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真實性哲學(金觀濤)

1、哲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與把數(shù)學視為邏輯的幻象導致20世紀哲學的迷失

作為21世紀的哲學體系,真實性哲學是在康德哲學大廈的基礎上建構的。而要完成這個工程,則必須先把20世紀哲學研究的泥潭清理一下??档碌呐姓軐W,是以“判斷”作為分析對象,以數(shù)學為先驗觀念建立其哲學大廈的。而何為“判斷”?判斷的本質就是主體用符號表達世界。從這一角度上說,判斷哲學是哲學向語言學轉向的先聲。

當把哲學化約為對判斷進行研究之后,判斷與判斷之間的邏輯關系,就必須要說清楚。而將數(shù)學作為判斷之間邏輯關系的基礎就成為一種思想演化的方向。事實上,20世紀的哲學研究方向也是這么變化的。也就是說,20世紀哲學的語言學大轉向可以看作是康德判斷哲學綱領的精準化。

但是,當用語言哲學用”陳述“代替”判斷“,”陳述“之間的推理關系如果就是數(shù)學的化,科學的本質就變成了”用一種嚴格的語言把握世界的過程“。也就說,哲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和把數(shù)學視同邏輯進行探索,是同步發(fā)生的哲學事件。

但是這兩個事件,卻直接導致20世紀哲學研究陷入泥潭。為什么康德哲學播下的龍種,最后會變成20世紀的跳蚤呢?關鍵的一個誘因就是把數(shù)學理解成邏輯。當證明數(shù)學不是邏輯時,哲學家們仍然堅持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只能來自于經驗相符合,拒絕承認”數(shù)學作為由特定結構規(guī)定的符號系統(tǒng),當其不指涉經驗對象的時候,仍然具有真實性。“

把數(shù)學視為邏輯,造成了對數(shù)學語言的誤解,這導致哲學家和科學家們既不能認識數(shù)學對現(xiàn)代科學的重要性,也不能理解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并非一定要用他符合經驗來定義。因此,把數(shù)學視為邏輯的錯誤前提,而推導出和建構出的邏輯經驗論和分析哲學,其處理的科學只是亞里士多德式的,和現(xiàn)代科學沒有關系。

當理解了數(shù)學的本質,闡明了現(xiàn)代科學理論的結構后,就可以從20世紀哲學迷失的黑森林中走出來。普遍可重復性及自洽擴張的符號表達。

2、真實性哲學建立的方向

學習康德以判斷作為哲學研究的出發(fā)點,真實性哲學的建立必須從人使用符號系統(tǒng)開始研究,然后界定符號系統(tǒng)與經驗世界的關系,最后建立橫跨經驗世界和符號世界的拱橋。

這就必須要回答這樣幾個問題。

什么是符號系統(tǒng)?符號的類型有哪些? 數(shù)學符號,自然語言,藝術語言 有什么不同?什么又是經驗?符號的真實性標準是什么?經驗的真實性標準是什么?什么是邏輯?什么是觀念?

(1)為何要從純符號系統(tǒng)開始?

因為人是會使用符號的動物,選擇符號體現(xiàn)了人的主體性與自由意志的存在。人使用符號指涉對象有兩個要點,其一是主體有選擇符號的自由,只有理解了如何選擇符號才能準確定義主體,才能明白符號和其指涉的對象的關系是一種約定。其二 當符號系統(tǒng)不指設(經驗)對象的時候,符號系統(tǒng)本身也可以具有真實性的。這個真實性標準是什么呢?就是主體規(guī)定的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什么是結構?就是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或者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跟符號系統(tǒng)是否指涉(經驗)對象沒有關系。如果要舉例子,數(shù)學真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數(shù)學真實就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具有普遍可重復性受控實驗結構,這個結構在符號系統(tǒng)不指涉經驗對象的時候,也具有真實性最終標準。

(2)為符號系統(tǒng)引入結構

一旦定義了符號系統(tǒng),第二步就是為符號系統(tǒng)引入結構。需要說明的是,為符號系統(tǒng)引入結構 與 符號系統(tǒng)是不是指涉對象沒有關系。根據(jù)某些特定的結構,就完全可以判斷符號系統(tǒng)真實性的標準,同時這個結構也規(guī)定了符號系統(tǒng)的符號與符號之間的推演法則。

