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談脈象


      中醫(yī)的脈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nèi)容。相傳公元前五世紀名醫(yī)扁鵲就開始采用脈診的方法來診察疾病。最古老的醫(yī)書《內(nèi)經(jīng)》記載了21種脈象,漢張仲景《傷寒論》記載23種,晉王叔和《脈經(jīng)》記載24種,明李時珍《瀕湖脈學》記載27種,日本學者丹波元簡《脈學輯要》記載28種,清程鍾齡《脈學金針》記載29種,隨著實踐經(jīng)驗不斷積累,中醫(yī)脈學也不斷發(fā)展,有記載30種、32種或更多的,成為中醫(yī)臨證診病必須觀察的內(nèi)容。

      中醫(yī)診脈的部位,古代有“人迎”(頸側(cè)動脈)、“趺陽”(足背動脈)和“寸口”(腕部橈動脈)。后來為了方便一般都只摸“寸口”脈搏,對“寸口”脈搏的觀察和研究也特別精細和豐富。中醫(yī)書上記載的各種異常脈象,通常都是指“寸口”脈搏的變化而言。

      中醫(yī)診脈的方法,習慣上是醫(yī)生用左手摸病人右手的脈,右手摸病人左手的脈,以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取脈,用輕、中、重三種不同的指力按壓審脈。正常的脈,柔和有力,節(jié)律均勻,一呼一吸,脈來四至。

      關于各種異常脈象,古代醫(yī)家一般都是采取“以物喻象”的方法進行描述,而對其產(chǎn)生的實質(zhì)說明得不那么清楚,所以使人感到中醫(yī)脈診難學,往往“心中了了,指下茫然”。其實中醫(yī)的各種脈象都是客觀存在,只要了解它的實質(zhì),再通過反復實踐、體會,就可以辨別和掌握。

      我們知道,脈搏的發(fā)生有兩個基本條件:心臟舒縮和動脈的彈性。當心臟收縮時,血液沖開主動脈瓣,動脈內(nèi)壓力驟然增加而膨大,當心臟舒張時動脈內(nèi)壓力降低,動脈由于自身彈性回復原狀,動脈這種周期性的起伏形成脈波,脈波以比血液流動快5~10倍的速度,由主動脈開始沿動脈系統(tǒng)向外周傳導,便是“脈搏”。因此,心臟的排血量和動脈壁的彈性,決定動脈的充盈度、緊張度、強度、深度和脈搏波形。當心臟排血量正常和動脈壁富有彈性時,則脈搏波振幅大,維持著正常的充盈度、緊張度、強度和深度;而心臟排血量愈少,動脈管壁愈硬,則脈搏波振幅就愈小,脈管的充盈度、緊張度、強度和深度,也隨之降低。因此,各種異常脈象產(chǎn)生的實質(zhì),也就是脈搏波形和脈管的形狀,動脈的充盈度、緊張度、強度、深度以及心搏速率和節(jié)律性諸因素有了變化的結(jié)果。而對這些變化,目前的各種脈波描記器尚不能描繪出絕對數(shù)值,卻可以通過我們的觸覺感受作出適當?shù)墓烙嫼团袛唷N覀冊\脈時一方面根據(jù)古代醫(yī)家對脈象的描述,一方面注意上述諸因素的變化情況,對各種異常脈象是不難作出正確判斷的。現(xiàn)在談談我個人對一些常見脈象的體會。

      浮脈、沉脈和伏脈:古人說:“浮脈者,下指即顯浮象,按之稍減而不空?!雹俪撩}“輕取不應,重按乃得,舉指減小.更按益力?!雹俜}“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②、“雖細微亦必隱然有力”③??梢?,浮、沉、伏三種脈象足從不同深度來區(qū)別的。浮脈表淺,輕按即得,重按不如輕按明顯。沉脈輕按不應,重按始得,或重按比輕按明顯。伏脈較沉更深,必須推筋著骨才得應指。而浮脈的“不空”,沉脈的“益力”,伏脈的“有力”,表明這三個脈都維持著一定的緊張度和強度。不過伏脈“隱然”,意味著充盈度較浮、沉二脈明顯地降低了,這是不同的地方。浮脈生表癥,沉脈主里癥,伏脈主厥、邪閉和痛極等癥。

      遲脈、數(shù)脈和疾脈:遲、數(shù)、疾三脈是以脈搏的速率區(qū)分的?!斑t脈呼吸三至”②,“一息六,七至曰數(shù)'②,七至以上便是疾脈。這三個脈的節(jié)律性都是正常的。遲脈、數(shù)脈的充盈度、緊張度和強度,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增加或降低,主要取決于與之同時出現(xiàn)的其它脈象而定。唯有疾脈“不實大”①,  “七疾八極九至為脫”④,說明疾脈的充盈度、緊張度和強度顯著降低,有嚴重的預后問題。一般說來,兩手脈搏速率是相同的,但也不盡然,如動脈硬化性疾病分布不均勻時,脈搏的數(shù)目可能不同,因為彈力減弱的動脈不能傳導較弱的心臟收縮。所以古人也有遲、數(shù)不一的記載,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就是了。遲脈主寒癥,數(shù)脈主熱癥,疾脈主陽極陰竭、元氣欲脫之癥。

