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劇用無錫話演唱,滬劇用上海話演唱,越劇用浙江嵊縣話,廣東粵劇用廣東話,揚劇用揚州話演唱。假設,由揚州人來唱錫劇,唱不來。叫北京人唱越劇咋也不像。全國共有348個劇種,各自用不同的語言。那么京劇是用什么語言呢?從今天開始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分享這個話題。京劇的劇目一共有5000多個,扮演的人物不止千萬。這些人物的演唱和念白所用的語言,我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方言白>;第二類<京白>;第三類<韻白>。今天只說<方言白>。<方言白>又稱<怯口>,就是地方話,少數(shù)的丑行角色說地方的方言。比如【玉堂春】中,沈燕林說的是山西話。【秋江】中艄翁念的是四川白。【蕩湖船】中丑角念的是蘇州白。【四進士】中顧讀的師爺和【連升店】中的崔老爺,念的是紹興白?!惊{子樓】中的土兵和【打店】中的解差念的是山東白。【大名府】中的皂隸念的是南京白等等。趕明兒再說說第二類<京白>。謝謝關(guān)注!李克勤。2021、1、22、
今天說京劇語言的第二類<京白>,<京白>就是生活中的北京話,俗稱“京片子”,(與當今的普通話又有所具別)是經(jīng)過韻律化、美化、夸張化了的北京口音的舞臺念白。(帶有清宮廷里的用語)念<京白>給人的感覺是輕松活潑、親切自然。
念<京白>的有:
1、大多數(shù)的花旦和丑行;(少數(shù)個別的如【群英會】中蔣干和【審頭刺湯】中湯勤念韻白)
2、三小戲(小生、小丑 、小花旦)都是念<京白>。比如【打面缸】【一匹布】【小過年】等;
3、有些架子花臉,如:牛皋和焦贊,小生【得意緣】中的盧昆杰,【破洪州】中的楊宗保,【狀元媒】中的趙德芳,老生我想到【打嚴嵩】中鄒應龍,嘲笑門官的念白,也夾著<京白>,以調(diào)劑亦莊亦諧的氣氛,或者突出天真詼諧的性格;
4、太監(jiān)都是念<京白>。比如【打龍袍】中的陳琳,【貴妃醉酒】中的高力士裴力士,【鳳還巢】中的周公公,【法門寺】中的劉瑾等;
5、穿旗裝的旦角,如【坐宮】中的鐵鏡公主和蕭太后,【大登殿】的代戰(zhàn)公主;
6、娃娃生,如【三娘教子】中的倚哥等等;
7、很多刀馬旦、花旦兼工的角色,如【穆柯寨】【破洪州】中的穆桂英,【十三妹】中的何玉鳳,【樊江關(guān)】中的樊梨花和薛金蓮等。趕明兒說第三類<韻白>。明天見,謝謝大家!李克勤。2021、1、13、
今天說京劇語言的第三類.<韻白>。所謂<韻白>是根據(jù)徽、漢、昆三個劇種的語言聲調(diào),參照北京語言特點,加以融化變化而形成的。
(1)<韻白>來源: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徽班到北京后,融合了秦腔、京腔、(即弋腔、高腔)漢調(diào)、昆曲等地方劇種,為了適應、迎合北京觀眾,在北京經(jīng)過五、六十年的光景,到道光、咸豐年間(也就是1840年到1860年),唱白語言已經(jīng)起了明顯的變化,北京語言的特點已經(jīng)逐漸融于徽、漢二戲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北京化”。