(3)定義經驗

真實性哲學建設的第三步就是定義經驗。什么是經驗?這又是個哲學黑洞話題,關于經驗的定義有這么幾個。

人體感官直接接受的刺激(信息)是經驗,但神經系統(tǒng)接收的任何刺激都只是電脈沖信號,因此沿著各個生理研究的范式很難把經驗定義清楚。

因此,只能采取縮小包圍圈的方法,先從最大的外延去定義經驗。即不同于符號的對象,就是經驗,然后采用層層限定的方式,將“可靠的經驗”與想象、幻覺區(qū)別開。也就是說,假定主體可以清晰的區(qū)分什么時候是在使用符號,什么時候是自己的想象,什么時候是自己直覺感覺到的東西。因此,采用這種最寬泛的方式,所定義的經驗世界,是自明的。

(4)定義經驗世界的可靠性法則

聰明的你已經發(fā)現(xiàn),這種對經驗的定義方式,直接上是轉換了問題領域,將經驗與經驗的可靠性或者叫可靠的經驗進行的區(qū)分,采取遞歸的方式,層層研究。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為一旦經驗世界和經驗世界的可靠性法則得到定義,可以立即發(fā)現(xiàn),存在多個可靠的經驗世界。

此前,和各位嘮叨的很多的科學真實所處理的經驗,其核心是受控實驗,受控實驗的普遍可重復性是判別科學真實經驗真與假的法則。在經驗領域,如果發(fā)現(xiàn)其他可判別的可靠性法則,就可以規(guī)定不同類型或不同領域的真實經驗。真實的經驗通過各種可靠性法則得到定義后,就可以進一步界定符號系統(tǒng)指涉的經驗對象了。一旦指涉的經驗對象確定,符號系統(tǒng)就可以獲得除了自身結構之外的另一種真實性標準了,這就是與真實的經驗相符號。通過符號系統(tǒng)和經驗符合,可以定義符號系統(tǒng)正確的指涉經驗對象,這時符號系統(tǒng)本身就可以具有其指涉對象所賦予它的屬性,邏輯以及符合邏輯的符號推演起源了。

在這一基礎上,就可以定義那種具有兩種真實性標準的符號系統(tǒng)了,這種符號系統(tǒng)架起了符號真實與經驗真實的橋梁,當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與經驗世界的真實性同構的時候,這個橋梁不會隨著兩個真實世界的擴張而解體??茖W史所揭示的現(xiàn)代科學理論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5)有指涉對象的符號系統(tǒng)

但有時候,符號系統(tǒng)雖然有明確的經驗指涉對象,但符號系統(tǒng)并不完全接受來自經驗世界的真實性標準,這個時候,將會出現(xiàn)一個非常特殊的符號系統(tǒng):具有指涉對象的符號系統(tǒng)。這個符號系統(tǒng)就是形形色色的觀念世界。觀念世界與真實經驗世界的關系,比現(xiàn)代科學理論所解釋的那種數(shù)學真實符號系統(tǒng)與科學真實符號系統(tǒng)的關系還要復雜。但觀念世界同樣可以采用兩種或者多種真實性的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和性質來研究,而這個研究的方法論就是與現(xiàn)代科學理論不同的一種哲學方法——研究人文與研究藝術世界的哲學。

(6)真實性哲學與傳統(tǒng)哲學的差異

如上所述,真實性哲學與過去所有的哲學都不同,真實性哲學有效的驅除了自古希臘以來尤其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以來,所自帶的迷霧,對哲學概念重新的了創(chuàng)造性的梳理和反思。比如定義經驗,定義觀念,定義實體,定義共相,定義個體。這些基本概念,都是來自常識的錯覺,大部分只是在特定的領域里有意義,真實性哲學對自古希臘以來的沿用至今的那些從來沒有反思的概念,進行重新審視,用當代科學和人文精神對哲學進行一次 重建。

3、純粹的符號世界及其結構

在定義純粹的符號系統(tǒng)時,有幾個要點必須搞清楚。

(1)當符號系統(tǒng)沒有指涉對象的時候,是不能規(guī)定符號具有某種屬性的。任何符號的屬性,都是對象賦予符號的。對于純粹的符號而言,只有相同與不同的分別。對于符號之間的類屬關系,這是一個哲學誤區(qū)。因為如果符號之間沒有類屬關系,只有同于不同的關系,邏輯推理是無法進行的。因此有的哲學家,會把類屬性作為純符號系統(tǒng)的屬性,這是錯的。

