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詞分類
由于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又稱詞余、樂府,為方便探討和識記,我們暫且將其歸為詩這一大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詩有不同的分類。按表達方式分,大致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兩類。按時期分,詩歌分為古詩(古代詩歌)和新詩(現(xiàn)代詩歌)。本章主要講的是古代詩歌。古代詩歌按音律分,又分為古體詩(古詩、楚辭、樂府詩)、近體詩(絕句、律詩)及詞、曲(散曲、元雜?。?。按內容分,可分為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詠懷詩、悼亡詩、行旅詩和閨怨詩。
(知識導圖28:古詩分類及主題情感)
(二)意象意境
意象包括意和象,是指詩人的立意與所描寫物象的結合,是詩歌中浸染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指作者思想情感寄托的載體,有實象和虛象兩類。意象有直接意象和間接意象之分,間接意象又分為比喻象(明喻、暗喻、隱喻)、象征象。一首詩歌可以是一個意象,也可以是一組意象。意象是詩歌中最能展現(xiàn)詩人詩情和詩意的元素。它具有加深審美愉悅、增加詩歌張力、增強含蓄性、確立篇意等作用。
(知識導圖29:詩詞常見意象意義)
意境是詩歌鑒賞中與意象同等重要的另一個概念。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的交融。它是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追求的目標,也是鑒賞評論作品的重要標準。按照我國近代評論家王國維的認識,情與景是意境的兩個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點;追求感情真摯、形象真實和語言真切是意境的核心。另外,虛實相生是意境的結構特征。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常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露坦白)、觸景生情(情在景后,由景觸情)、借景抒情(重在情,景為情設,表面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重在景,情含景中,表面見景不見情)、托物言志(借物明志,表達心跡)等表現(xiàn)手法。王昌齡有物境(以景為主,景中藏情。景重,情濃,意淡)、情境(以情為主,景為情設,情中帶景。情重,景散,意明)、意境(以意為主,以氣取勝,富有理趣,意中傳情。意重,情濃,景淡)的三境說。
(三)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詩人塑造形象、創(chuàng)設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所采取的各種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和結構技巧,以及遣詞用句等。前面已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詳述。
(知識導圖30:詩詞常用表達技巧)
(四)語言風格
古詩詞語言是詩歌鑒賞的重要內容。詩詞語言除了準確、精煉、生動、含蓄、音韻和諧、節(jié)奏感強特點外,還有諸如清新、樸素、平實、雅致、華麗、絢麗、幽默、活潑、詼諧、莊重、簡約、洗練、明快、通俗、口語化等特點。恰到好處的語言是形成詩歌風格的重要因素。不但不同題材的詩歌風格不同,不同詩人的詩歌風格也迥異。尤其是那些詩詞成就較高的詩人,詩歌往往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比如,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杜牧的清健俊爽,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等。除以上詩詞的整體風格,詩眼、煉字(動詞、副詞、形容詞)、煉句也是詩歌鑒賞的重要內容。
詩詞常見語言風格有平實質樸(不加修飾,無華麗辭藻,平淡中蘊含深意);清新自然(奇特新穎、清新淡雅、自然生動、生活氣息濃);沖淡平和(悠然沖淡、淡泊閑逸、靜穆高遠);沉郁頓挫(凝重深沉、激憤悲慨、憂郁悲壯);絢麗飄逸(辭藻富麗、色彩絢爛、華美工整、飄逸灑脫);簡潔明快(言簡意賅、干凈利落、簡約洗練);豪放曠達(豪邁奔放、情感激蕩、格調昂揚);雄渾壯麗(渾厚磅礴、剛毅雄健、氣魄宏大);婉約凄切(含蓄雋永、委婉蘊藉、柔美婉曲、纏綿悱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