這正是京劇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之一),標示已形成一種新興的獨立劇種了。盡管此時還沒有京劇這一名稱。(京劇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1876年即光緒二年上?!渡陥蟆?。1867年即同治六年首批從北京、天津聘請來的京劇演員,到上?!皾M庭芳” 、“丹桂茶園”演出,那時上海人稱來自北京的新興的藝朮形式叫“京班戲” ,是指北京來上海的戲班子,后來就說成“京劇”、“京戲,”這么個來的)今天簡單地說了一下所謂<韻白>的來龍去脈,趕明兒說(2)<韻白>主要的三要素:中州韻、湖廣音、上口字。李克勤。2021、1、14、
昨天說了所謂的<韻白>及其來源。今天說
(2)“韻白”的三要素:中州韻、湖廣音、上口字。先說
一、 “中州韻”?!爸兄蓓崱本褪呛幽系募鈭F字音。古時,中國行政區(qū)劃為冀、克、青、雍、豫、徐、梁、荊、揚九州?!霸ブ荨敝府斀窈幽鲜〉?,因它地處九州之中位置,故又稱“中州”。以此為中心的周圍廣大平原地帶稱“中原”。河南語音中的尖團字音稱為“中州韻”。元代有位學者叫周德清,他著有《中原音韻》一書,(相當于今天的【新華字典】)就是根據(jù)當時北方中原地帶的語音,確定的尖團字音。明、清以來,戲曲、曲藝的演唱都是以它為皈依,昆曲也不例外。(昆曲源于元代末年)京劇所讀的尖團字音,主要的根據(jù)是“中原音韻”?!凹庾帧钡亩x:以(漢語拼音字母)Z、C、S為聲母的字?!皥F字”的定義:以(漢語拼音字母)ZH、CH、SH、J、Q、X為聲母的字。舉例:帶笑和帶孝。修書和休書。保薦和寶劍。暗箭和案件。長槍和唱腔。不小和不曉。其中笑、修、薦、箭、槍、小都是尖字。孝、休、劍、件、腔、曉都是團字。今天說了<韻白>的第一個要素“中州韻”,明天說第二個要素“湖廣音”。明天見!李克勤2021、1、15、
今天說<韻白>的第二個要素:“湖廣音”。所謂“湖廣音”就是武漢話的四聲調(diào)值。明、清兩代行政區(qū)劃的湖廣省,就是當今的湖南和湖北兩省,(不是湖北、廣東)早期京劇有影響的藝人余三勝、譚鑫培等都是湖北人,他們都把湖北的口音帶進了京劇?!昂V音”的四聲調(diào)值與北京語音的四聲調(diào)值有所差異。例如,注音ma,北京話的四個字是:一聲字陰平“媽”,二聲字陽平“麻”;三聲字上聲“馬”;四聲字去聲“罵”。再例:北京人說“武漢”(舞汗),武漢人說“誤喊”;北京人說“上?!保ㄉ须埽?,武漢人說“賞害”。北京語音的四聲轉(zhuǎn)換成“湖廣音”(武漢話的四聲)有個規(guī)律:一聲字“媽”不動,二聲“麻”變?nèi)暋榜R”,三聲“馬”變四聲“罵”,四聲“罵”變?nèi)暋榜R”(需要高唱時變二聲)。例如:【鎖麟囊】“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按“湖廣音”就唱成“一儍史爸七寢舉義美緊”。京劇唱和念,字的四聲調(diào)值,要按“湖廣音”即武漢話的四聲調(diào)值,(少數(shù)按京音和方言。例:“我的兒啊”,“兒”老生唱“耳”,老旦多派唱北京音的“兒”。另外,根據(jù)唱詞、道白上下文的結(jié)構(gòu)配置,對于同一個字的聲調(diào),讀法自不同,如“人”字,在不同情況下就有四個聲調(diào)。)否則,稱作“字不正”或者“倒字”。這就是京劇里的所謂“湖廣音”。李克勤。2021、1、16、