邏輯推理存在的前提,就是符號系統(tǒng)指涉對象,這個時候作為使用符號系統(tǒng)的人把對象的屬性賦予了符號系統(tǒng)。表面上看來,一個符號屬于另一個符號,好像是符號的屬性,其實不是,這個屬性本來就是對象的。有人誤認為純符號系統(tǒng)也有屬性。

(2)純符號系統(tǒng)如何使用邏輯

以數(shù)學為代表的純符號系統(tǒng)只所有能使用邏輯推理,是因為數(shù)學符號的屬性是由其指涉的數(shù)學結構規(guī)定的,屬性來自于對象,而不是符號系統(tǒng)這一點沒有改變。一個沒有規(guī)定數(shù)學結構的數(shù)學符號系統(tǒng),不能規(guī)定符號具有屬性。

也就是說不能把來自經驗世界或對象的屬性以及對屬性進行抽象如 個別性 或共性 賦予純符號系統(tǒng),也不能在符號系統(tǒng)指涉非經驗對象時,將對象的屬性賦予符號系統(tǒng)。如果說符號系統(tǒng)具有某些屬性,一定是符號系統(tǒng)指涉經驗或者其他對象過程中獲得的。也就是說,符合邏輯對符號系統(tǒng)的要求,并不能從對符號做出性質規(guī)定得到,因為性質一定是來自于其指涉的對象。

為何要如此復雜的定義純符號系統(tǒng),這實際上采用就是數(shù)學的公理化方法來定義純符號系統(tǒng)。在定義過程中,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符號系統(tǒng)不指涉對象時,也可以具有自己的真實性標準。這個真實性標準就是導入的符號結構。這個符號結構,或者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與符號系統(tǒng)是否指涉對象沒有關系。

4、定義經驗世界及經驗世界的真實性

當很多人在談到“經驗的”這個詞時,一般被視為一種獨立于主體的客觀存在,也叫對象的客觀性,“經驗的”是人們討論哲學時的出發(fā)點。

因此 “經驗的”和“真實的”經常是混淆的。其實,只有將“經驗的”和“真實的”區(qū)分開,才能講清楚什么是經驗。

此前各位導讀 《系統(tǒng)的哲學》的時候,已經證明過,對于與主體的客觀存在大多是一種幻覺,即便是在物理學研究中,對象也不一定是獨立于主體的存在。認識到這種客觀幻想,就可以知道,經驗的真假取決于經驗的認識結構。當經驗沒有規(guī)定認知結構的時候,真的可靠的經驗,幻覺,想象,是無法區(qū)分的。當然作為主體,可以肯定的是,這類經驗肯定不是符號。因此最保守的辦法就是采用 “不等同于符號”來界定“經驗”。

也就是說,當主體面對對象時,可以對對象有所感知并做某種控制或者操作,只要對象不是符號,都統(tǒng)統(tǒng)視為經驗世界的一部分。當然,經驗和經驗的對象不一定是真的,錯覺和主體以為存在的對象,也是經驗,只要主體明確意識到不是符號,就可以認為屬于經驗世界。

這是一個最寬泛的定義。人和動物的基本差別就是在于人可以用符號來指涉對象,而其他動物不能。人知道自己有選擇符號的自由。因此人可以用自己意識到的“非符號的”來定義經驗。這個經驗世界很寬泛,包含了錯覺,幻覺和非符號的想象?,F(xiàn)在的問題就是把一些原則把那些真實的可靠的經驗從廣義的經驗世界中區(qū)別開來,因此確定鑒別經驗可靠性的原則就是成為關鍵。因此,不同類型的判定原則規(guī)定了不同類型的經驗真實。比如科學真實 社會真實以及個人真實。

科學經驗的真實性,其判定原則或者叫認知結構,就是普遍可重復性。普遍這個定義是很精確的,即所有人可重復,對不同地點可重復,對不同時間可重復。

不知您發(fā)現(xiàn)了沒有,只要我們放寬受控試驗的限定條件和可重復性的嚴格限制,就可以得到不同于科學真實的經驗真實性的判別原則。如果考慮觀察-控制過程的可重復性,存在三種可能:

(1) 當某對象的觀測操控僅僅對于某個主體可重復,這當然不是科學真實,但是對于那個可以不同重復觀察-操控過程的個體,這個對象當然是真實的,這樣,就得到了判別個人經驗真實性原則。

