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經(jīng)在她的散文《紅樓夢魔》中提出,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的“三大恨”原是借宋人彭淵材的“五恨”而來,曰: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帶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詩。
我想,鰣魚多刺之恨、海棠無香之恨用來形容探春也是十分恰當,張愛玲卻不必恨《紅樓夢》未完,該留白留白,該殘稿殘稿,給人們留下更多的空間去夢一場紅樓豈不是更好!
【鰣魚多刺之恨】
鰣魚縱然鮮嫩美味,卻無奈因多刺而無法盡興品嘗,此其一恨。
曾發(fā)起建立海棠詩社的賈探春,像極了這味道鮮美卻多刺的鰣魚。書中曾描繪到:“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顧盼神飛,文采精華”可見年紀輕輕的探春就流露出精明才智、有抱負、聰明機敏的心機個性。
賈探春是賈府的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
【海棠無香之恨】
海棠花雖然嬌艷美麗,卻沒有迷人的芳香,此二恨也。
《紅樓夢》大觀園起詩社,第一社名為海棠社,題為‘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為什么賈探春結社結的是‘海棠社’?
賈探春精明能干,志氣高傲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要忌憚她幾分。雖受良好教育,然而到底是奴婢所生,所以得不到太大重用,好花雖可賞,嘆息花無香!
【紅樓夢未完之恨】
張愛玲用其后半生去品讀《紅樓夢》,可見珍愛之至。而這世上嫌棄《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人太多,能把嫌棄之語說的最走心的張愛玲絕對算上一位!紅樓夢未完,此乃第三恨也。
其實,張愛玲也不必恨《紅樓夢》未完。殘缺之美亦有其絕妙之處,至少可以讓我們在遺留下的未完中,尋覓屬于自己的無數(shù)想象空間……
或許,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三)》的系列佳品中,您能夠找到更多的靈感。
《詩心品紅 畫境尋夢》
《詩心品紅 畫境尋夢》文化冊
郵冊標題由紅樓夢郵票設計者蕭玉田先生題寫,內頁選用蕭玉田先生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系列書畫作品延伸設計,豐富了郵票的故事。
郵紅樓,癡迷其中,品紅樓,畫境尋夢!在蕭老的作品中,虛虛實實地夢一場。
內 含:《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大版、小版、小型張、6枚版竹主圖個性化郵票通用版。
售 價:2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