飾于一器尤顯富麗堂皇。
清乾隆綠地粉彩嬰戲紋雙螭耳撇口瓶
綠地粉彩嬰戲紋雙螭耳撇口瓶,清乾隆,高75cm,口徑26cm,足徑24cm?! ∑科部冢i,頸上飾一對螭耳,折肩,腹?jié)u斂,圈足。瓶內施淡綠釉。外頸部飾淡綠釉粉彩纏枝花紋,間繪蝙蝠銜 “壽”字、“卍”字紋帶,并分別以云頭紋、變形蓮瓣紋為上下邊飾。螭耳上飾青花點珠紋。肩飾粉地粉彩回紋一周。腹部的主題紋飾為白地粉彩嬰戲紋,描繪了在遠山近水、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洞石花卉之間,眾多的嬰孩嬉戲其中,他們有的燃爆竹,有的騎紙馬,有的耍龍舞魚,有的吹奏樂器、敲鑼打鼓,氣氛十分活躍。主題紋飾的上邊飾粉彩如意云頭紋,下邊飾如意云頭紋和折枝花卉紋。足墻上飾粉彩回紋一周。足內施白釉,書“大清乾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 〈善康捏ざ律檀嚆~器,頗具古意。主題紋飾嬰戲圖是中國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此瓶形體碩大,器形規(guī)整,釉彩亮麗鮮艷,紋飾細膩生動,意境歡樂喜慶,是乾隆官窯器中的精美之作。
清乾隆仿永樂青花阿拉伯文盤座
仿永樂青花阿拉伯文盤座,清乾隆,高17cm,口徑17.1cm,足徑16.5cm?! ∑鞒蕡A筒狀,中空,無底,上下口均出寬沿,直壁,腹中部有一凸棱。通體滿飾青花,上下口沿均繪蕉葉紋,器身三層紋飾,上、下均繪纏枝花紋,其上書阿拉伯文,器身中部以凸棱為界,對稱飾仰覆蓮瓣紋。 此器俗稱無擋尊,早在明永樂、宣德時期的景德鎮(zhèn)官窯就有燒造,它源自于西亞銅器,是中外商品、文化交流的產物。除這種器物,景德鎮(zhèn)燒造的青花花澆、大扁壺、水注、折沿盆等也仿自西亞銅器?! ∏宕滴酢⒂赫?、乾隆三朝均仿燒這種盤座,以乾隆朝的仿制品最為精致。尊內放置一花形銅膽,可用于插花,為宮中陳設器?! 耐庥^看,永樂器座青花色澤深濃,乾隆時的仿品青花色澤亮艷,缺乏前者的古舊感。
清乾隆粉青釉暗獸面紋交泰尊
粉青釉暗獸面紋交泰尊,清乾隆,高16cm,口徑6.9cm,足徑8cm。清宮舊藏?! ∽鹂谕馄玻填i,溜肩,弧鼓腹,圈足跟外撇。通體施粉青釉,腹部模印獸面紋、云紋。在器腹中部采用鏤雕的手法把器腹分為上下兩部分,并以正、覆如意頭的造型相扣,內置銅膽供插花用。外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交泰”之名出自《易經·泰》,稱“天地交,泰”,舊時指時運亨通。此尊沿用“交泰”之名在于其上下交接扣合的部分,蘊涵了吉祥的寓意。
清乾隆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
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清乾隆,高34.5cm,口徑5.8cm,足徑8.5×12.5cm。 瓶直口,細頸,頸肩相交處飾對稱的如意形雙耳,扁圓腹,腹兩面中心凸起,橢圓形圈足。瓶圓若滿月,故稱“寶月瓶”或“抱月瓶”。通體以青花為飾,口沿繪回紋,頸部紋飾分兩層,上部繪上仰的如意云紋,下部繪纏枝花紋。腹心凸起處繪寶相花,外以回紋、蓮瓣紋環(huán)繞,中心繪八瓣寬體蓮瓣形開光,開光內分別繪八寶紋,腹體兩側各繪纏枝花四朵。足墻繪纏枝靈芝紋。足底施白釉,內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此瓶造型秀美,胎體潔白,青花色澤艷麗,色重處可見細密的斑痕,為人工點染所致,以摹仿明永樂、宣德青花濃重暈散的效果。八寶紋與蓮花相配作為裝飾圖案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為清乾隆朝瓷器中常見的裝飾紋樣
清乾隆黃地金花粉彩人物紋燧囊
黃地金花粉彩人物紋燧囊,清乾隆,高6cm,口徑6.8×2.5cm,足徑7.4×3cm?! §菽议L方形,子母口,蓋、器身及底足側面均有穿帶孔,穿系黃繩,繩上有米珠、珊瑚珠裝飾。器內施松石綠釉。外壁周邊飾描金卷草、朵花及纏枝花紋。器腹正反兩面有長方形開光,開光內粉彩繪西洋人物“進寶圖”。底施松石綠釉,中部書紅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橫款?! §菽沂鞘⒀b火鐮的器具,佩帶于身。此器外觀酷似金屬制品,系仿金銀器之效果,構思巧妙,小巧玲瓏,制作精美,既是一件實用器,又是一件可供觀賞的精美的藝術品。
