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位于南京市紫金山明孝陵景區(qū),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有“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譽,與上海淀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梅園并稱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
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時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如今植梅面積達1533余畝,有近400個品種的4萬余株梅樹,以品種奇特著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yōu)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人,逐漸成為中國梅文化中心。
一個偶爾的機會,參加了獵鷹組織的戶外活動,跟團去南京看梅花。三月三日清晨,一個比較陰涼的天氣,踩著剛剛下過小雨的濕漉漉的泥土,我們來到梅園賞梅。還是夜幕籠罩下的天穹,隱隱的一片白,一片紅,雖沒有疏影橫斜的倩影,卻著實有暗香浮動意境!它直直地勾了我的心,快步地奔了過去。最先入眼的是一株白梅樹。朵朵梅花似繁星點點,散發(fā)著淡淡馨香。同行者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可是光線很暗,有人把閃光燈打開拍,我也拿出手機來,對準梅花,從鏡頭里看花朵鮮亮、花瓣清晰,咔嚓一下,把一枝白梅攝進相冊,然后再打開細賞,白的是花,藍的是天,黑的是樹干樹枝,較遠一枝梅花變成淡綠色,而那枝亭亭玉立的白梅讓人贊嘆不已。于是我發(fā)到微信朋友圈,取名暗香,引來朋友紛紛點贊,外甥女說它像小燈燈,著實可愛!
天漸漸亮了,但是依然陰陰的,甚至于后來滴了三兩滴小雨。我和小隗華東賞梅、拍照、嗅花,開始還顧忌泥濘,只在靠近園中小路的梅樹下賞玩,但看到樹叢深處的梅花紅艷艷一片,也終于忍不住深一腳淺一腳小心翼翼走過去,撥動起那一陣陣喜不自禁的心弦,流連在一朵朵嬌嬈嫵媚的花間。
梅山高處,一塊“第一梅山”的石碑映入眼簾,霸氣地向游人展示它獨占鰲頭的魅力。在觀景亭遠望,遠遠近近,稀稀疏疏,梅山花海,一樹一樹地開呀,那叫一個鮮艷,那叫一個熱烈!情人樹下,一對人兒相依偎,拍照秀恩愛,甜蜜的笑容和紅梅花兒一樣美!
因為是跟團旅游,時間緊迫,不能隨心所欲盡情玩賞。按照提前預定的路線,我們邊走邊觀景。先是來到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站在其塑像前,追懷三國故事,這位東漢末世戰(zhàn)亂中三分天下的霸主,死后長眠在鐘山南面山腳下的梅花山,生前雄功偉業(yè)皆如過眼云煙,只有滿山芳香的梅花為這位英雄添彩。而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看中了紫金山的鐘靈毓秀,在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為其營建陵寢,也就才有了日后著名的明孝陵。由于路線走錯,我們沒有能夠到明孝陵前去憑吊懷古,是這次南京之行的美中不足。
紅樓藝文苑是我們在梅園游玩的最后一個景點。這里的景觀應是依了紅樓夢大觀園的格局設計,但又缺少原著里的那種韻味,那種情致。當然,那些經典的情節(jié)還是有所體現(xiàn)的。比如香草園,引自62回中香菱、芳官等人斗草情節(jié)。這里種植的君子竹、美人蕉、星星翠、月月紅等,以及觀音柳、羅漢松,植物配置和意境相協(xié)調,體現(xiàn)吳楚文化內涵,展示江南特點的植物文化。一塊小山坡,一座美人石雕像,手里握著一把鋤,弱不禁風的樣子,旁邊一個小小的墓冢,這情景讓我耳邊瞬間回響起那首幽怨凄婉的《葬花吟》來。想象那樣一個情景:林黛玉拿著花鋤好和袋子,把灑落一地的落花撿拾起來,邊哭泣邊葬花。山坡上,梅花、桃花、櫻花、李子花應時開放,花謝花飛飛滿天。不過這種感覺,少了哀怨,多了浪漫,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美。還有諸如湘云醉臥石、瀟湘竹韻、怡紅院等景,亭臺水榭、花紅草綠相互映襯,讓人感受到紅樓時代游園的古韻悠悠。
游園之興,忘乎所以,我們竟然在“太虛幻境”處走出梅園,使這次行程多了種亦虛亦幻亦實的奇美感受。
2019-3-1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