【附】
早先戲班的規(guī)矩:對干場面的人,稱先生;稱管衣箱的、梳頭的、檢場的為師傅;拜演員為師的稱師父;徒弟(弟子)稱師父的姐妹和師姐妹,一律得叫“師大爺”(大伯、大大)或者“師叔” ,不能叫“師姑姑” 。天津有一位女老生叫王則昭當年曾經(jīng)拜譚小培為師,她是譚富英的師妹,譚元壽稱王則昭“師叔” 。拜女藝人為師的徒弟,也要稱其為“師父” 。孫毓敏收了整數(shù)100個徒弟,李鳴巖收了80多個弟子,統(tǒng)統(tǒng)得叫“師父”,沒有叫“師母”或者“師媽媽”的。李少春當年稱孟小冬“師兄”。余叔巖的女兒叫她“冬哥”。師徒之間相互的義務與責任,不因為性別而有所不同。另外,場面上的人不可收演員做徒弟(教戲)。謝謝大家!李克勤。2021、1、16、
“師父”和“師傅”不可混淆。
“師傅”:
1、宮廷里給帝王或太子當老師的人;
2、在民間,對知識淵博的人和手工藝的匠人。
“師父”:
1、和尚、尼姑以及孫悟空稱唐僧都叫“師父”;
2、戲曲、曲藝藝人對為自己授業(yè)的老師,稱“師父”。俗話說,師徒如父子,拜師就是一個契約形式。李克勤。2021、1、16、
1.16.2021
@琴海:自律自由?@怡然似夢71.9?老師早!諸位老師上午好!昨兒【二進宮】的“大先生”已經(jīng)難求了,今兒的小生就更難覓了,本群是好戲連臺呀。蓋著嗩吶唱,清剛純正的嗓音,充沛的底氣?!傲_士信(吶)”“西北風吹得我”唱得高亢嘹亮,氣氛悲壯,凸顯小生“虎音”的剛勁。字的吞吐和行腔起落,都鏗鏘有力,毫無“脂粉氣”。(旦角腔的“剛”不是小生的“虎音”,小生腔的“柔”不能是旦角的“柔”,旦角的“柔”帶有嫵媚。我們票房有位小伙子,唱【小宴】,趕明兒又唱【醉酒】,他以為不都是小嗓唱嘛!)“加鞭催動白龍馬”音調(diào)極高,羅成悲憤激烈的情緒傾瀉無遺。“他倒有愛將意”唱得低回轉(zhuǎn)折,凸顯小生“膛音”寬厚有力,飽滿響亮。整個兒演唱,小生的“龍虎鳳”三音皆全,大小嗓無縫銜接,行腔流暢、圓潤,就此段錄音,一般票友難以望其項背。李克勤。2021、1、16、
今天說<韻白>的第三個要素:“上口字”?!吧峡谧帧倍x:字音不同于《新華字典》注音的字。其來源:一是地方的方言。例如:【甘露寺】“丈八蛇矛慣取咽喉”“矛”唱地方音“苗” 。【紅娘】“非是我呀”。“我”字是上海話;二是古音。例如【鳳還巢】“人生不知顧臉面”“臉”字,就讀成“堿” 字的音。【文昭關(guān)】“朝臣待漏五更寒”“更”字讀成“今”字音。
“上口字”如果是落在唱句的句腳(最后的一個字)就必須上口,為的是才能合轍押韻。例如:【徐策跑城】“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惡人盡知,只是來早與來遲”、【武家坡】“洞賓曾把牡丹戲,我把大嫂的書信失”。其中知、遲、失三字皆是上口字,必須上口,否則翹轍。如果本屬上口字,該字是夾在唱句的中間,例如:【空城計】“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打漁殺家】“昨夜晚吃酒醉” 、【武家坡】薛平貴唱“軍營中失落了一騎馬” ?!爸?、“吃” 、“失”三個字本是“上口字”,在這兒沒有上口而唱京音,這不算錯?!吧峡谧帧钡倪\用,有一定的機動性,碰到有的字在吃不準是不是“上口字”的情況下,就暫唱京音,考證后再說。但不可把在北京音中是同音的字,以次類推唱成上口字,如:知——之、出——觸、書——梳、住—-助,之、觸、梳、助四個字不是“上口字”,不可以上口的?!吧峡谧帧钡倪\用,一來彰顯劇種的特征,一個劇種一種語言;二來也是演員基本功的組成部分?!吧峡谧帧钡拇_認,以韻書為圭臬。李克勤。2021、1、17、