清乾隆仿宣德青花三果紋執(zhí)壺
仿宣德青花三果紋執(zhí)壺,清乾隆,高25.5cm,口徑4cm,足徑10.3cm?! 伢w呈玉壺春瓶式,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壺體兩側分置彎流、曲柄,頸、流間有云板相連。蓋及柄各置一圓系,以便系繩相連。通體以青花為飾,頸部繪蕉葉紋,下飾纏枝蓮花,腹部兩面有菱形開光,一面開光內繪折枝桃,一面開光內繪枇杷果,開光間飾纏枝花,近足處繪蓮瓣紋,流、足墻飾忍冬紋,柄繪朵花紋。底白釉微泛青色,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玉壺春式執(zhí)壺在元代至明初的南方窯場較為流行,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傳統(tǒng)的造型,明永樂、宣德時期的執(zhí)壺最為優(yōu)美,清代各朝均有仿制。此壺壺體及紋飾均仿明宣德青花三果執(zhí)壺,較宣德執(zhí)壺造型略顯生硬,胎質更加細膩潔白,紋飾描繪過于精細,一絲不茍,不如宣德紋樣自然生動。青花呈色艷麗,色濃處也有密集的小藍黑點,為人工點染所致,帶有鮮明的清乾隆朝青花器特征。
清乾隆古銅彩雙耳爐
古銅彩雙耳爐,清乾隆,高4.9cm,口徑8.9cm,足徑7.3cm?! t平沿,短頸,扁圓腹,頸、腹間有對稱雙耳,圈足。通體以茶葉末釉作地,器內光素,器外以金彩為飾,口部平沿及近足處繪卷草紋,口沿下繪回紋,肩部繪如意云頭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夔龍紋,底心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印章款?! 〈藸t造型、釉色、紋飾皆仿銅器,工藝精巧,紋飾描金,充分顯示出乾隆官窯高超的制瓷工藝。
清乾隆斗彩鴛鴦臥蓮碗
斗彩鴛鴦臥蓮碗,清乾隆,高6.3cm,口徑18.3cm,足徑10.5cm?! ⊥氤?,深腹,直壁,腹下微內斂,臥足。內口沿書青花梵文一周,外口沿青花繪趕珠龍一周。碗內底青花雙圈內與外壁均以斗彩繪蓮池鴛鴦紋:池塘中漣漪微泛,荷花盛開,水草茂盛,鴛鴦或游弋其間,或于低空翱翔,彼此呼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足內施白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鴛鴦臥蓮又稱“蓮池鴛鴦”,此裝飾題材象征美好的愛情。早在宋代定窯、景德鎮(zhèn)窯、磁州窯器物上即普遍裝飾鴛鴦紋。明、清兩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瓷器上更是常見鴛鴦紋裝飾?! 〈送胄沃菩忝?,在潔白的釉面襯托下紋飾色彩鮮艷,畫面生動,富有自然情趣。
清乾隆窯變釉梅瓶
窯變釉梅瓶,清乾隆,高37.2cm,口徑7cm,足徑11.2cm。 瓶小口,短頸,豐肩,瘦脛,圈足。外壁通體施凝厚的火焰紅釉,釉色以紫紅色為主,間有少許藍色。足內仿宋鈞釉,無款識。 窯變釉是清代雍正時期仿宋代鈞窯釉色繁衍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是一種高溫顏色釉,采用兩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燒成,將各種不同顏色的釉融合為一體, 在不同的窯內氣氛中呈現出多種美麗的釉色,交織在一起,形成千變萬化的縷絲狀線條或斑片,奇妙無比?! 〈似糠掠赫G變釉燒造,形制較大,胎體厚重,胎質細膩,釉層里閃現出深淺不同的藍色線條,與紅釉相互浸潤,色彩斑駁瑰麗,美不勝收。
清乾隆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
