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書是東晉著名學(xué)者郭璞的著作,全文不到兩千字,卻系統(tǒng)地闡述了風(fēng)水理論。
其五大理論亮點歸納為:
一是乘“生氣”論;二是“藏風(fēng)得水”論;三是“形勢”論;四是“四神砂”論;五是“土質(zhì)標準”論。
《晉·郭璞〈葬書〉原著》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鐘。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jīng)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動形順,回復(fù)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兇。
釋:本節(jié)所說土地。土,是指隴龍,即山地龍。地,是指支龍,即平地龍。
平地龍,即支龍以平坦的大地為貴。隴龍,即山地龍,以分支多為貴。無論是隴龍或支龍,分支以后的生氣,都是從分支的地方另外分類的生氣。分支龍的終點,生氣也隨之而鐘。觀支龍的方法,它的形勢要隱隱隆隆,即束氣時要隱隱,微小得好似看不見。展氣時,要隆隆龐大。象蜂腰鶴膝,之玄曲屈,微妙玄通。這樣的龍脈必定是吉龍脈?!督?jīng)書》說:平地龍有吉氣的是平原隨土而起脈。隴龍的分支有止氣,其隨龍水是隨分支龍比肩而來,交會于龍終氣鐘而止。來龍的勢一起一伏,回復(fù)始終,而與形順。法葬其龍盡氣鐘之處,是永吉無兇的。
夫重岡疊阜,郡龍眾支,當(dāng)擇其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釋:在重重峰巒,疊疊岡阜的地方,群龍眾支會聚于明堂。選址點穴當(dāng)區(qū)別其特殊的龍脈(擇,區(qū)別也)。如眾龍眾支都很肥胖,而其特別細小的。群龍眾支都是細小秀麗,而其特別肥大丑惡的。象這樣參差不齊的形和險惡的雜勢。而且內(nèi)氣和外氣都是一樣的險惡雜勢(主客同情),是決不可以葬。
夫隴欲峙于地上支欲伏于地中。支隴之止,平夷如掌。故經(jīng)曰:支葬其巔,隴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隴如腳,形勢不經(jīng),氣脫如逐。
釋:若是隴龍在地上屹立高聳,而支龍在地中伏行。無論是支龍或隴龍的勢止氣鐘。其明堂平坦如手掌。就可以選址或點穴。所以《經(jīng)書》說:平地龍要葬在高處,而山地龍必須葬在山麓。因此,平地龍選址點穴在頭上,而山地龍選址點穴在腳下。否則,形勢及葬法不合度,平地龍應(yīng)高葬而葬在低處,而山地龍應(yīng)葬山腳而葬在最高的地方,那就要脫氣,即是會擴散生氣。
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侯虜有間。
釋:因此,人之于葬法,即術(shù)者對于選址點穴,實在也是很難的。(微信平臺中國風(fēng)水研究會,易經(jīng)天下)要分別什么龍是支龍?什么龍才是隴龍?是會看花眼睛,迷惑心竅的。禍福的差異,全在于術(shù)者的選址點穴的正確與不正確二者之間,取決于觀察過程的明朗與糊涂,果斷與懷疑之間。正確,可保侯王,不正確,即做奴仆。(據(jù)作者經(jīng)驗,凡屬龍脊最高點超出羅城周圍峰砂和水口砂者為垅龍,低于羅城周圍峰砂和水口砂者為支龍)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蓋以通之,闢開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fēng),內(nèi)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釋:(本節(jié)總論葬法的概略)山,指來龍。來龍的龍勢若是險峻很好的話,必定就有吉穴。葬法是葬其所會,即群龍眾支會聚之所。而乘生氣必須原其所始,即是從隨龍水的源頭,來龍起祖的祖山起。乘其所止,即是選址點穴在龍盡氣鐘而諸水會聚之處。審、擇、避包括了內(nèi)氣(龍氣)和外氣(堂氣)。審其所廢,如來龍是否斷山、石山、童山……等。明堂朝水朝峰是否有煞峰的水……等。擇其所相,如來龍勢是否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穴場龍虎是否跡乎岡阜龍盤虎踞,朱雀水是否曲屈彎環(huán)悠揚清沏,朱雀峰是否尖齊高聳方圓秀麗……等。避其所害,如理氣方面的消砂納水,躲避煞峰煞水,形法方面避去形與勢逆……等。以及坦夷宜淺,涸燥宜深,以乘生氣,對閉塞的生氣要媾通,如穴場周圍是土而井底是石,當(dāng)培土以媾通生氣。對于聚積的生氣要穩(wěn)固以防其擴散。乘金相水,是選擇好來龍和隨龍水。穴土印木,是指穴內(nèi)生氣要適應(yīng)棺木內(nèi)的尸體或骸骨。對外要外藏八風(fēng),即是對外防止四面八方生氣噫而成風(fēng)。對內(nèi)要秘合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生氣(元素和水份),喻穴內(nèi)要有多種元素的生氣。如此的乘金相水,而其穴土就自然印骸骨棺槨。對上應(yīng)天星,對下合地德,使之九六沖和而不干不濕,不高不低,不寒不熱而含金木水火土的五土在春夏秋冬四季俱備(五土四備)。因此君子奪神功改天命,即適應(yīng)自然,改造自然,全憑目力的作用,工力的周全,以趨全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此中的微妙全在乎術(shù)者的智力,按照上述各種依類而推,按類而長,靈活運用,玄通陰陽,乘好生氣,自然就功奪造化。
經(jīng)曰: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釋:《經(jīng)書》說:朝應(yīng)峰及其支脈都向穴場朝拱來,而朝應(yīng)水又是彎曲回環(huán),就主應(yīng)高壽而財?shù)撠S盈。如果山是休囚,即不秀麗,奇形怪狀,而水又是直流出去,就要主應(yīng)虜王或滅侯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