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芝本是200多年前靜寧州城里一位普通的閨中女子,卻因?yàn)閯e具詩才的《蟬鳴小草》問世,而成為明清兩際關(guān)隴地區(qū)唯一有詩作傳世的女詩人。她的《蟬鳴小草》曾一紙風(fēng)行,在清代兩次刊行,入選多種版本,打破了“自古才女出江南”的尷尬局面,為西北一隅的關(guān)隴女兒爭得了莫大的榮光。但是后來因?yàn)閼?zhàn)亂等原因,《蟬鳴小草》一度無聞,成為鄉(xiāng)邦文化乃至整個文化界的悲哀。今天,珍藏在中科院圖書館的《蟬鳴小草》孤本,作為《清代閨秀集叢刊》中的一種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尋覓該詩集的有心人的精心呵護(hù)下,重返了“娘家的”土地。
1頁▼
蟬鳴小草
敘一
粵自昭容量才,班姬續(xù)史,竊嘆山川靈秀之氣,不鐘于須眉,而鐘于閨閣。故夫柳絮風(fēng)中,椒花元日,釵鳳鏡鸞之篇,香蘭醉草之什,皆引重當(dāng)時,垂芳百世。何今日不少概見,豈山川靈秀之氣有所限,而古今人
2頁▼
不相及耶?乙丑歲,余應(yīng)鹺榷之選,通籍津門。維時同揀發(fā)者,隴干江君匯百。 江君,關(guān)中世胄,詩禮名家,其揀津也,公余之下,不廢吟哦,而復(fù)意氣閑雅,磊落不羈。暇時過從,輒賭酒論文,揮弦賦詩,蘭臭之投,迥超時輩。會得鄉(xiāng)書,出近體數(shù)章示余,讀之
3頁▼
纏綿愷惻,屺岵興思,其仁人孝子之作乎?而閱其款,則公之長女,賢淑媛所制也。念公遠(yuǎn)宦,感時觸物,以寫愛慕之誠。音節(jié)凄清婉轉(zhuǎn)篤摯,有迴風(fēng)流雪、落花依草之致。洎乎庚午,復(fù)得窺全豹。流連諷詠,圓取諸規(guī),方不離矩,出奇麗于幽秀,發(fā)纖秾于簡
4頁▼
古,是寧特梨花帶雨,楊柳凝煙,辟邪蛙綠,觸目斑斕,蠲忿皺紅,照人璀璨已耶?乃知山川靈秀之氣,今有獨(dú)鐘,向疑古今人不相及者,時未之見也。繼自今,上追正始之音,近掃脂粉之陋,步武上官、曹、謝諸名壸,而擅林下高風(fēng)者,其公之賢淑媛與?余與
5頁▼
公,分屬寅好,誼等兄弟,欲以賢淑媛詩為天下后世閨秀法。是為序。 金筑章世燾黎安氏撰
6頁▼
敘二
人臣之事其君,女子之事其夫,皆不可以不學(xué)。學(xué)則平心氣,識道義,安分循理,不至蚩蚩然,蠢蠢然,若愚氓之處諸野,而魚鳥之混以群也。余幼時侍先大人,見先大人手錄曹大姑《女誡》七篇,授諸姊妹,諸姊妹咸講誦焉。余意以為人生為女子身,盤餐井臼外,可以不事詩書。先大人曰:“汝小子何知!男子不學(xué),
7頁▼
則不足以事其君;女子不學(xué),則不足以事其夫。古人出就外傅,入奉姆儀,潔己修身,不愧人道,皆此物也。汝小子何知!”余惶然跪謝之。乙卯謬登賢書,計(jì)偕至京邸,以兄禮事隴干江匯伯先生。匯伯兄學(xué)有淵源,即不意其家之女子之皆知學(xué)也。壬戌過其居,眷長女姪已通“四子書”矣,然不意其即援筆能詩文也。乙
8頁▼
丑余西歸后,九年足不至都門。匯伯兄官遼西,余處渭北,遠(yuǎn)不及魚雁者且十有余歲。壬申復(fù)以恩科至京邸,匯伯兄季弟騰伯,且久已公車都門。試南宮后,遂偕行京東七百里,省吾匯伯兄。余與匯伯兄說契闊罷,燃燭夜坐,出賢女姪“蟬鳴草”數(shù)百首,與騰伯弟共讀之,半多仁孝懇摯語。余曩不意其
9頁▼
即援筆能詩文者,今且竟能若是,是女子知學(xué)之余緒也。然其所以事其夫子者,概可知矣。使賢女姪生作男子身,由學(xué)識道,以道事君,將槐棘間不大有人耶?夫?qū)W者誦法古人,其所以潔己修身,安守義命,俱不出一切女子下,則又天下賢女子之所甚敬,而亦又敬一切賢女子者之所共學(xué)矣。人皆不可以不學(xué)如此。閱詩之余,走筆
10頁▼
書此。
時乾隆十七年壬申歲九月二日
渭陽愚叔李南暉仲晦氏甫題并書?
