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有許多患者和同事反復受到口瘡的折磨。有人說是體質特殊,有人說是上火,有人說是虛火上炎,有人說是胃火,有人說是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
口瘡又叫口疳、口腔潰瘍、飛滋、復發(fā)性口瘡等,可能是焦慮緊張、局部損傷、激素水平的改變、食物偏好、藥物作用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所引起。中醫(yī)認為此病因火而生,是火熱上炎灼傷口舌所致,并將其分為:實火——心脾積熱;虛火——心腎不交,虛火上炎。其中關鍵在于心火,中醫(yī)的心主神志,所以此病與情緒的關系也就明確了,民間也常說易起口瘡者“心火旺”。
口瘡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伴發(fā)癥狀,一般都有自愈性,病程大約1-2周。致病的原因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治療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總體來說也不過局部用藥與全身用藥。
筆者在臨床應用一個小妙方治療口瘡,療效良好且安全易操作。用吳茱萸(生)和肉桂打細粉,儲存待用,用時取適量用陳醋和成糊狀,夜間睡覺前用藥膏貼貼于涌泉穴或足三里和涌泉穴,次日清晨取下,連續(xù)貼敷幾日,大多有明顯效果,且明顯降低口瘡復發(fā)率。
吳茱萸和肉桂同是熱藥,那么為什么還能對上火的口瘡有效呢?筆者認為肉桂本身有引火歸原的作用,吳茱萸有降逆下氣之用,二藥合用,則火氣能從上焰引入命門,既能壯命門之陽,又能消除并控制上部過度宣發(fā)之火焰,使火歸原陽,收放有度。
再者可以將其作用機理意象為上部有一團大火在灼傷口舌,這時在人體最低部,腎精的井穴——涌泉穴(也就是腎水由此穴涌出來灌溉周身),本身就是引火歸原的大穴,其五行屬木,在此處加一小撮已經用陳醋斂收的小火苗,勢必會使上部的大火吸引循經下行,至命門時就被其原位相火收歸,自此——火歸原陽,收放有度。
此外筆者在臨床將此法應用于高血壓、扁桃體腫大,咽炎患者均不同程度有效。健康提示:用藥需遵醫(yī)囑,切勿自行主張、自行用藥。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郝高庭 臨床醫(yī)學碩士 高校教師 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急診科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