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大家都覺得南方,尤其是廣東,比北方經(jīng)濟發(fā)展好,殊不知清朝的時候有一個省份堪稱中國經(jīng)濟巨無霸省份,秒殺廣東省。它就是——江南省。
江南省,原為明朝南京(南直隸)地區(qū),滿清入關(guān)后,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shè)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廢除南京為國都的地位,巡撫衙門設(shè)于江寧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
江南省的范圍大致相當于今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還是后來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當時全國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shù)就占了全國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數(shù)盡出江南”一說。
江南省是當時中國最發(fā)達的省份,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因其制過大,為維持滿清中央統(tǒng)治,故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今南京)、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首字,稱為安徽省。
因太強大而被一分為三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統(tǒng)一,東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鋸勢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內(nèi)部自身矛盾尖銳,斗爭不斷。而作為清廷主要的財源和人材庫之一的江南省,其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就至關(guān)的重要了,因此,順治皇帝決定將江南省分而治之,一來以便更強有力的管理,二來以防再有第三方勢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強而危及朝廷。
一、上海市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jīng)濟、交通、科技、工業(yè)、金融、貿(mào)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是長江經(jīng)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
二、江蘇省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介于東經(jīng)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陸地邊界線3383公里,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占中國的1.12%,人均國土面積在中國各省中最少。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
南京
三、安徽省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于中國大陸東部,屬于華東地區(qū),介于東經(jīng)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帶淮,沿江通海,經(jīng)濟繁榮,教育發(fā)達。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過,與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山東、河南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qū)組成,境內(nèi)湖泊星羅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xiāng)。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xiàn)代制造業(yè)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地處中國華東地區(qū)、江淮之間,環(huán)抱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東連滁州市、馬鞍山市,南接蕪湖市、安慶市,西依六安市,北靠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