11頁▼
跋一
隴干江氏,關(guān)中望族也,家庭內(nèi)詩書弦誦之聲,由來舊矣。而蘭芽閨秀,更屬特出。匯百年兄之長女,幼擅穎慧,雅好詩律。乾隆甲子歲,得其近體之作數(shù)章,已不勝詫異。己巳秋,會年兄于都門,因以全集見示,披閱再三,見至性所發(fā),纏綿悱惻;才思所溢,清新敏妙?;蚋裾{(diào)超軼,或寄托高遠(yuǎn);或象
12頁▼
物寫生,或比興幽窅。謝庭之絮,何多讓焉?班姑之香,且將可拮。真閨中才子,不可多覯者也。因請付諸棗梨,用垂久遠(yuǎn),并以見我西陲山川之秀云爾。
峒陽李星漢虎臣氏跋
13頁▼
跋二
今之教家者,曰男攻詩書,女勤織纴。似乎詩書之業(yè),非女子所宜親者。乃稽古才媛淑女,如伏女傳經(jīng),蘇蕙織錦,韋宣文之授《周禮》,曹大家之續(xù)《漢書》,俱能彪炳史冊,膾炙人口,為千古閨閣名范,詎不學(xué)而能之乎?后世好事者流,撰為佳人才子之說以傳奇,每借邪詞艷曲為花前月下之盟,遂使鮮識者藉為口實(shí),謂女子之不宜讀書識字也,豈其然乎?不知邪正之行,本于性,
14頁▼
成于習(xí),在教家者之得其道耳。彼“三百篇”中,不乏女子之詠,是詩書立教,圣賢原不為女子靳也。 弱女瑞芝,小字天香,幼頗穎慧,因教以《小學(xué)》、《孝經(jīng)》、四書及《內(nèi)則》、《內(nèi)訓(xùn)》、《烈女傳》諸書,使其陶镕德性,冀將來不替婦道爾。嗣余溷跡仕途,伊就習(xí)女工,旋歸劉門,未審于詩書之業(yè),尚能究心否?乙丑歲,接內(nèi)人至津門,出女所著詩稿以相示,余心竊異之,疑其未嘗學(xué)詩也。內(nèi)人為余
15頁▼
言曰:“女每偷閑,即博覽群書,嘗慕古之才女,往往以詩名世,遂潛心探索,日事吟詠,匪伊朝夕矣。第未經(jīng)指示,不知其工與拙也?!庇嘞捕喼?,見其思親述懷之什,出以至性纏綿;其詠物遣興之章,出以慷慨恬雅,絕無女子脂粉態(tài)。因質(zhì)諸同人之善詩者,輒共相許可,且請付諸棗梨以垂久遠(yuǎn)。余恐其貽笑大方也,故謝之。同人曰:“詩之為學(xué)固難,而在閨閣為尤難。是集根柢性
16頁▼
真,法歸先正,雖博士林下之風(fēng),無多讓焉。茍令沿沒不彰,何異寸金尺玉投之荒谷大野哉?”余用是重其請,并憐其苦心,匯為小草,題曰“蟬鳴”,刊訂而什襲之。非敢出而問世,將以遺范后閨,亦可矯女子不讀書之俗情云爾。隴溪主人識
17頁▼
復(fù)刻《蟬鳴小草》記 《蟬鳴小草》,余姑曾祖母瑞芝所著也,余高祖隴溪公初刻于乾隆壬申,行世已久。后因伊子孫書香繼世,先嚴(yán)以版歸劉氏收藏,孰意后嗣不謹(jǐn),原版為土匪焚毀。余不忍沿沒前人苦心,因復(fù)鐫之。是為記。
