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中,往往蘊含著妙語之最,讓人讀之回味無窮。最深的情,最孤獨的人,最荒涼的地方……每一句都成畫面,美到心碎。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 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xiāng)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jié)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xiàn)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三年后,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創(chuàng)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殺后,另一只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并寫《雁丘》辭一闋,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玉樓春·春恨
【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此詞為閨中人代言,述寫相思之情,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據(jù) 趙與時 《 賓退錄 》卷一引《詩眼》云:“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瘋髡唬骸G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薄瘋髡Χ颉S喟慈圃?,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边@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蘇幕遮·懷舊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當時范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創(chuàng)作背景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jié)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上烀鼰o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在《 亡妻王氏墓志銘 》里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師。六月甲午,殯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庇谄届o語氣下,寓絕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陳師道 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一ㄌ稌r,附近賈村的汪倫經(jīng)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
另據(jù)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并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shè)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倫。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
【晉】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安史之亂前不久的天寶十二載。李白于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天寶三載,因被讒言擊中而離開朝廷,內(nèi)心十分憤慨地重新開始了漫游生活。大約是在天寶十二載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離開,李白陪他登謝朓樓,設(shè)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華(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是當時著名的古文家,任秘書省校書郎,專門負責校對圖書。李白稱他為叔,但并非族親關(guān)系。天寶十一載李云任監(jiān)察御史。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中記載:“十一年拜監(jiān)察御史。會權(quán)臣竊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為肅?!笨梢娎钤茷楣俚膭傊?、清正和不畏權(quán)貴。這首詩是在李云行至宣城與李白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李白為之餞行而作。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zhàn)敗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里。陸游回到家鄉(xiāng)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翱犊莫q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nóng)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里。此詩即在故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