前幾天我跟各位戲友說了,組成韻白的三個要素:“中州韻”、“湖廣音”、“上口字”
今天說<十三轍>。寫詩,講究平仄押韻,京劇的唱詞、引子、上場詩等也同樣,稱為“合轍”。京劇唱詞,原板每一句一般七個字,慢板毎一句一般十個字。這每一句最后的一個字,必須是押韻的,即合轍,同一個轍口。(極少數(shù)不,例如:【貴妃醉酒】就是不規(guī)則的長短句,最后一個字也不合轍)。例如:“蘇三離了洪洞縣”這個唱段,一共八句,每句的最后一個字是:縣、前、慘、言、轉(zhuǎn)、傳、斷、還,這八個字的字頭各不同,但是八個字的字尾是同屬一個轍,都是an,我們把字尾的韻母屬于an的,取?名字就叫“言前轍”,因為“言前”二字的字尾(韻母)都是an。(其他還有十二個轍口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京劇唱詞所用的字,一共有13個轍,(沒有第十四個的)這就是所謂的<十三轍>。只有懂得了這13個轍口,才能做到每個字的正確歸韻、收音,否則稱為吐字不準,或稱“飄音”。明天我列個十三轍的表格給大家,明天見!李克勤。2021、1、18、
【附】
宇宙之心:@李克勤?老師:請教您一個問題,最近網(wǎng)上熱議關(guān)于張派狀元媒中自那日的’日’的發(fā)音。有rui,ri,li等發(fā)音,薛亞萍老發(fā)rui音,很多網(wǎng)友都不認同,請問李老師,這個日字怎么發(fā)音比較規(guī)范?
李克勤:@宇宙之心?老師,我們是老朋友啦,謝謝您的問題。這個“日”字啊,是一個上口字,念唱ri,屬“衣齊轍”。我說,原則上:“上口字”能用的地方盡量的用,因為它是京劇“韻白”中三個要素之一,(另外兩個是“中州韻”“湖廣音”)“上口字”是劇種的語言特點。全國三百多個劇種,他們的具分依據(jù)之一就是唱念的語言。但是“上口字”的運用又是靈活的,這要看上下文字的結(jié)構(gòu)來靈活運用。在這個【狀元媒】里邊兒呢,“自那日”這個“日”字要唱上口,ri,萍亞萍唱的是ri,(不是你寫的rui)她是對的。如果不上口呢,不算錯,但應該說這不考究。原則:應該上口的字還是盡量的上口。我想想,我想幾出戲,舉幾個例子:【二堂舍子】“昔日里有一個孤竹君”、【問樵.鬧府】“往日里飲酒酒不醉】、【霸王別姬】“平日里忠言語不肯納聽”、【轅門斬子】“昨日里斬八將頭掛帳外”、【擊鼓罵曹】“明日里進帳把賊罵”、【洪洋洞】“為此事終日里憂成疾病”,這六個“日”字后邊都有一個“里”字。ri和li這兩個字的韻母都是i,歸音都歸i,唱的時候兩個字好像是一個字,在這種情況下,“日”字我們就不上口,仍唱京音。再例:小生的【小宴】“那一日……”、【珠簾寨】“昔日有個三大賢……”、孫尚香唱“昔日梁鴻……”等等,同理,這個“日”字我們就不上口。老朋友,我這樣理解你看合適不?多聯(lián)系。李克勤。2021、1、18、