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清乾隆,高21.3cm,口徑5.2cm,足徑7.2cm。 瓶體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長頸,圓腹,圈足。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施醬釉,其上繪金彩纏枝菊紋。頸部堆塑卷曲的枝葉和5枚鮮嫩欲滴的桃實,肩部加綴靈芝。外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似康娜暝煨驮谝曈X上取得了多層次感與立體效果,避免了普通長頸瓶略顯呆板之弊。瓶身堆塑的桃實和靈芝表明此瓶應為乾隆皇帝壽辰時的賀壽之物。
清乾隆仿石紋釉筆筒
仿石紋釉筆筒,清乾隆,高9.7cm,口徑8.2cm,足徑8.1cm?! 」P筒口底相若,筒形腹,圈足。里外均施仿石釉。無款識。 清乾隆時期,仿制各種工藝品類的像生瓷制作頗盛,幾近無所不仿。仿石紋釉瓷器是在燒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質的彩釉勾繪出石頭的紋理,入窯二次高溫燒制而成?! 〈思P筒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質感極強。
清乾隆仿古銅金釉三足爐
仿古銅金釉三足爐,清乾隆,通高33.1cm,口徑14.9cm。
爐仿銅質香爐的式樣,嵌入式爐蓋,直口,束頸,沖天繩耳,扁圓腹,下承三柱狀足??谘靥幱£栁摹按笄迩∧曛啤绷謾M排篆書款。通體施金彩,飾模印和鏤空花紋。蓋面均分為6瓣,每瓣圓形開光內鏤雕雙螭紋,開光上方模印變形龍紋一周,蓋鈕為鏤空蓮花荷葉紋。爐頸部與爐身三個桃形開光內凸印蟠螭紋,腿部凸印變形蟬紋。
陶瓷器上裝飾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窯與建窯亦有燒制,元明時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藝上多為金箔貼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將金粉溶入膠水中,摻入適量鉛粉,在瓷器上描繪后經低溫烘烤,最后用瑪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發(fā)光。此爐工藝裝飾細膩精巧,通體遍涂金彩,充分顯示出清乾隆時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藝。'
清乾隆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
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徑17.5cm,足徑8.5cm。 花觚仿銅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銅彩,局部紋飾描繪金彩,器體模印蕉葉紋,束腰處模印夔龍紋。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陪~彩的燒制較為復雜,首先要在高溫下燒成茶葉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繪金彩和綠銹斑色,然后入窯低溫二次燒制,才能達到古舊斑駁的效果。乾隆時期的瓷器仿制出類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銅器最為成功。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樸,紋路清晰,令人叫絕。
清乾隆松石綠釉鏤空花籃
