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題
英子點評周達絕律十一首
武大櫻花節(jié)隨感(組詩)選八
周達
一
每至春來憶珞珈,人生識得幾芳華。
校園四十年中夢,半是湖山半是花。
英子點評:
每年春至,周達先生會不由自主地憶起武大。時過境遷,芳華不再,人生能有幾回春?唯有武大校園的櫻花在詩人四十年的夢中永不凋謝?!鞍胧呛桨胧腔ā倍ǜ癯勺髡咚氖暧篮愕溺R頭,時時在夢中出現(xiàn),從中足見周達先生對母校的熱愛與眷戀之情。全詩由“憶”總起,進而感慨人生之路,最后落筆武大校園,點出櫻花。此為組詩的總序。
三
花開齋舍樂融融,日出湖光瀲滟紅。
半世雕蟲知紀歷,幾人鞭馬踏春風。
英子點評:
此絕如同六月的天氣變化極快,又如前行的小舟急轉(zhuǎn)直下,前后形成強烈的反差。前兩句寫景,色調(diào)明麗,以麗景暗示大好的前程。后兩句以典議論,抒發(fā)感慨,渾然天成。晉陶淵明《桃花源詩》有句“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毕雭泶蠖鄶?shù)人皆為半世雕蟲渾渾噩噩地掐著年歷過日子吧,又有幾人能夠“春風得意馬蹄疾”呢?從武大走出去的學(xué)子,又有幾人豪情鞭馬?
四
澤畔行吟步每遲,櫻花開到十分時。
平生長做東湖夢,今在東湖又夢誰。
英子點評:
周達先生醉心櫻花,在湖畔行吟而步履緩慢,以此行為烘托出櫻花之美;進而順承寫了此時的櫻花已經(jīng)完全開放,美麗之至。轉(zhuǎn)結(jié)采用互文的藝術(shù)手法,獨具匠心——平生長夢東湖之櫻花,今在東湖賞櫻又會夢到誰呢?留白手法堪贊,余味無窮,從而道出櫻花給人帶來了美好的夢境。
九
小路悠悠走不完,滿園紅紫怯春寒。
撐開一傘成天地,每愛櫻花帶雨看。
英子點評:
讀罷此絕,即刻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一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同樣的浪漫唯美,不一樣的感情色彩。起承敘事寫景,“怯”以擬人化手法寫出了櫻花在春雨中的姿態(tài),讓人頓生愛憐之心。轉(zhuǎn)結(jié)敘事抒情,尤以結(jié)句入情入境。
十
百萬花枝開正繁,遮人洋傘逐風翻。
內(nèi)心自認非游客,只恨校園成故園。
英子點評:
此絕前兩句看似平平,其實獨具匠心。起句突出櫻花開得繁盛,次句以傘花逐風而翻突出游人之多,兩相映照,并為轉(zhuǎn)結(jié)做好鋪墊。武大是周達先生的母校,按說他當然不是眾多游客中的一員,白駒過隙,不覺然昔日校園已成為故園了,昔日的“主人”成為了今日的“客人”,令人感慨,“自認”與“只恨”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形成反差,從而凸顯詩人對校園難以言說的情感。
十二
芳草有情隨處生,櫻花無語近清明。
不知今夜燈窗里,聽得幾多風雨聲。
英子點評:
草木有情,櫻花先知。起承點面結(jié)合,對比鮮明,突出了櫻花深沉的情感,蘊理涵情。首句說理獨到深刻:天涯何處無芳草,芳草有情隨處生。從廣度寫出“芳草有情”之意,“隨處”一詞道出芳草之情的隨意性,目的是由面到點地襯托出櫻花的“情有獨鐘”——只為清明,“無語”與“隨處”相互對比,更顯得櫻花之愛深沉真摯。轉(zhuǎn)結(jié)由物及人,借物抒情,很自然地想到明·顧憲成的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贝嗽姷摹帮L雨”一筆兩到,語意雙關(guān),既是清明之雨,又是人生風雨,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故園深沉的愛戀。
十四
為誰開落為誰留,拂面老枝同白頭。
眉眼深含三月雨,櫻花占得幾分愁。
英子點評:
縱有情懷千萬里,最怕歸鄉(xiāng)歸不得。此絕彌漫的鄉(xiāng)愁扣人心弦。首句賦予櫻花以立體的人之形象,她似乎在告訴歸鄉(xiāng)的人兒:你來或是不來,我就在那里。次句深化此意,“同白頭”形象地表現(xiàn)了櫻花的外形與內(nèi)在,形神兼具,借物抒懷。轉(zhuǎn)句最是出彩,雨中櫻花的形象深情款款,那份深情即是對家鄉(xiāng)的深情——三月雨即是櫻花雨,櫻花雨即是鄉(xiāng)愁雨,鄉(xiāng)愁雨蘊在櫻花的眉眼間,在三月里飄然灑落。如此,思鄉(xiāng)之情水到渠成。
十八
奚囊空負本無收,隨口誦吟多不留。
誰道歸來花滿橐,每刪難盡是鄉(xiāng)愁。
英子點評:
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云:“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后稱詩囊為“奚囊”。從周達先生一下午吟詠了十八首櫻花詩看來,周先生自嘲“奚囊空負本無收”也未免過于自謙了,但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櫻花的癡戀。周達先生隨口吟誦的詩篇大多不會留下,普普通通的次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鋪墊作用。轉(zhuǎn)句宕開,詩人賞花歸來卻是詩囊滿滿,“花滿橐”即為這十八首櫻花詩也??墒?,詩人無法像以往一樣將隨口吟誦的櫻花詩刪去,因為每一首櫻花詩都寄托了他對故園的熱愛,詩載鄉(xiāng)愁,是無法刪掉的。次句與結(jié)句的鮮明對比,更突出了作者對故園的無比熱愛。此詩為這一組詩的總結(jié)。
賀南天湖梅花詩詞文化節(jié)
周達
有梅花處有知音,清絕真堪萬古吟。
十里天湖微雨散,一春香雪絳云深。
何勞月弄橫斜影,自可文生鐵石心。
炎嶺歲寒風亦暖,幾多詩句水邊尋。
英子點評:
這首賀詩如梅花般清雅,將梅花與詩詞融為一體,層層鋪展,扣題深入。作者從梅花的知音——詩人寫起,“清絕真堪萬古吟”順承其意;頷聯(lián)抓住南天湖的特點進行描繪梅花之景,尤以對句的比喻形象貼切,引人遐想;頸聯(lián)上分句化用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其一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下分句化宋·蘇軾的“晚歲猶存鐵石心”而自生新意,化典無痕,如同己出,意蘊深遠;尾聯(lián)以“幾多詩句水邊尋”畫龍點睛,何人尋也?自然是梅花的知音了,如此回扣首聯(lián),渾然一體。全詩描寫、用典、敘事并用,語式靈動,耐人品味。尤喜!
