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這樣一位朋友,可以交心談話,可以從他這里得到安慰,即使他是24㎡的房子。
----
24㎡的房子,很多北京的裝修公司也不樂意做這么小的案子,于是本期家裝榜樣的屋主大手一揮,決定自己設(shè)計改造,自己買材料找?guī)煾笛b,親手把這個膠囊房打造成理想中的模樣。
改造前
emmmm,據(jù)屋主說,這里門不結(jié)實,櫥柜老舊了根本沒法做飯,客廳的地板是壞的,沙發(fā)也完全不符合她的審美,一個能用的都沒有。最后索性全都都拆掉。
戶型圖
首先是測量,把屋子里每一塊都仔細的測量準確的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整體規(guī)劃,每一厘米都要精打細算。
洗衣機、冰箱,要買什么尺寸的、怎么擺放?洗手間的們要用哪種類型才能少占空間?浴缸要買多大的才能保證放得進去?這些都是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選好款式,拿到準確尺寸之后,計算進設(shè)計里的。
既然是膠囊房,那就是每一厘米的距離都要算計在心。
玄關(guān)
屋主說,玄關(guān)她要干凈明亮地顯現(xiàn)出來。宜家的鞋柜加上在上方做了吊柜,收納是沒有問題了,隨便放下幾十雙鞋也是可以的。
改裝完以后進門右側(cè)有一個寬約50厘米的通頂空隙,設(shè)計了一個儲物柜,吸塵器、之類的可以放在里面,底部留空可以放日常的拖鞋。
廚房
廚房設(shè)立在玄關(guān)一側(cè),因為地方太小,一般櫥柜套裝都不能滿足屋主的需求,干脆自己畫圖,找商家定制,既能保證風格統(tǒng)一,又能盡量利用儲物空間。
地板小黑轉(zhuǎn)配上廚房的文藝小白磚,簡直不要太搭,看起來也很有質(zhì)感。
廚房切菜臺矮、炒菜臺太高不符合人體工程學,但實在沒地方放洗衣機只能這樣安排,還好屋主個子不矮,這個高度正合適,一點也不費勁。
廚房空間確實小,操作臺面略緊張,只能省著用了。比如,將廚具上墻,去宜家買的掛桿,都掛起來、菜板也用支架立起來。
又比如,用架子把電飯煲和烤箱疊起來放,又省下不少空間,再比如,淘寶上買來柜底小掛籃,可以放廚房的毛巾等等。
這款地毯給整體加分不少,旁邊見縫就插的小推車解決了不少收納問題,真的是1厘米都不能浪費。
小Tips:在空間利用方面,日本的很多東西是走在前沿的,所以要搜這種邊邊角角的小東西,記得加上關(guān)鍵詞日本、日式或者日系,能提高命中率。
客餐廳
屋主原本想在客廳設(shè)計一個沙發(fā),后來反復追問自己,床重要還是沙發(fā)重要?(神坤:從切實需求出發(fā),觀念很對)
最后屋主果斷地舍棄了原來的沙發(fā),選擇了買大床,畢竟自己住,也不指望招待客人。(神坤:捫心自問,周末你下過幾次床?)
這個空間放了冰箱、折疊桌椅和手推車。(神坤:一般冰箱送到家一定記得讓師傅幫忙調(diào)水平。)冰箱的頂部也做了吊柜,可以收納一些日常的紙品、清潔用品、日用品存貨之類的,膠囊房的立體空間,在不擁擠的情況下,盡量利用起來。
宜家的這個桌子展開四個人吃飯沒問題,不用時收起來也不占用空間。
▲屋主日常擺拍
慢慢地添置一些喜歡的小物件,生活多了些溫度,生活的小美好就來源于此。
臥室
改造前的臥室,最后鏟了墻、撬了地板,全部重新裝修,舊家具全部扔掉,通通買新的。風格統(tǒng)一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嚴重影響整體美觀度。
重新刷墻、鋪地板、換燈、換家具。屋主選用了宅匠的原木寬板、效果不錯,紋理漂亮,光腳踩上去也很舒服。
不選用顏色太深的地板,原因是北京灰塵很大,深色地板特別不耐臟,一點灰塵都很明顯。
小Tips:木地板包裝的紙殼,拆掉硬物之后不要扔,或者像冰箱的包裝盒也行,鋪好木地板之后可以鋪在上面保護,在后面大件的家具、家電進來的時候,以及裝窗簾、裝柜子的時候,不至于劃傷地板。
換上了宜家的吊燈,到這一步,北歐風漸漸成型。
因為暖氣的管線走位沒有圖紙,師傅建議不要亂開槽,本來設(shè)計在床頭預留吊燈開關(guān)的,沒有成功,有些不方便,但是后來屋主在床頭裝了個龍珠燈泡就解決啦。
屋主的床買得比較曲折,用了一個月就出現(xiàn)了裂紋,后來找了修家具的師傅,看了之后說南方家具到北方太干燥不適應,幫忙修補了一下。(神坤:敲黑板啊,北方空氣太干燥,買一個加濕器是多么的重要。)
窗簾是屋主在兩家店選來配的,屋主覺得紗簾沒什么用,就選了半遮光的棉麻。龜背竹的圖案看起來比較清新,米色的厚簾遮光效果也比較好,能滿足日常對光線強弱的需求。
▲換上暖洋洋的床單,整個臥室十分溫馨。
接下來就是臥室的衣柜+儲物,依然是屋主自己畫圖找商家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