松石綠釉鏤空花籃,清乾隆,高13.5cm,口徑15.9cm×9.9cm,足徑5.8cm×4.4cm?! 』ɑ@呈元寶狀,寬口沿,兩端上翹,短頸,扁圓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飾金彩活環(huán)12個。提梁由兩串金彩套環(huán)與三片鏤空火焰紋瓷片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通體施松石綠釉,以鏤空龍穿花紋裝飾?! ∏r期,瓷器的制作集歷代名窯之大成,達到了歷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層出不窮,以瓷器仿制的各類工藝品達到了亂真的程度。此花籃釉色與松石顏色幾無區(qū)別,并大量采用鏤雕與活環(huán)工藝,其精巧令人嘆為觀止。
清乾隆仿宋汝釉圓洗
仿汝釉圓洗,清乾隆,高5cm,口徑16.7cm,足徑8.7cm?! ∠磮A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處各有一周凸棱,圈足。通體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窯釉。底有9個支釘痕,中心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旮G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以燒制青瓷而著稱,其釉色清純寧靜,青中閃藍,有“雨過天青”的美譽。景德鎮(zhèn)仿宋汝窯器始自明宣德時期,但傳世品極少。清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酷愛汝窯器,曾授意督陶官唐英大量仿制,《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記載著景德鎮(zhèn)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時仿汝窯器均多達40余件?! 〈似髟煨投饲f古樸,胎質細膩,釉色勻凈素雅,釉面細密的開片紋縱橫交錯,是乾隆朝仿汝器的典型之作。
清乾隆仿哥釉葉式洗
仿哥釉葉式洗,清乾隆,高2.4cm,長17.7cm,寬12.8cm?! ∠礊闃淙~狀,葉邊卷起,宛如一片飄浮在風中的樹葉,動感極強。通體滿施仿宋代哥窯釉色,釉面有不規(guī)則的紋片。底有6個支釘痕,并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讼唇承莫毦撸瑢⒎律煨团c宋哥窯瓷器的特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釉面肥潤,釉色青中閃灰,通體開較大的紋片,紋理灰黑,和諧自然,給人一種妙趣天成的美感享受。
清乾隆仿雕漆釉碗
仿雕漆釉碗,清乾隆,高4.5cm,口徑13.1cm,足徑8.2cm?! ⊥肫部冢”?,圈足,玉璧底。碗里滿飾金彩。外壁施紅釉,仿雕漆工藝,口沿剔刻一周回紋,腹部刻排列有序的錦紋,近足處刻蓮瓣紋,底紅釉無款。 清乾隆年間,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進入鼎盛時期,御窯廠內聚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不惜工本,以瓷器摹仿各種工藝品,如仿木器、竹器、漆器、銅器,摹仿技藝之高,幾可亂真?! 〈送胄沃?、釉色、紋樣、質感均與漆器酷似,體現出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爐火純青的制瓷技藝。
清乾隆琺瑯彩開光雙戟小瓶
琺瑯彩開光雙戟小瓶,清乾隆,高8.9cm,口徑1.4cm,足徑1.6cm?! ∑啃】谖⒊?,長頸,溜肩,橢圓腹,圈足外撇,頸部飾雙貫耳???、頸及雙貫耳繪藍彩卷草紋,肩部繪一周紫紅地蓮瓣紋,腹部以綠彩卷枝紋為地間飾四開光。一組開光為橢圓形,內以琺瑯彩繪騎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組開光為圓形,內以胭脂彩繪山水風景,表現高山村舍、老翁獨釣。圈足外墻繪一周變形如意紋。外底藍料彩署“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楷書款?! ∏r期開光技法在各類器物上的使用較為頻繁,構成主次、疏密、虛實等多種變化,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此瓶小巧精致,裝飾手法新穎,兩兩對應的開光構成不同的畫面,別具一格。