18頁▼
光緒己丑侄曾孫江樹蕙少章氏記
19頁▼
蟬鳴小草
賦得芰荷香(注:原文為“芝”,疑作“芰”)
燭蘭
擬西湖
春雪
蕨
柳
春日
20頁▼
隆德道中別母口占二首
夢次妹瑞蘭
秋夜
秋日
秋日思親二首
秋日遠(yuǎn)眺
除夕
元日偶成
21頁▼
懷小妹瑞薌
春愁
賦得有鳴倉庚
石榴
騎牛牧童
隆城看花
秋月
舅氏山莊雨中偶成
22頁▼
書懷二首
蘭 菊
梅
擬元夕玩月
贈秦安何世嫂夫人
之父任,別潘舅母并諸姊妹
六盤曉行
23頁▼
高平感懷
長武原
過西溪
過邠州大佛寺
登歸化署樓
父命題署院松
秦皇島觀海
籠中促織
24頁▼
初雪
春日題四望樓二首
春詠十六首
雨后桃花二首
登澄海樓
老龍頭弔古
望姜女墳
姜女祠
25頁▼
荷葉珠露
雨后賞蓮
挽郭伯母
夜雨偶感
籠雀
游五泉寺
秋日感懷八首
壽章母
26頁▼
祝元旦
題山海關(guān)二郎廟亭
海陽道中
游溫泉
和六叔榆關(guān)即事原韻
27頁▼
蟬鳴小草
華西劉瑞芝天香氏著
黔陽章黎安世叔、弘化李虎臣年伯、甘谷李仲晦世叔 鑒定 賦得芰荷香 注:原文為“芝”,疑作“ 芰 ”。 曾向廬峰夢里聞,香風(fēng)隔斷世間塵。 幽薰輦路朝元客,靜襲山中得道人。 屈賦有芳堪遺思,涑
28頁▼
園無碧不留春。
幾回閑過汀洲路,上下煙波是比鄰。
燭蘭
非關(guān)剪刺亦非栽,火焰光中引出來。
綠葉和煙雖幼也,碧莖帶霧亦奇哉。
幽姿豈用花鈴護(hù),素影何曾暮雨催。
夜落秋潮空谷暗,綺筵爭看一枝開。
擬西湖
29頁▼
蘇堤自幽淡,長湖十里沉。
回船嫌浪淺,移楫愛花深。
日落半紅色,煙生極浦陰。
誰家采蓮女,一曲夕陽吟。
春雪
和風(fēng)輕淡柳拖黃,青帝忽然著素妝。
似與萼梅添皎潔,卻同飛絮斗輕揚(yáng)。
斜穿蘭戶濕窗紙,暗透珠簾侵綺裳。
莫道山中高士臥,詩人驢背也忙忙。
30頁▼
蕨
金莖初露帶春煙,野岫盈盈紫色鮮。
承露未伸仙女掌,擎天先出小兒拳。
調(diào)羹雅稱歸金碗,為粉何妨薦綺筵。
猶憶夷齊曾采食,留名青史至今傳。
柳
一番風(fēng)雨一番姿,半系春情半別離。
陶令不知因甚事,門前也種兩三枝。
31頁▼
春日
和風(fēng)淡淡柳絲垂,草滿池塘花滿枝。
誰使流鶯鳴竹外,聲聲喚我賦新詩。
隆德道中別母口占二首
辭別父顏已四霜,而今離母倍凄涼。
天津此去三千里,一望盤山幾斷腸﹡。
自注:﹡縣東有六盤山。
說道萱堂赴遠(yuǎn)行,匆匆不盡別離情。
滿川草色紅如許,都是思親淚染成。
32頁▼
夢次妹瑞蘭
系念不忘姊妹情,夢中攜手與同行。
