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日出日落,斗轉(zhuǎn)星移,天體的運行從來沒有停止過,作為一個君子,也應(yīng)該向上天學(xué)習(xí)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大地滋養(yǎng)生長萬物,卻默默無聞,沒有一絲的傲慢與抱怨,正是因為這種厚重的德行,大地才能承載起自然萬物。作為一個君子,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大地的這種精神,多多積功累德,才能成就大業(yè)。
3、君子以儉德辟難。
【譯文】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君子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之中,都會保持儉樸的美德,謙虛低調(diào),這樣就會減少過失,避免災(zāi)禍。
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世事變化無常,一切都在不停地發(fā)展變化之中。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順利和窘迫的時候,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墨守成規(guī),一條道走到黑,只要懂得變通了,能夠與時俱進,隨機應(yīng)該,那就可以長久了。
5、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譯文】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日積月累。善行積累多了,才能積成大善;惡行積累多了,就是大惡,終會招來殺身之禍。
6、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譯文】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所以做人做事要求同存異,不能強求別人與自己看法一致。
7、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
【譯文】同類的東西,才會互相感應(yīng),互相吸引。道不同,不相與謀,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才會走在一起。
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譯文】兩個人只要能夠同心同德,勁往一處使,就能發(fā)揮出很大的能量,甚至可以切斷堅硬的金屬。
9、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譯文】人不能總期盼著上天的保佑,什么事總要靠自己,自己一點不作為,老天也幫不上忙。人自助則天助,只有自立自強的人,才能大吉大利。
10、潛龍勿用。
【譯文】像潛伏的龍一樣,在能力或時機不到時,不要有所作為,需潛伏養(yǎng)精蓄銳。
11、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譯文】處在上位而不驕傲,處在下位而不憂愁。
12、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譯文】積累了很多財富,卻不知道謹慎保管,還到處炫耀,這就等于誘惑別人過來偷盜;女人打扮的又妖艷又性感,這就等于勾引別人過來調(diào)戲你。
1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譯文】天地間的任何自然萬物,都是以同類相聚成群的規(guī)則來區(qū)分的。人也是一樣,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結(jié)交什么樣的朋友,要想真正了解自己,看看那些和你日常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就明白了。
14、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譯文】長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會傳到后代;長期不會好事的家庭,禍害一定會害及子孫后代。
15、一陰一陽之謂道。
【譯文】這一句話,就把萬事萬物的規(guī)律都概括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個方面的,有善就有惡,有好就有壞,有美就有丑,有大就有小,只要設(shè)定一個標準,就一定會出現(xiàn)相反的一面,所以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不執(zhí)著,不分別,心中沒有成見,一切順其自然。
16、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也。
【譯文】道德淺薄而位置尊崇,智慧小而圖謀大事,力量小而擔(dān)負重任,很少沒有不遭禍患的。
17、見善則遷,見過則改。
【譯文】見到善人善行,就要向人家學(xué)習(x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錯,就要及時改正,這才是君子之道。但現(xiàn)實中的很多人都搞反了,見到善人善行,他就嫉妒破壞;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錯,就遮蓋掩飾,甚至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18、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譯文】君子懷才在身,等待恰當時機行動。
19、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譯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人在蒙童時期,純正無邪,還沒有被社會上不良風(fēng)氣所污染。這時候要積極去引導(dǎo)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保持心性不受外界污染,這才是圣賢教育最大的功勞。
20、履霜堅冰至。
【譯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你踏上秋天的輕霜時,你就應(yīng)該想到,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了, 這時候就該提前準備過冬的糧食和衣物了。如果等到冰凍三尺的時候,才想起做棉服棉被,那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