(2) 當觀察-操控是對一群特定主體可重復性,對不是對多有主體可重復時,就定義了某種經驗對特定群體的真實性,這就是經驗的社會真實性。

(3)第三種才是對所有觀察者可重復的科學真實。

由上可以知道,單單就經驗世界而言,可以區(qū)分出三種不完全相同的經驗世界,科學真實、社會真實和個人真實。這三種不同類型的真實經驗,存在三種不同的經驗真實性判別原則,或者叫認知結構??茖W真實的判別原則只是眾多經驗真實性的原則之一。

如果在深入一層,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科學真實,還是社會真實,個人真實,其認知結構或這叫真實性判別原則是無比復雜的。

就以科學真實而言,還可以進行受控實驗和受控觀察的細分。在受控觀察中,對象是不可控制的,而在受控實驗中,對象是可控制的。在個人真實和社會真實中,就不僅僅要區(qū)別受控觀察的可重復性和受控實驗的可重復性了,還要考慮個體與對象的耦合問題,這就是價值的產生。

在普遍可重復受控實驗的符號表達中,主體是懸置而看不到的,社會真實的符號表達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包含主體的,至于個人真實,他在什么前提下可以用符號表達,什么時候不可以用符號表達,這更需要嚴格區(qū)分 ,這涉及到符號表達的起源。也就是說當用真實性哲學對個人經驗和社會經驗的真實性認知結構進行研究時,我們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領域,以比科學真實更加需要哲學反思的領域。

前面是放松對可重復性的限制,如果放松對受控實驗的限制,也是可以細分出各式各樣的認知結構,也就是說存在著不同的判別經驗可靠性的原則。每個原則對應著各式各樣真實的經驗。當然其中科學真實是一切真實經驗中最強大最牢不可破的核心。但只是核心,而不是全部,

現(xiàn)代科學的建立是人類掌握真實性經驗的劃時代貢獻,這就是用符號來表達并研究科學真實的結構,這就是數(shù)學。人利用這種結構的符號系統(tǒng)指涉真實的科學經驗,從而建立了橫跨經驗真實與符號真實的橋梁。而真實性哲學學術野心不止于此,而是要把這種研究科學真實的方法擴展到所有的真實經驗的研究中去。個人真實包含了價值,社會真是蘊含著社會形同,這兩類經驗的真實性研究,涉及藝術、道德和歷史,研究這些經驗世界與符號系統(tǒng)的關系,不僅僅包含了整個人文社科藝術領域,而且還涉及意識的起源。這才是真實性哲學主要內容。

5、邏輯 符號正確的指涉對象。

通過對經驗世界的定義和探索,可以發(fā)現(xiàn),真實的經驗世界具有兩種結構:一種是判別真實經驗為真的認知結構,一種是真實經驗本身所具有的性質所規(guī)定的性質之間的關系,它可以表達成結構。

這個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子,在科學真實中,科學經驗要是真的,必定存在著一個相應的受控觀察或受控實驗,受控觀察和受控實驗的普遍可重復性是科學經驗必須具有的認知結構(真假判定原則)。此外,對象的真實性使得對象的屬性之間滿足一定的關系。比如宏觀物體的位置和動量,比如天鵝的形狀和顏色,這些都是對象的不同屬性,這些屬性之間可能存在固定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就是真實經驗由其性質規(guī)定的結構。當然這個結構也是建立在受控實驗之上,有的屬性之間是可以同時測量的,有的就不能。

對象存在各式各樣的性質,對這些性質進行比較,可以得到“共性”。當對象是經驗世界時,不同性質的分類可以得到質料,各種性質的結合可以得到實體。也就是說無論是實體,質料,還是個別性 共性都是通過真實經驗的比較而得到的結構。只有當真實的經驗,被誤認為是和主體無關的客觀存在時,這些結構才成為哲學研究的基礎。

真實性哲學盡可能不使用這些來自常識和錯覺的觀念來作為哲學分析框架,如果使用,是必須要界定其成立前提的。

當用符號系統(tǒng)指涉真實經驗時,真實經驗就把自己的性質給予符號系統(tǒng)。符號系統(tǒng)獲得的真實對象的這個結構,就是邏輯,也就是說,邏輯是符號在指涉對象過程中產生的。因為人可以任意選擇符號,在符號指涉經驗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指涉不出現(xiàn)自相矛盾,當對象集中子集合或者元素間存在包含關系時,符號集也存在同樣的包含關系。這就是為什么“必須符號邏輯”成為正確使用符號系統(tǒng)的原則。