@怡然似夢71.9?老師好!剛才聆聽了您的“二六”。您的嗓音又寬且亮,吐字清晰且規(guī)范,尖團分明。行腔平穩(wěn)、圓潤,不暴不瘟?!榜{坐在金鑾”的“金”字唱的頓挫有致?!靶⒐?jié)兩雙全”的“雙”、“聽根源”的“根”、“來來來”等字的腔唱的有收有放,平添了委婉柔美、俏麗多姿的潤腔效果?!拔疑辖鸬睢薄暗睢弊值臍庀⒃俪渑嬉稽c,把氣息提溜上來。聽你的演唱聲聲入耳。李克勤。2021、1、18、
@龍騰凌霄(77--02--01)?老師上午好!聽了您的【馬杜岑】。這兩句散板呢,要唱出戎馬一生老將的威嚴和氣魄,以及憂慮、悲涼的情緒?!盎识骱啤边@段要唱的凝練,把伴駕的心情沉重感表達出來。“數(shù)萬兒郎邊關(guān)鎮(zhèn)”“鎮(zhèn)”唱成像“陳”字音,以加重音感的厚度。“謝過了”“了”的尾音“熬”音加重一些。“老臣我年邁如霜降”“邁”字的拖腔你唱的板槽工穩(wěn),“霜”字要加顫音潤腔?!澳锬锎铣级髦厝缟健薄吧健奔訑\音潤腔?!跋怼弊植皇羌庾郑统┮?。是否降半個調(diào)門,以加重聲音的厚度?李克勤。2021、1、18、
京劇唱詞〖十三轍〗,唱段舉例:
1、<言前轍>,歸韻an。【起解】“蘇三離了洪洞縣”,共八句唱詞,每句最后的一個字是:縣、前、慘、言、轉(zhuǎn)、傳、斷、還。這八個字的字尾,歸韻都是an,取個名稱叫<言前轍>;
2、<人臣轍>,歸韻en。《穆桂英掛帥》西皮散板、快板“一家人聞邊報雄心振奮”,一共15句唱詞,每句最后一字是:奮、征、陣、心、震、云、凜、裙、盡、人、論、兵、整、軍,字尾都歸韻en,稱<人臣轍>;
3、<中東轍>,歸韻eng?!竞檠蚨础吭妗盀閲夷暮卧肴臻e空”,一共四句,最后的空、東、重、朧四個字,歸韻eng,稱為<中東轍>;
4、<江陽轍>,歸韻ang。【坐寨盜馬】“將酒宴擺至在聚義廳上”,一共13句唱詞,最后的一個字:上、腸、仰、良、量、強、膀、防、場、往,這十個字的歸韻都是ang,稱為<江陽轍>;
5、<由求轍>,歸韻ou,【甘露寺】“勸千歲殺字休出口”,共26句,最后一個字:口、頭、后、流、侯、愁、丑、有、喉、斗、吼、州、謀、休、收、儔,這16個的歸韻都是ou,稱為<由求轍>;
6、<搖條轍>,歸韻ao?!敬呵锿ぁ慷按呵锿ね怙L雨暴”,共七句,每句最后一個字:暴、寥、轎、橋、笑、拋、了,這七個字歸韻都是ao,稱為<搖條轍>;
7、<姑蘇轍>歸韻u?!緭艄牧R曹】快板,“賊那里道我舌辯徒”四句唱詞,徒、蘇、鉤 三字歸韻u,稱<姑蘇轍>;
8、<梭波轍>,歸韻0或e。【霸王別姬】“勸君王飲酒聽虞歌”,一共六句,最后一個字:歌、娑、我、那、坐、何,字尾歸韻都是o,稱<梭波轍>;
9、<揑斜轍>,歸韻e。張君秋唱【婁山關(guān)】“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烈、月、咽、鐵、越、雪、血,這七個字歸e,稱<揑斜轍>;
10、<發(fā)花轍>,歸韻a。【秦瓊賣馬】“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八句:馬、麻、大、咱、下、它、罷、家,這八個字歸韻都是a,稱為<發(fā)花轍>;
11、<懷來轍>,歸韻ai【紅娘】“小姐呀小姐你多風彩”,12句,彩、才、買、來、債、懷、賴、開、黛、柴、害、諧,字尾歸韻ai,稱<懷來轍>;
12、<衣齊轍>,歸韻yi或v,《望江亭》二六“只見他一封書信握手里”共10句,里、低、寄、急、起、妻、計、疑、禮、息,歸韻都是yi,稱為<衣齊轍>;
