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雕鏨刻技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每一件完整的銀雕作品都要經(jīng)過繪圖、融銀、鍛打白銀、鏨刻、焊接,拋光等十多道工藝才能完成,使用的工具多達幾十上百種。
銀雕作品對白銀的純度要求極高,白銀純度的高低是關系到整件作品成敗的關鍵,一旦白銀的純度不夠,將會影響到銀雕作品的光澤和器形。還會在無形中增加鍛打和鏨刻的難度。
第一道工序就是根據(jù)制作物品的大小去打制相應規(guī)格的銀片,融化后的白銀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和反復退火才能鍛打成型。緊接著,砸好的銀片將進入另一道工藝流程———鏨刻。
首先要把銀塊平鋪在大塊的松膠上。松膠是一種由松香、清油、草木灰混合而成的物質(zhì),等銀塊和松膠牢牢粘連在一起后,匠人們就開始用鏨子一點點雕刻所需器物的造型了,揮錘走鏨,整個世界都是安靜的,眼力只有手中的鏨刀和鏨刀下的銀板。造型完成后融化松膠,將半成品完整地取下來,細細雕琢造型的細部特征,這時候整個銀器也就完成了一半。
當然,一件銀雕作品的完成,遠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那么簡單,好的銀雕作品還要經(jīng)過焊接、打磨、拋光等多種工藝,是我國歷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
因其作品具有較高的保值,觀賞特性,曾在民間廣泛流行。但是隨著工業(yè)時代的飛速發(fā)展,面對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chǎn)的沖擊,我國這一寶貴的傳統(tǒng)手工藝也逐漸瀕臨滅絕。也許它不像機制品有那么閃亮的光彩,也不如它們規(guī)整光滑。但它卻凝聚了工匠們的心血,是獨一無二有生命有溫度的。愿余生以錘為伴,敲打時光,雕琢歲月。每一種工藝在外人眼里都是一道神秘而充滿誘惑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