也就是說當符號系統(tǒng)指涉有結構的對象是,符合邏輯的意思就是使主體可以自由選擇的符號系統(tǒng)正確的指涉經驗對象,它也可以表達為符號集與經驗對象集存在自洽的一一對象。這就是符號系統(tǒng)符合經驗對象的準確定義。

所謂的符號系統(tǒng)使用必須符合邏輯,只是把經驗對象性質規(guī)定的機構給予符號系統(tǒng),判定經驗對象真實性的認知結構尚未給予符號系統(tǒng)。也就是說除了用符號指涉真實的經驗規(guī)定符號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外,還可以直接規(guī)定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即定義一個不指涉經驗對象的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只要這個結構和判別經驗對象的認知結構相同就可以。這個結構可以等價于符號系統(tǒng)不指涉經驗對象時就具有的真實性結構。也就是說當經驗的真實性的結構賦予了符號系統(tǒng),這是符號系統(tǒng)在不指涉經驗時也具有真實性。

通過數(shù)學史的研究,可以證明這一點。以后和大家詳細說。這一點還可以擴展,也就是說對于表達社會真是和個人真實的符號系統(tǒng),已存在和數(shù)學真實類似的真實性最終標準。

目前,咱們還沒有對不同于科學真實的個人真實和社會真是的認知結構或者叫真假判定原則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已經知道,個人真實中存在著價值和審美,而社會真實存在者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這都與科學真實不同。符號系統(tǒng)是一種語言,其結構包含語法和詞匯。用符號結構表達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的認知結構,實際上就是研究價值的真實性判定標準,道德倫理的真實性判定標準和語法的真實性結構。這些都是由某一種認知結構規(guī)定的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而且這一真實性與符號系統(tǒng)正確的指涉經驗所獲得的真實性不同。

也就是說,經驗世界,道德世界,價值世界,真實性最終標準是不同,建立橫跨這些不同真實層次橋梁必須依靠拱頂石, 除了科學真實與數(shù)學真實之間需要拱頂石以外,其他真實系統(tǒng)也需要在符號系統(tǒng)與經驗世界之間架設拱橋。

這樣的拱橋,就是具有雙真實性的符號系統(tǒng),即真實性必須由兩個來源,該符號系統(tǒng)正確指涉經驗世界,可以從與經驗符號來獲得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其次符號系統(tǒng)本身必須具有本身結構的真實性。

科學真實與數(shù)學真實之間雙真實性橋梁的研究是基于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對現(xiàn)代科學理論的梳理來完成的,現(xiàn)在需要的是把這種架橋的方式擴展到科學真實以外的個人真實和社會真實中去。這些研究內容與科學真實研究一起構成了真實性哲學的大廈。

6、橫跨經驗世界與符號世界的橋梁

當純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標準與經驗世界的真實性標準同構的時候,只要找到同時存在兩種真實性標準的符號系統(tǒng),就能跨過經驗世界和符號世界的鴻溝架設橋梁。這個橋梁有兩個功能:

(1)形成一種整體結構保持真實性標準的穩(wěn)定性,當純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標準喪失的時候,可以借助橋梁重建符號系統(tǒng)的真實性,在人文社會世界,這就是道德真實性的重建與終極關懷的展望。

(2)橋梁的存在有助于經驗世界與符號世界各種的發(fā)展。相比沒有此橋梁,符號世界與經驗世界各自的擴展情況,橋梁可以是的兩個世界在互動中呈現(xiàn)加速的趨勢。

道德真實性重建與終極關懷的展望,是今年與各位重點研究的領域,暫且不表。

而科學結構與科學真實以及數(shù)學尤其是歐幾里得范式結合促進現(xiàn)代科學的飛速發(fā)展的過程,也和各位提過,不再贅述。尤其要指出的就是,一旦在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架起經驗世界與符號世界的拱橋,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會呈現(xiàn)加速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在過去的哲學和人文社會研究中從來沒有考慮過。

首先,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如何擴張?和科學真實通過實驗的擴張方式一樣嗎?這兩個領域的受控實驗的自我迭代和組織機制與科學真實有何區(qū)別?這必須要采取新的角度來研究??茖W真實與個人真實的擴張過程更為復雜。發(fā)揮關鍵作用的就是符號系統(tǒng)真實性與經驗世界真實性同構,只有這樣,具有兩種真實性標準的符號系統(tǒng)才能把兩者永久的連接起來。