覺來輾轉(zhuǎn)增惆悵,窗外雞聲報四更。
秋夜
露冷風(fēng)涼夜?jié)u長,挑燈獨(dú)坐淚成行。
欲將無限傷懷事,寫作書箋報北堂。
秋日
桐葉蕭蕭忽又秋,一聲驚起滿腔愁。
欲為萬里
33頁▼
雙親告,歸雁還遲塞上留。
秋日思親二首
春去而今秋又臨,蓼煙桐雨倍關(guān)心。
離情自古人同有,別恨誰知我獨(dú)深。
一片斜暉連遠(yuǎn)樹,數(shù)聲啼鳥接清砧。
書成欲向何人寄?淚灑西風(fēng)望斷岑。
忽驚塞雁報清秋,問母帛書肯寄不?
云外長風(fēng)吹六翮,一飛千里到滄州。
34頁▼
秋日遠(yuǎn)眺
一天風(fēng)色正蕭蕭,此日思親萬里遙。
極目可憐相望處,白云紅葉兩飄飄。
除夕
曾把幽懷且放開,喜看春色已將回。
關(guān)情嶺表松添歲,入眼園林樹綻梅。
舊恨漸隨殘凍解,新愁莫逐曉風(fēng)來。
驚雷爆竹聲相送,且自偎爐對酒杯。
35頁▼
元日偶成
鴻鈞又轉(zhuǎn)報新春,欲獻(xiàn)椒花不見親。
安得身輕如旅雁,關(guān)山飛過到天津。
懷小妹瑞薌
自離乳妹小薌哥,迅速光陰一載多。
記得去時方學(xué)語,不知次后又如何。
春愁
聞得鶯聲啼柳枝,無端光景總堪悲。
夢回遠(yuǎn)道
36頁▼
添輾轉(zhuǎn),腸斷關(guān)山苦別離。
燕羽經(jīng)風(fēng)還裊裊,春暉入眼故遲遲。
每為惆悵懷千里,靜掩柴扉日未移。
賦得有鳴倉庚
太守觀風(fēng),限“鳴”字,擬作。
隴陌晴光迥,黃鸝獨(dú)向榮。
衣金拂禁柳,舌律葉宮韺。
養(yǎng)翮寧無待?深啼應(yīng)有情。
九苞堪覓侶,百鳥豈同賡。
飛近青云路,囀來白雪聲。
東風(fēng)若借力,好去上林鳴。
37頁▼
石榴
蟾鳴樹底葉將黃,誰把枝頭綴艷光?
露浥寒芬點(diǎn)翠色,月留素影照紅妝。
疑含珠玉來琪苑,似吐珊瑚向綺窗。
磊落漫言推異品,一天清氣逼人香。
隆城看花
綠草紅花長夏時,繞籬傍砌兩三枝。
玉顏沐雨色還艷,雅態(tài)搖風(fēng)蕊更奇。
桂入蟾宮開亦晚,菊
38頁▼
移老圃綻何遲。
好教蜂蝶休輕采,留待天香漫賦詩。
騎牛牧童
人生何苦逐塵波,蝸角蠅頭累更多。
怎似牧童牛背穩(wěn),逍遙漫唱太平歌。
秋月
清韻宜人迥,碧波徹夜流。
幾回圓缺處,曾照古今愁。
遠(yuǎn)水色同凈,長天影共悠。
何人吹玉笛?嘹
39頁▼
亮倚南樓。
舅氏山莊雨中偶成
云深山暮雨瀟瀟,回憶家園路漸遙。
獨(dú)坐小窗停繡后,閑看野鳥各歸巢。
書懷二首
最是思親一念深,百方難醫(yī)此愁襟。
斜陽滿目蕭條況,寫作長歌次第吟。
荏苒光陰似拋梭,思親不見奈如何?