丁酉中秋武漢遇雨
周達
今夜誰遮萬古愁?登臨依舊賦南樓。
何言無術(shù)觀天柱,自可御風飛客舟。
健筆追隨庾信老,清輝分與謝莊留。
煽情最是家鄉(xiāng)雨,瀝瀝滴深江漢秋。
英子點評:
一個成熟的律詩作手在結(jié)構(gòu)章法和遣詞造句上是非常講究的,此詩即是。首句設(shè)問起筆,不僅定下情感基調(diào),而且埋下伏筆。頷聯(lián)采用流水對,道出中秋遇雨之情形。頸聯(lián)自然用典:“健筆追隨庾信老”道出作者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詩人庾信之代表作《哀江南賦》有“賦史”之稱,據(jù)《北史》記載,庾信留在北方,“雖位望顯通,常作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月賦》是南朝宋辭賦家謝莊所寫的一篇文章,在敘事中透出怨遙傷遠之意,然今夜遇雨,且把月之清輝留給謝莊罷。一番蓄勢之后,尾聯(lián)點題,“煽情最是家鄉(xiāng)雨”道出遇雨勾起的思鄉(xiāng)情懷,“瀝瀝滴深江漢秋”以景結(jié)情,情感深沉。
汩羅中華詩人節(jié)范詩銀吟長來電相邀因疫情防控未能成行特步李之儀端午二首韻相寄
一
周達
天幸汩羅沉楚佩,一江流去盡詩人。
端陽又至光陰驟,斜日空隨世事新。
風動嶺南憐遠客,雨生澤畔泣孤臣。
羈情苒苒生如草,今夜荊湘夢幾巡。
英子點評:
嫻熟的律詩章法和濃厚的羈旅情懷是周達先生作品的特色之一,此詩再次得以彰顯。首句不俗,汨羅江因了屈原一投而成名,作者認為“天之幸”也,“一江流去盡詩人”說明汨羅江浸染、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如今端陽又至,不禁感嘆光陰飛逝,世事翻新而斜日依舊。當風起之時,那是來自故鄉(xiāng)的風,似乎憐惜嶺南的他鄉(xiāng)之客;岸邊細雨飄飛,似乎也在哭泣堅貞孤獨的忠臣。頸聯(lián)由端陽身在他鄉(xiāng)的自身處境聯(lián)想到歷代的孤臣,意在表達一種漂泊的情懷,這種游子的孤獨感時常流露在周達先生的作品中。尾聯(lián)繼續(xù)回扣這種羈旅情思:羈情苒苒生如草,今夜荊湘夢幾巡。將“羈情”比作快速生長的草,化李煜“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句,“今夜荊湘夢幾巡”將思鄉(xiāng)之情推至高潮?!吧弊种兀蚩杀??
作者簡介
周達 1962年生,湖北人,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中文系,中央黨校經(jīng)濟學(xué)研究生,清華大學(xué)EMBA。現(xiàn)任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中華詩詞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深圳市長青詩社榮譽社長,天涯詩詞比興首席版主,編有《清娛集》。
評者簡介
張金英,網(wǎng)名南國英子,筆名英子。70后,粵人居瓊。傾心詩詞創(chuàng)作與評論,創(chuàng)辦《英子評詩》公眾平臺?,F(xiàn)為中華詩詞學(xué)會理事、中華詩詞學(xué)會教育培訓(xùn)中心高級研修班導(dǎo)師、《中華詩詞》《詩刊》特約評論員、海南省詩詞學(xué)會副會長兼會刊《瓊苑》執(zhí)行主編、《儋州文苑》主編。
《英子評詩》微刊第305期
撰稿、編審、制作:張金英
“英子評詩”公眾號設(shè)置英子評詩、英子說詩、英子視點、詩詞漫談、論壇擷英、名家風采、詩家風采、詞家風采、詩詞人物、瓊苑新聲、嚶鳴酬贈、群英詩會、群英點評等欄目。