如果個人真實不用符號表達,不僅不能和其他人溝通,其積累也很困難,這個價值與藝術的本質。

社會真實的符號表達就是自然語言的發(fā)明和應用,這也是人類社會行動不斷復雜化和社會組織形成的前提。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通過在經驗真實與符號真實之間架設橋的分析,我們將人文社會和藝術研究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是一個大大超越今日認知科學與符號學的新框架,從此以后,人文社會與藝術研究可以和現(xiàn)代科學整合在一起了。

除了研究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的展開,真實性哲學另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發(fā)現(xiàn)假設橋梁的過程。對于科學真實而言,具有雙真實性的拱橋,主要涉及歐幾里得幾何公理的起源以及現(xiàn)代科學如何在歐幾里得幾何范式的示范下形成(以后詳細敘述),雖然復雜,但畢竟可以通過科學哲學與科學史搞清楚。但是當我們把研究對象深入到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的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的起源的時候,發(fā)現(xiàn),涉及到的是一堆的研究黑洞,全是未解之謎:自我意識的起源,自然語言的起源,藝術的起源,道德的起源,這些問題深深藏在歷史的黑暗處,從來沒有被理性的陽光照耀過。而通過真實性哲學,參考科學真實與數(shù)學真實橋梁的研究方法,卻有可能穿透這片黑暗森靈,走進其深處,探究這些歷史謎團。

7觀念:有指涉對象的符號世界

要使用真實性哲學探究上述問題,一個主要的研究內容就是定義并探究觀念。

由科學真實與數(shù)學真實的拱橋一例,可以退出存在者有經驗指涉對象的符號世界。

在數(shù)學研究中,有經驗指涉對象的符號世界展現(xiàn)了符號系統(tǒng)把握經驗真實的可能性。一旦該符號系統(tǒng)指涉的對象與經驗世界對象的真實性展開吻合,該符號系統(tǒng)就具有雙重真實性標準,成為現(xiàn)代科學理論的一部分。在社會真實與個人真實的符號表達中,也存在這種有指涉對象的符號世界。因為只要規(guī)定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使其和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的真實性結構同構,這些符號系統(tǒng)即使不指涉社會真實與個人真實是,也是具有真實性的,這些符號系統(tǒng)指涉社會經驗與個人經驗,但其真實性標準卻不是與經驗符合,這個有經驗指涉對象的符號世界,和數(shù)學不同,它是什么?這就是觀念。

基于觀念這一定義,在看經驗世界的認知結構。為什么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的認知結構中,觀察和控制過程只對某一個或某一些人可重復性,這就是因為控制變量中包含觀念,主體必須通過觀念,進入對其而言可重復性的經驗世界,進而判斷這些經驗是真實的,在規(guī)定科學真實的受控試驗中,可控變量是不允許包含觀念的。

個人真實社會真實,與科學真實最大的不同就是認知結構的控制變量中存在觀念,而觀念有是一個有指涉對象的符號系統(tǒng),因此在判別社會經驗與個人經驗的認知結構中,原則上不能排除符號系統(tǒng),在這一認知結構中,主體是不可能被懸置的。在科學真實的認知結構中,主體是一個選擇者,并不需要會使用符號,而在社會真實與個人真實中,并非如此。

個人真實與社會真實中,才能更家看清客觀性的本質,即公共性。為了把我界定社會真實和個人真實的認知結構,將控制變量中包含觀念的觀察——操作過程車稱為“擬受控實驗?!蓖ㄟ^擬受控試驗可以分析歷史以及價值系統(tǒng)及其變遷的真實性,這就是研究人文歷史真實性的方法論。

這就是真實哲學的研究提綱,很多問題只是提出了研究思路,至于這個學科能否真的建立,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隨著真實性哲學的展開,當我們把主體、自我意識以及自由意志作為研究對象時,已經把哲學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隨著對主體、自我意識以及自由意志的重新理解,我們將看到人類自我的擴大以及那些不可知邊界的不斷向遠方延伸,通過真實性哲學,我們站在了新軸心時代的門檻上!

1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真實性哲學】 金觀濤
金觀濤:如何才能建立一個人有尊嚴的社會?
金觀濤新著《真實與虛擬》上市,看后真相時代的哲學
開放社會的理想,真的能夠實現(xiàn)嗎?
《消失的真實》讀書筆記
意識篇:13、人類的意識結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