清乾隆粉青釉雞形熏
粉青釉雞形熏,清乾隆,高22cm。 熏呈雄雞形,作俯臥回首狀。底部與雞身可以分離。通體施粉青釉,無款識?! ∏宕r期,為了體現高超的制瓷水平,御窯廠經常燒造一些具有實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器,這件粉青釉雞形熏就是其中之一。雄雞尾羽舒展,神態(tài)逼真,采用了鏤空剔雕的工藝技法。熏香時,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煙霧從雄雞的口和翅間裊裊飄出,可謂用心巧妙。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同時也有暗示皇帝要“聞雞起舞”而勤政之意。
清乾隆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清乾隆,高18cm,口徑2.6cm,足徑5.5cm?! ∑靠诔仕忸^狀,長頸,溜肩,碩腹,圈足。瓶內 壁及圈足內施綠釉。通體以金彩繪錦紋為地,其上以琺瑯彩繪各式纏枝花卉,色彩艷麗???、足、頸部飾以多道金彩,愈顯金碧輝煌,華貴典雅。外底雙方框內書藍料彩篆書“乾隆年制”印章款?! ∏〉蹖Μm瑯彩瓷器珍愛有加,琺瑯彩瓷器的燒制數量超過康雍兩朝,造型更加豐富,瓶類就有蒜頭瓶、雙聯瓶、葫蘆瓶、雙耳瓶等,茶壺、方盒、盤、碗等器皿的數量與樣式都明顯增多。宮中內務府琺瑯作人才濟濟,分工更加具體,畫師有專工花鳥魚蟲的余省、擅長人物花卉的金廷標等。工藝制作更加精細,正如《陶雅》所稱:“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于鬼斧神工?!?/span>
清乾隆琺瑯彩雙環(huán)瓶
琺瑯彩雙環(huán)瓶,清乾隆,高14.1cm,口徑5.5cm,足徑6.4cm?! ∑糠聺h代銅壺式樣,敞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飾金彩象首銜環(huán)鋪首。瓶內壁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以金彩錦紋為地,上繪各色變形寶相花,從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紋相隔,愈顯富貴華麗。外底署黑色琺瑯彩“乾隆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 ∏⊥砥诘默m瑯彩多以百花圖案為地,并在色地上以軋道工藝裝飾出各種圖案,繼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裝飾技法,風格繁縟華麗,精美異常。其圖案裝飾一改雍正時期琺瑯彩所表現的清秀風格,和同時期的粉彩瓷器在裝飾藝術方面基本類同。
清乾隆東青釉描金天雞花澆
東青釉描金天雞花澆,清乾隆,高18.3cm,口徑2.3cm?! 』渤侍祀u形,昂首直立,長尾垂地,背馱一個曲柄膽瓶,雞嘴為流,瓶口為注水口。花澆通體施東青釉,雞身遍體以金彩描繪羽翼,瓶體上以金彩描繪蕉葉與螭龍紋?! √祀u是一種祥瑞的神鳥,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之句。此花澆是一件清代宮廷的傳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絲不茍,體現出皇家用器的高貴大氣。此器既可用來澆花,又可作為陳設器擺放于殿堂中,將實用性與觀賞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清乾隆粉彩開光四季山水蓋罐