關(guān)山萬里
40頁▼
真難到,嶺樹千重豈易過。
幾度夢魂歸去少,數(shù)行珠淚落來多。
無端愀緒憑誰語?且罷清吟聽鳥歌。
蘭
閑庭種植兩三叢,好待幽香馥夢中。
不共凡花爭艷質(zhì),清操曾入孔絲桐。
菊
瀟灑東籬下,深秋始有華。
金花經(jīng)露潤,玉蕊向
41頁▼
風(fēng)斜。
種異呈孤秀,香清殿眾葩。
餐英追逸趣,酌酒興偏賒。
梅
逼寒籬落一枝開,誰遣東風(fēng)著意催?
幾種冰姿呈皎潔,十分幽質(zhì)出塵埃。
暗香縹緲侵羅帳,疏影參差上鏡臺。
未似羅浮山下月,噍嘈翠羽耳邊來。
擬元夕玩月
限“斕”字
42頁▼
金吾不禁且偷閑,火樹凌空春色斕。
高接云霄輝綺陌,近移星斗粲鰲山。
家家椒酒催檀板,處處笙歌動珮環(huán)。
游罷歸來夜已半,一簾燭影正珊珊。
贈秦安何世嫂夫人
山川佳氣毓靈秀,賦姿端方自孩幼。
及笄于歸君子堂,奉姑竭力無昏晝。
自是百行孝為先,輔佐才郎志更堅(jiān)。
此時聲名垂遠(yuǎn)近,此時爪葛仰
43頁▼
高賢。
我聞斯義實(shí)欣羨,寤寐憧憧勤懷念。
可奈伊人隔咫尺,遂使相慕難相見。
何君落落天下士,萬里飛鳴一朝致。
紫誥還將大德酧,天意從來詎相昧。
更聞母儀誠復(fù)良,可愁雙珠不夜光?
長庚自應(yīng)臨水畔,佇看庭幃喜弄璋。
他日膝前蘭蓀繞,彩衣翩翩足歡笑。
青松吐秀桂茁芽,奉君夫婦同偕老。
注:爪葛:“爪”為“瓜”之異體,即“瓜葛”。酧:即“酬”之異體。
之父任,別潘舅母并諸姊妹
44頁▼
我去心偏急,臨岐復(fù)暗傷。
征途如箭速,離恨等天長。
夢寐常相憶,嬉游幸勿忘。
暫時遙望處,只有樹蒼蒼。
六盤曉行
薇垣一點(diǎn)曙光寒,帶露驅(qū)車過六盤。
云擁半山知馬健,風(fēng)來對岸怯衣單。
千峰翠色平眸覽,四野煙嵐俯首觀。
此去天津何處是?舉頭遙望路漫漫。
45頁▼
高平感懷
綠柳叢生曉色蒼,高平城外小池塘。
耳邊杜宇聲聲叫,不管離人欲斷腸。
注:﹡高平,平?jīng)龉琶?nbsp;
長武原
煙籠長原曉氣涼,旅行到此頓思鄉(xiāng)。
回頭不見青山色,舉目唯瞻紅日光。
過西溪
十里荷花水面浮,含情無語看沙鷗。
溪流不比
46頁▼
西江水,直到瓜州古渡頭。
過邠州大佛寺
法相雄嚴(yán)莫與儔,西來坐此已千秋。
掌中甲子通天地,頂上圓光近斗牛。
明鏡臺前云靄靄,豳風(fēng)閣外日悠悠。
未遑極目登高望,定有晴嵐樓際浮。
登歸化署樓﹡
蒼茫村舍俯遙觀,隱隱清風(fēng)覺漸寒。
四壁琴書
47頁▼
足玩賞,一天云樹可盤桓。
有時月影穿簾幕,終夜奎光射棟欄。
坐久渾如畫圖里,青青遠(yuǎn)近拱峰巒。
注:﹡歸化署,即歸化鹽場鹽課司大使的駐署地。位于今秦皇島市東鹽務(wù)村。
父命題署院松
獨(dú)立清衙意自安,亭亭翠蓋映門闌。
風(fēng)云應(yīng)與時相際,古干擎天耐歲寒。
秦皇島觀海
兼天水勢漾沙頭,極目茫茫四望秋。
東涌梯航
48頁▼
來百國,西通銀漢納千流。
波掀玉帶分還合,浪激明珠散復(fù)收。
莫道祖龍?jiān)v蹕,此間誰肯泛輕舟?