      緩脈、緊脈和弦脈:緩脈的特點在于脈管的緊張度降低了,而不在于脈搏的速率。古人說:  “緩有和緩之意,寬緩之意,與軟相類,不與遲相類。”“狀如琴弦,久失更張,縱而不整曰緩。”⑤正是指的這層意思。與緩脈恰恰相反,“緊脈有力左右彈人,如絞轉(zhuǎn)索,如切繩?!雹哒f明脈管的緊張度顯著地增高了。而緩脈的“寬緩”和緊脈的“有力”,表明了這兩種脈的充盈度和強度沒有什么變化,因此,心排血量是正常的。其緊張度的降低和增高,可能是中樞性原因所致,因為維持血管緊張度的因素,除循環(huán)血量外,還有中樞神經(jīng)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弦脈“按之弓弦狀”②,端直以長,挺然指下,是血管彈性降低,硬度增加的表現(xiàn),與緊脈頗相類似,只是緊脈脈管的彈力正常,張力增加罷了。緩脈主濕病,緊脈主寒病、痛癥和宿食等,弦脈主肝病、諸痛、痰飲等癥。

      滑脈和澀脈:  “翕奄沉名曰滑?!雹尥蹩咸媒忉屨f:  “翕奄沉三字狀得滑字最好,翕者合也,奄者忽也,當氣合聚正盛之時,奄忽之間即已沉去,是名滑也?!背谭錾f:“忽然而浮合于陽,忽然而沉合于陰,正以寫往來流利如珠轉(zhuǎn)旋之狀也。”二氏的描述都是指脈波壓力迅速上升又迅速下降,往來流利,應指圓滑之狀??梢娀}是從脈搏波形的流利度上去看,這種流利度可根據(jù)脈波壓力升降應指的感覺來判斷。與滑脈相反,“蓋澀脈往來遲難”⑦“不利而蹇澀也”⑨。說明澀脈的脈波徐徐上升又緩緩下降,應指有艱澀之狀。同時澀脈還有“參伍不調(diào)”⑨“類乎止實非止”⑦“與結(jié)促代之止不同”⑤的情況,其實就是指的脈搏壓力強弱不等的表現(xiàn)。當脈搏壓力強的時候,搏動應指明顯,而壓力減弱的時候,搏動應指微弱,很像歇止而“實非止”。脈搏如此強弱不等,交替出現(xiàn),所以“參伍不調(diào)”??偟恼f來,澀脈有兩個特點:一是脈波升降徐緩,一是脈搏壓力強弱不等?;}主痰癥、實熱癥和積食等;澀脈主氣滯、血瘀、傷精、血少等癥。

      洪脈和實脈:“洪脈極大在指下”②舉按有力,騰騰滿指。實脈“脈大如故而益堅也”⑩。說明這兩種脈的充盈度和強度均增高了,脈管富有彈性是其共同點,不同的是實脈“益堅”,緊張度較洪脈增加,按之有格外堅聚的感覺。實脈主實癥,洪脈主熱盛。

      細脈、微脈和散脈:“細之為義,小也細也,狀如絲也,微脈則模糊而難見,細脈則顯明而易見?!雹哌@是對細脈和微脈的充盈度、緊張度和強度極度降低的形容,有嚴重的予后意義。不過細脈尚有一定的緊張度,所以還“顯明而易見”,微脈則“模糊而難見”,但仔細審查尚可見,是兩者的區(qū)別。至于散脈,“散似楊花散漫飛,來去無定至難齊?!?11)形容散脈好比楊花之漂忽不定,時隱時現(xiàn),時多時少,時快時慢,模糊之至,較微脈更甚,反映心縮排血量過少,幾乎未能引起外周血管的搏動,見于垂危病人。細脈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等癥,微脈主陽衰氣竭等極虛癥,散脈主元氣散離、臟腑將絕之癥。

      虛脈、弱脈和濡脈(軟脈):張景岳說:“虛脈正氣虛也,無力無神,無論諸脈,但見指下無神,總稱虛脈?!钡げㄔ喴嗾f:“虛乃脈無力之總名”。所以,凡脈的充盈度、緊張度和強度降低的脈總稱虛脈,虛脈不是單獨存在的脈象?!败浢}極軟而浮細”②,“弱脈極軟而沉細”②,說明濡脈和弱脈大體類似,其充盈度、緊張度和強度均減退,只不過一見于“浮”,一見于“沉”,深度不同罷了。但其充盈度、緊張度和強度的減退程度又不如微脈和散脈那樣嚴重,而緊張度的減退卻較細脈為甚。虛脈主虛癥,弱脈主氣血不足,濡脈主諸虛、又主濕癥。

      結(jié)脈、促脈和代脈:這是脈搏節(jié)律性失調(diào)的三種脈象。不過“結(jié)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shù)。”(12)“促脈來去時一止復來”②“促脈數(shù),結(jié)脈緩?!?12)兩者脈搏都呈現(xiàn)不規(guī)則性歇止,是其相同點,不同的是促脈的速率增加,結(jié)脈的速率減少。至于代脈,“止有常數(shù)”,就是說有規(guī)律的歇止,這是和促、結(jié)二脈不同的地方。結(jié)脈主陰盛氣結(jié)、積聚癥瘕等癥,促脈主陽盛熱實、血氣郁滯等癥,代脈主臟氣衰微、驚恐勞損等癥。

      注:①《診宗三昧》

           ②《脈經(jīng)》

           ③《景岳全書·脈神章》

           ④《崔氏脈訣》

           ⑤《脈說》

           ⑥《傷寒論·平脈法》

           ⑦《診家正眼》

           ⑧《素問·脈要微論》

           ⑨《相類脈訣》

           ⑩《素問·終始篇》

           (11)《瀕湖脈學》

           (12)《難經(jīng)·十八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診斷——脈診
二十八脈象
《中醫(yī)脈學輔導》趙紹琴著
四診合參與脈學
虛脈
脈象簡記---脈學金口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