13、<灰堆轍>,歸韻ei?!惧羞b津】“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21句,淚、悲、對、隨、輩、杯、碎、非、婢、推、罪、堆、鬼、威、配、歸、隊、雷,這18個字歸韻都是ei,稱為<灰堆轍>。
所謂十三轍,就是13個韻母,十三個韻腳,或稱十三個轍口,就這么簡單。當然,如果有普通話的基礎,懂得漢語拼音,那學起來就方便多了。請戲友們找出我選擇的唱段,聽演員的演唱是怎么收韻的,對照我寫的文字,以加深理解。謝謝大家!。李克勤。2020.12、6、
9. 【京劇的語言】之九
票房的朋友有一天對我說:“某人唱的什么呀,五音都不全” 。這位朋友是說,“刀來咪”音調(diào)不準,不靠弦,或高或低,老跑調(diào)。
京劇的演唱,略低于調(diào)門的,稱為荒腔、黃腔、黃調(diào)、或涼調(diào)。略高于規(guī)定的調(diào)門的,稱為冒調(diào)。反正整個唱不搭調(diào)、音不準。京劇里所謂的“五音不全”實際上是指漢字的發(fā)音,五音就是:喉、舌、牙、齒、唇。
下面舉例:
1、《喉音》(又稱舌根音)。如:宮、烘、翁等字;
2、《舌音》(翹舌音)。如:張、昌、傷、讓等字;
3、《牙音》(又稱顎音)。如:角、江、香等字;
4、《齒音》。如: 宗、聰、松等字;
5、《唇音》。如: 羽、邊、片、面等字。
能準確掌握五音的演員稱為五音齊全,不能準確掌握五音的演員稱為五音不全,這是能否準確發(fā)音吐字的關(guān)鍵之一。明兒個再說一下字的<頭、腹、尾>。李克勤。2021、1、20
字的頭腹尾。唱戲中,字音一經(jīng)拖長,就分出了頭、腹、尾三音。例如:【坐寨】竇爾墩唱“黃三太老匹夫自夸自量”“量”字,注音是Liang,第一個唱法:“Li…………ang”,“Li”如“里”字音吐出之后,字頭時值占的過長,字的腹和尾ang出得晚了,這就把字頭給咬死了。第二個唱法:“L…i…ang……唔…”,這樣就把字的頭、腹、尾的距離擺得均勻了,聽起來字音有頭有尾了。在唱或者念的時候,必須依著節(jié)奏的緩急,把字的頭、腹、尾三音之間的距離(尺度)分配的合適才能恰到好處。韻味也就在其中。再舉個例子:程腔【竇娥冤】反二黃“沒來由遭刑憲受此大難”“由”字字頭“衣”音拖腔占四拍的時值,字尾“烏”音只占一拍時值,字尾似乎沒有了,或者太輕了。梅先生字就咬得靈活、清真,他唱每一個字都是出口就由字頭轉(zhuǎn)到字腹,聽來自然,接近生活化。有一個觀點說梅派似乎就是要“吐字不清”,(可能是為了口型的美)晚年比早年含蓄得多,并非含糊,聽不清是耳音缺乏訓練,對聽覺藝術(shù)不敏感,還不能分辨細微的變化??梢姴煌乃囆g(shù)家各有不同的吐字風格。全國有348個地方劇種,他們用各自的地方方言唱念。京劇不是哪個地方的地方戲,京劇的語言,不隸屬任何方言音系,或古音系統(tǒng),京劇的語言是自成系統(tǒng)的漢語語音分支,是經(jīng)過歷代藝術(shù)家的努力才得以形成的。
【京劇的語言】學習心得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兒,跟各位老師說再見!我在上海的講座錄像,可在優(yōu)酷網(wǎng)上搜索【李克勤老師在山嶼海京劇講座】。李克勤。2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