籠中促織
朝暮常鳴籠罩中,殷勤心事正無窮。
催殘樵鼓三更月,喚醒機(jī)窗五夜工。
一段幽情還款款,數(shù)聲雅韻自融融。
莫言羈縻飛難去,潛養(yǎng)清操志不同。
49頁▼
初雪
鵝毛亂剪舞長空,一陣西飛一陣東。
華岳峰頭皎玉女,洞庭湖上老漁翁。
敲詩驢背添豪興,映讀雞窗助苦工。
此日登樓誰眺賞?應(yīng)知太史紀(jì)年豐。
春日題四望樓二首
樓窗開四面:北望重山,南望大海,東望遼陽,西望秦隴,因以為名。
彩云繚繞擁榆關(guān),海市霞光指顧間。
雨霽疏欞
50頁▼
接渙水,風(fēng)和欄榭送青山。
忻同柳葉舒眉黛,好借桃花開笑顏。
莫向西窗勞望眼,銜書塞雁有時還。
一番紫氣鎖關(guān)闉,五色樓臺識海蜃。
桐葉煙中窺棲鳳,麥苗風(fēng)里數(shù)行人。
愁看西雁思鄉(xiāng)梓,喜對北峰仰大椿。
碧草青蛙煩指點(diǎn),繞欄飛絮正殘春。
春詠
51頁▼
春燕
秋社辭巢春社歸,釀泥杏雨早霏霏。
華堂正暖珠簾卷,曉掠?xùn)|風(fēng)次第飛。
春園
芬芳似錦草如茵,妝點(diǎn)園林無限春。
雨潤更逢遲日暖,東君應(yīng)念看花人。
春花
一簾春色上花梢,花舞春風(fēng)艷更嬌。
春景花容
52頁▼
皆可愛,花前酌酒賞春宵。
春山
岸草青青春又新,溪流清淺絕凡塵。
此間應(yīng)有仙源徑,好逐桃花去問津。
春夜
歲月如梭不暫留,無端離恨上眉頭。
幾回悶坐春燈下,吟詠新詩自解愁。
春月
53頁▼
攜箋索句小樓前,試問嫦娥幾度圓?
愛月不知春夜短,參橫影落滿欄桿。
春望
眼為看花倦,心因少夢閑。
登樓無所事,高處看青山。
春憶
去歲此時行,曾傷別況苦。
今朝又一春,程計(jì)四千五。
54頁▼
春鶯
密樹棲金衣,猶然戀夕暉。
如何春已半,不去上林飛?
春雁
健翮拂春云,橫空題大字。
奈何西地來,未有尺書寄?
