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朝,一歲之始,正月初也。清供,案頭陳設(shè),如盆花、瓜果、文玩之類,隨時令而不同。歲朝清供,顧名思義是正月初陳設(shè)于案頭的清雅物件,一般認(rèn)為是祀神的遺風(fēng),給煙火味正濃的春節(jié)增添了幾分雅趣。
從宋元開始,“清供圖”就是歲末年初畫家們應(yīng)景的題材,近代的創(chuàng)作尤為鼎盛。吳昌碩云,歲朝清供圖,即是“歲朝寫案頭花”。所謂“神仙貴壽多子團員,歲朝清供美意延年”。歲朝清供的畫題多與祈福新年、寄愿福壽康寧、衣食無憂有關(guān),給節(jié)日平添祥和喜慶的氣氛。
舊時人家過年桌案上通常是擺上一盆水仙,或者在青花小瓶插上臘梅或者天竹。水仙、臘梅、天竹這些都很耐放,經(jīng)冬不凋,過了正月十五仍然鮮艷。
常見的“歲朝清供圖”,常以柿子、橘子、佛手、水仙、配以香爐、古琴、花瓶等入畫,寓意平安、吉祥、多子多福、大吉大利。
文人清供的花草蔬果,多取形色殊勝的。一是明艷可人之物,用以點染素凈的冬景。如南天竺、蠟梅等,清標(biāo)雅質(zhì),疏密錯落,玉立亭亭??烧壑Σ迤?,那一抹溫柔的亮色,經(jīng)冬不凋。盆養(yǎng)者則有美人蕉、水仙等。
另一種是清香之品,如香櫞、佛手、木瓜、文旦、枇杷等。巧的是,木瓜、香櫞、佛手差不多同時季可摘得。將梅花、佛手和松實三味,以干凈雪水烹之,名曰“三清茶”,形與色相佐相得,想來極有畫面感的。
此外還有吉祥物事作為清供,多取諧音的雅意。有石榴(榴開百子),有桔子、荔枝(大吉大利),柿子、百合及靈芝(百事如意)等,形意俱佳,聲情并茂。
漢族傳統(tǒng)吉祥圖案“三多九如”,即由蝙蝠或佛手、桃、石榴、九只如意組合構(gòu)圖。以佛手諧音“?!保蕴以⒁狻皦邸?,以石榴暗喻“多子”,表現(xiàn)“多福多壽多子”的寓意。九支如意則諧意“九如”,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蔭、如南山之壽,皆為祝頌之意。
那些可與花果配伍的金石、書畫、古器、盆景等可供賞玩的文雅物品,都可一并作為案頭清供,既有品格,又寓壽考之意。
在清中后期的江南地區(qū),“歲朝圖”成為盛行于文人畫的題材類型,畫家們創(chuàng)作“歲朝圖”時應(yīng)景即興,以清供之品入畫,兼工帶寫并敷衍成詩。
到了清代特別是清中期以后,帝王的喜好推動了清供畫的發(fā)展,富裕的市民階層迎合時尚,對清供畫需求旺盛,于是許多畫家熱衷于畫這一題材,一直延續(xù)到近現(xiàn)代。
從陳洪綬到虛谷、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王震、張大千、齊白石等,都有各臻其妙的清供畫作留存。
白石老人的妙處在用平常物事入畫,如蘿卜、白菜、咸鴨蛋等物。昌碩則更帶文人氣質(zhì),曾有畫作題款“歲朝清供美意延年”。
人生猶如四季更替,有陰晴冷暖。一歲之初,置于案頭的一副“清供”,不再具有祀神的意味。折一枝臘梅,插入梅瓶,當(dāng)窗而坐,焚一爐香,讀一本閑書,放空自己,天下還有比這更雅致的情趣嗎?
而“歲朝清供圖”和“四君子圖”、“歲寒三友圖”一起成為當(dāng)時文人畫題材中較為固定的圖式,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重要一筆。
“歲朝清供圖”,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生活與文人生活中最雅致精微的部分,與庶民最樸素美好的祈愿,可謂是真正的寓雅于俗、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