粉彩開光四季山水蓋罐,清乾隆,通高19.2cm,口徑7cm,足徑7cm?! 」蘅趦葦?,豐肩,肩以下收斂,圈足。罐附二節(jié)塔式鏤空描金蓋。罐體淡粉紅色地上滿繪纏枝蓮紋,腹部四面設圓形開光,內繪四季山水人物景觀。圈足內施豆瓣綠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宕善鲌D案中開光法運用較多,在粉彩瓷器中非常常見。乾隆朝大多使用4個圓形開光,且靈活多變,主題突出。此罐造型新穎,色彩絢麗,尤其是鏤空罐蓋,玲瓏剔透,將罐體襯托得格外精致。開光內所繪山水景物意境深遠,景色宜人,筆意老道精練,顯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瓷器繪畫水
清乾隆粉彩加琺瑯彩開光山水紋轉頸瓶
粉彩加琺瑯彩開光山水紋轉頸瓶,清乾隆,高24.6cm,口徑12.6cm,足徑11.9cm?! ∑科部?,束頸,鼓腹,圈足微撇。頸部兩側各置一垂帶形耳。瓶內施松石綠釉,外部通體以粉彩及藍料彩裝飾。腹部四面圓形白地開光內繪四季山水圖。春夏二圖內各題七言詩兩句,春曰:“春到心間饒富麗,柳煙蒼雨總宜人?!毕脑唬骸帮L鄒谷紋圓遠瀨,霞堆峰勢映明川?!鼻锒D內各題五言詩兩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輕風羅解香?!倍唬骸懊穾ご喝谘?,松窗月舞龍。”詩后皆有陽文“乾隆宸翰”及陰文“惟妙精進”兩枚方形印章。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為瓶頸部設計成雙層,外層可轉動,所以稱為“轉頸瓶”?! ∏r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圓形開光進行裝飾,使紋樣主次分明,并增強立體感。此瓶在欣賞四季不同的開光畫面時,可通過轉動瓶頸使雙耳始終處于正面兩側位置,用心巧妙,別具情趣。
清乾隆黃釉描金秋葉形筆掭
黃釉描金秋葉形筆掭,清乾隆,高1.4cm,長12.5cm,寬16.5cm。清宮舊藏?! 」P掭葉形,通體施黃釉,釉面瑩亮,釉色黃中泛紅,葉緣紅色愈深。器面的葉脈描畫清晰并以描金裝飾,器底亦雕出葉背脈絡,全器宛如疊置的大小兩片秋風中飄落的紅葉?! 〈似魅∏锶~的自然形態(tài),以合于筆掭之用。濡筆之際,當令人有歲月如流、時不待我之感念。
清乾隆琺瑯彩嬰戲紋雙連瓶
琺瑯彩嬰戲紋雙連瓶,清乾隆,通高21.4cm,口徑9—5.2cm,足徑10—6cm?! ∑砍孰p連式,洗口,溜肩,肩以下收斂,近足處微外撇。瓶附雙聯蓋,蓋鈕涂金彩,蓋面用藍、紅、黃彩描繪垂葉紋。口、足均以淡綠彩描繪折枝菊紋。肩、圈足外墻皆以胭脂紅地瓔珞紋、磬紋裝飾。腹部繪主題紋飾嬰戲圖,一面為四嬰、三羊,寓意“三陽開泰”;另一面為九子嬉戲,其中一小童懷抱寶瓶,瓶中飛出五只紅色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款?! ‰p連瓶又稱合歡瓶,是清乾隆時期流行的瓶式之一。此瓶色彩溫馨,裝飾題材吉祥喜慶,尤其是幼童的刻畫煞是可愛。
清乾隆釉里紅三果紋梅瓶
釉里紅三果紋梅瓶,清乾隆,高29.6cm,口徑6.1cm,足徑11.2cm。 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以釉里紅裝飾,頸上繪朵梅、海水紋,肩、脛部分別繪蓮瓣、蕉葉紋,瓶身飾折枝桃、佛手、石榴三果。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y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桃蘊“長壽”之意,佛手之“佛”與“?!币艚裨⒁狻岸嘧印?,合之為“三多”,寓意“多壽、多福、多子”。
清乾隆琺瑯彩山石花卉紋小瓶
琺瑯彩山石花卉紋小瓶,清乾隆,高9.1cm,口徑1.6cm,足徑2cm。 瓶小口,短直頸,溜肩,肩部凸起三乳釘,瓶身細長,上腹圓鼓,下腹斜收,臥足。瓶內外及底部均施白釉,釉面細膩瑩潤。瓶身繪山石、桃花和長春花等,寓意群芳祝壽。上題“長日香風細細吹”,下落“金成”、“旭日”兩方紅印。外底書藍料彩“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 〈似吭谒平伆愕挠悦嫔献鳟嫞O色淡雅,構圖簡潔清新,有雍正琺瑯彩之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