春柳
綠柳盡含煙,絲垂署院前。
開眸見春色,回首憶
55頁▼
秦川。
春陰
重霧迷花徑,輕風(fēng)亂竹枝。
但看村落里,處處早炊遲。
春雨
檐溜兩三點(diǎn),歸鴉四五聲。
遙聞深樹里,杳杳有啼鶯。
春潮
56頁▼
泄盡英雄恨,震開今古愁。
更兼春帶雨,涌出玉山頭。
春水
正是春三月,桃花落水中。
鴛鴦浴彩浪,鷗鷺啄輕紅。
送春
東君留不住,愁共百花殘。
酌酒送春去,幾回增浩嘆。
57頁▼
雨后桃花
雨晴萬卉并爭妍,應(yīng)讓桃花一著先。
好向池邊逞醉態(tài),還從月下斗嬋娟。
含云久識開宮院,和露曾聞種碧天。
詞客漫嫌輕薄性,落紅滿徑自年年。
其二
風(fēng)前綠葉已蓁蓁,雨后花顏覺更新。
驀地濃妝驀地淡,幾回開笑幾回嗔?
瓊姿詎羨越溪女,艷
58頁▼
態(tài)寧輸漢殿人。
倩語東君好護(hù)惜,莫隨飛絮點(diǎn)殘春。
登澄海樓
誰起層樓危岸中,笑言真徹水晶宮。
朝看綠浪翻紅日,暮見碧波涌白虹。
滾滾有聲憑浩瀚,茫茫無處達(dá)艨艟。
倚欄追憶秦皇妄,驅(qū)石如何到海東。
老龍頭弔古
長城至此入海,因以為名。
59頁▼
長城雄峙海東頭,可奈秦封二世休。
岸色未消前國恨,潮聲猶帶舊時愁。
三千白骨何年瘞?萬里征魂此地收。
獨(dú)有貞娘壟上草,青青不沒自常秋。
望姜女墳
極目關(guān)城外,惆悵弔姜娘。
爾為名節(jié)死,不肯忽綱常。
大義昭壸范,貞心貫穹蒼。
青冢臨巨海,海波不復(fù)揚(yáng)。
哀猿啼岸上,清風(fēng)冷墓旁。
鳥聲動愁
60頁▼
況,木葉亦萎黃。
物情尚如此,人意可能當(dāng)。
紫塞聞悲笳,增我重感傷。
姜女祠
尋夫絕塞苦難禁,賴爾綱常一片心。
可惜身傾愁不盡,卻憐名在化偏深。
芳流萬載崇遺祠,節(jié)炳千秋動悲吟。
滄海桑田終有變,貞魂不泯在高岑。
荷葉珠露
61頁▼
翠葉如盤顆顆傾,乾坤和氣醞釀成。
金莖不用云中接,玉液卻從掌上擎。
色近銀壺冰欲結(jié),光凝合浦珠方生。
臨波更喜月華襯,何羨松梢萬點(diǎn)明。
雨后賞蓮
喜見朱華茂綠池,那堪清景動幽思。
雖經(jīng)細(xì)雨容還艷,便出淤泥色不緇。
日映瑤臺身未到,月明澤國夢難移。
今朝覽勝逢佳地,欣對金尊共
62頁▼
賦詩。
挽郭伯母
自別尊顏已逾年,豈期一旦返瓊田。
堂空難睹齊眉范,客至猶思剉薦賢。
寶婺初沉光黯淡,靈鸞永逝恨纏綿。
于今想見音容杳,遙憶泉臺泣杜鵑。
注:“田”處原文為“回”,疑作“田”。
夜雨偶感
暑氣蒸殘夢,披衣聊起行。
一天星斗暗,半隙恍
63頁▼
燈明。
乍怪魚鱗碎,何疑檐漏生。
那堪今夜永,頻動故園情。
籠雀
籠中那得任逍遙,覓侶呼群枉自勞。
勸爾安心且耐守,養(yǎng)成六翮好凌霄。
游五泉寺
寺在臨榆西北之山麓,三面環(huán)山,林壑深秀,前臨大海,萬頃一碧,真佳境也。
形勢如屏錦翠連,繞圍梵剎最寂然。
杉松拂院
64頁▼
千峰靜,瀑布飛空萬壑鮮。
夜聽潮聲雜佛號,曉觀蜃氣映嵐煙。
倚欄更見潺湲處,一派清流貫五泉。
秋日感懷八首
桐葉初飛金氣流,客中凄況早驚秋。
曉來靜坐西窗下,處處砧聲到小樓。
秋信來催暑氣微,滿園紅紫尚芳菲。
鄉(xiāng)書寫就憑誰寄?塞雁流連盻未歸。
65頁▼
一望長空夜氣清,天風(fēng)吹下雁南聲。
無端觸起心頭緒,千里關(guān)山月正明。
無奈邊城奏暮笳,忍將心事付年華。
蟬聲漸老秋聲起,獨(dú)倚西欄數(shù)落霞。
桂樹飄香月影涼,床頭蟋蟀已潛藏。
中宵喚醒還家夢,遠(yuǎn)寺鐘聲到枕旁。
燕子辭巢語呢喃,西風(fēng)颯颯動寒嵐。
相呼一陣分飛去,暮景離情兩不堪。
66頁▼
草木飛黃倍憶家,征鴻?quán)趪吃谔煅摹?/span>
燈前讀罷歐陽賦,漏斷更深月影斜。
秋氣森森撲碧紗,海天愁思正無涯。
一尊酒罷青山暮,勉向西園看晚葩。
壽章母
景福由來世所期,春風(fēng)設(shè)帨正當(dāng)時。
麻姑酒泛百年液,王母桃呈千歲姿。
且喜鶴籌添海屋,旋看鳳誥降丹墀。
無緣親赴稱觴宴,敬制列仙獻(xiàn)
67頁▼
壽詩。
祝元旦
乾剛喜健并坤和,送暖東風(fēng)著綺羅。
寶鼎香濃煙裊篆,銀塘凍解魚興波。
椿萱堂上增榮盛,蘭桂階前孕秀多。
屠酒觴中淑氣靄,斑斕笑舞樂如何。
題山海關(guān)二郎廟亭
石骨森森翠點(diǎn)斑,連山如黛峙亭前。
杳觀滄海
68頁▼
千重浪,遙望關(guān)城萬井煙。
出岫閑云來?xiàng)澩?,狎人幽鳥語欄邊。
河流環(huán)繞曲江景,自是人間別有天。
海陽道中﹡
正是春風(fēng)暮月天,韶光到處最堪憐。
云開雁塞浮朝翠,日射鯨門帶午煙。
點(diǎn)點(diǎn)飛花迷遠(yuǎn)徑,陰陰垂柳黯晴川。
停車不盡流連意,欣誦南華第一編。
注:﹡海陽,即海陽鎮(zhèn),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qū)西北部。
69頁▼
游溫泉
覽勝入幽境,山深云氣涼。
風(fēng)中聞鳥語,松隙見嵐光。
峭壁清還冷,靈源暖更香。
俗塵可盡滌,何必詠滄浪。
和六叔榆關(guān)即事原韻﹡
人生得意是春風(fēng),應(yīng)在長安上苑中。
輦道千層柳色綠,宮墻十里杏花紅。
已瞻文望如山重,須展襟懷似海洪。
臨餌金鰲終到手,目前何必意
70頁▼
懜懜。
注:﹡榆關(guān),即榆關(guān)鎮(zhèn),原屬撫寧縣,今屬秦皇島市撫寧區(qū)轄。隋唐時期,榆關(guān)屢屢作為中原王朝防御高句麗入侵的軍事要地,因此“臨渝關(guān)”“渝關(guān)”之名常見諸史冊。又,山海關(guān)自明代后亦稱榆關(guān)。六叔,名不詳。
贈別
我輩生非圣與賢,詎能事事盡無愆?
百行自古孝為首,五德從來仁占先。
莫謂過微終不改,須知善小亦當(dāng)遷。
愿君重此千金語,勿作秋風(fēng)過耳邊。
來源:平?jīng)鍪形穆?lián)/平?jīng)霭l(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